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张艺谋,又领先了一步

子戈 枪稿 2021-09-26

以一己之力来撼动一国电影业,对大多数导演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成就。


但是张艺谋做到了,而且是两次:1988年的《红高粱》和2002年的《英雄》。


前者让电影成为改开之后的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大名片;后者则令濒死的中国电影产业触底重生。


2021年的五一节,他带来的谍战大片《悬崖之上》,则可能是他的第三次示范: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




《悬崖之上》:主旋律类型片,

张艺谋打出响亮一枪


文/子戈

作者简介:就是个影评人。不在看电影,就在写影评。


“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在1980年代就被官方提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能被主流影迷接纳。


究其原因,最关键一点是创作思路没被打开,大多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无视电影艺术自身的规律,而仅把大银幕当作又一个宣传阵地,这既轻视了观众,也伤害了电影。


不过,近年来这个局面正在急剧变化。


一是经过整个2010年代的探索,国产类型片工业已日趋成熟;二是主旋律电影在官方大力倡导以及市场反复验证之下,已成为越来越主流的创作方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优质创作者,投入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来,在有限但安全的空间里,完成自我表达


而《悬崖之上》正是大导演张艺谋的一次尝试,他以特工片加悬疑片为类型蓝本, 重塑了一个深入敌后的英雄故事。


可以说,《悬崖之上》是内地导演在“主旋律类型化”道路上,目前为止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


比起其他主旋律电影,《悬崖之上》成片品质及释出的海报、剧照等,都是一目了然的商业大片规格



01



把主旋律电影拍成类型片,张艺谋是绝佳人选。


他有娴熟老辣的电影技艺,更是内地影人中资历、声望、创作能量无出其右者。所以,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这位“带头大哥”都能让主旋律电影上一个档次


《悬崖之上》正体现了他这位“中国导演第一人”的优势。


先说最显性的层面:


《悬崖之上》首先是一部足够“好看”的电影。这种“好看”集中体现在两点:叙事和造型


叙事上,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四个在苏联受训的共产党特工,前往敌伪政权治下的哈尔滨,执行秘密任务。


故事设定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开头迅速切入特工行动正题


这个故事本身并不稀奇,但刺激的地方在于,影片一上来就告诉你,因为叛徒的出卖,行动已经暴露。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特工们就已经身处险境,行走于刀锋边缘。


这一“事先张扬”的安排,将危机大大前置,使得观众始终为角色揪心。


再来,随着特工们分头行动,影片也拆分为两条线。很快,一组特工意外得知了行动暴露的真相,而二组尚不知情。


于是两条线又形成一种有趣的并置,对观众而言,前者是“我们知道特工们知道了,而敌人不知道”,后者是“我们知道特工们还不知道,而敌人就潜伏在他们身边”,说起来有点绕,但影片正是反复利用“不知情”的手段以及两条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出层层悬念把故事讲得千回百转


影片开始不久,四位主角分头行动,而两对情侣被拆散在了不同分队


再加上重要的隐藏人物登场,扯出第三条线,更使得剧情愈发扑朔迷离。


这些叙事手法虽然不算新颖,但却非常老道、有效。对观众的吸引力巨大,“低头玩一会手机就跟不上剧情”。


至于影片的“造型”,众所周知,张艺谋是个玩形式的高手,极擅长运用色彩


《红高粱》里漫天遍野的“红”,喷薄着昂扬的生命力;《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愈发耀眼的“红”,彰显着权力欲望对个体的囚困;《菊豆》里“色彩斑斓”的染布,反衬出“白色”的孝袍及背后吃人的礼教;而《影》当中的“水墨”则调和出人性中暧昧的灰度。


片场航拍一展雪原气势,冷峻的视觉效果分明是一副水墨山水画


到了《悬崖之上》,张艺谋再次大玩色彩。这次,他选了三种颜色——雪的白、衣的黑、血的红,以极简的撞色,把哈尔滨街道渲染成冷酷无情的修罗场。


我们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往往只盯着“主旋律”,忽视了“电影”。而张艺谋做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悬崖之上》先拍成了一部标准的、精彩的电影。


无论在叙事还是视听层面,它都遵从类型片的创作规律以悬念推动叙事,以造型烘托气氛,以动作戏、暴力场面给观众以视觉及心理冲击,这也是主旋律类型化的第一步。




02



比起这些外部元素的升级,更重要的转变来自影片内部。即:主题表达方式的转变。


更具体说,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应该要向“主流价值电影”进化


什么意思?


就是说,一部电影想要宣扬某种正面价值,这本身没问题。但问题在于,这个价值必须要经受考验、经受质疑,并最终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被确立和接纳。而不能像传统的主旋律电影那样,把官方钦定的导向性意见,自上而下地硬塞给观众


在这点上,《悬崖之上》同样做得不错。


这部电影想要宣扬的价值很简单,即“信仰的力量”。但与此同时,影片并没有把“信仰”神化,也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不证自明的真理


谢子荣(雷佳音饰)在生死抉择面前,信念动摇


相反,影片一上来,首先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背叛了信仰的人。雷佳音饰演的谢子荣面对同伴一个个倒在枪口下,终于认怂,做了叛徒。这一笔,极其重要。它实际在告诉我们,信仰不是万能的,不是说人有了信仰,就能轻松地面对生死


“信仰”同样是需要被证明的,并且只有经受炼狱般的考验,才是证明“信仰”的唯一方式。


在随后的影片中,我们看到重重考验降临在这些“信仰者”的头上。


那首先是“肉体”的折磨,是残酷的电刑,是子弹穿透皮肤的痛;那也是“情感”的两难,是面对失散多年的孩子不能相认,是火车上恋人间的匆匆一面,竟成永别;那也是“环境”的险恶,哈尔滨大雪压城,寓意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更是“对手”的威胁,特务们心狠手辣,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整个过程里,四位我党特工构成一组信仰者的群像。他们面临不同层次的困境,并收获了各自的领悟。


张宪臣(张译饰)在电击酷刑下仍然坚定,最后是迷幻剂才让他失去清醒


其中,最坚定的信仰者是张宪臣(张译饰),他扛过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后在一针迷幻剂的作用下,说出了对战友不利的信息。但这丝毫未曾贬损他信仰的纯粹,而只是告诉我们:他对信仰的坚守,完全出于清醒的理智。


张宪臣的妻子王郁(秦海璐饰),性格坚毅,在得知丈夫被捕的消息后,她终于按捺不住,躲进卫生间饮泣。而那无声的痛哭和因过分压抑而扭曲的脸,就标示着信仰的分量。


楚良(朱亚文饰)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容易感情用事。眼看女友小兰被特务带走,他一时沉不住气,暴露了战友的身份。而最终在生死关头,他又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救赎了自己。


而在四人中,年纪最轻的小兰(刘浩存饰)则是个天真的信仰者,她根本不懂战争为何物,只凭一股少年意气行事。最终,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她终于明白信仰意味着什么。信仰不止是承诺,不止是热血,而是代价,更是清楚代价之后仍然笃定的信念。


未经世故的小兰(刘浩存饰),不断被命运提醒信仰的代价


如果我们把眼光移开,由个体命运关注到组织结构,就会发现,整部影片实际还构建了另一组更清晰的对照关系,即:特工小队与敌伪特务组织的对比。


前者因信仰而凝聚,特工们虽天各一方,但仍然彼此信任,彼此守护;而后者则毫无信仰,进而也无追求,他们一面相互猜忌、嫁祸,一面又一副官僚主义作风,对抓捕行动得过且过,推诿了事。


于是前者的胜利早已注定,后者的失败也早有预兆,这原本就是个“信仰”打败“真空”的故事。


由此我们再看影片的最后一幕,会别有一番意味。张宪臣和特务金志德(余皑磊饰)被同时押赴刑场,不同在于,前者是为信仰牺牲,站着死去后者沦为组织的替罪羊,潦草而亡


更讽刺的是,金志德实际是特务里最没脑子或者说是最“天真”的那个人,但在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的组织里,他却成了最先被抛弃的棋子;反观特工小队,最天真的小兰则在众人的誓死保护下,逃出生天,成为了“黎明”的某种象征。


特工小组的代号“乌特拉”,即是俄语“黎明”之意


这一死一生之间,藏着关于“何为信仰”最深刻的答案。


《悬崖之上》关于信仰主题的表达,正是在这样兼具层次与纵深的探讨中,且在与观众的情感、心理互动的过程里,最终达成的。


这其实也是主旋律电影向类型片进化过程里最关键的一环。


无论你想表达什么价值,都可以,或者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用电影的方式去质疑它,证明它,并最终重申它



03



最后我们把眼光拉远,看看主旋律电影在近年来的发展。


如果要选几个重要年头,首先是2009年。正是那年前后,主旋律电影开始尝试以商业大片的规模来制作。


德森导演的《十月围城》(2009),甄子丹、谢霆锋、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讲述1906年的香港,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保护孙中山。


从结果看,有两部“准”主旋律电影跻身2009年票房前十,而且口碑不俗,一部是由陈国富编剧并联合高群书执导的《风声》(2.25亿票房,位列第七),一部是由陈德森执导的《十月围城》(2.9亿票房,位列第四)。


前者以“密室本格推理”的模式,把谍战戏演绎成了一出“狼人杀”;后者以“群星贺岁”的气质追溯一段严肃的革命历史。然而严格说,两者又都不太“主旋律”,更多体现的还是以历史为题材的商业类型片创作


接下来一个重要年份是2014年。那年底,博纳推出了徐克执导的红色样板戏大片《智取威虎山》,也标志着更多民营公司开始介入主旋律电影的投资。也是从那年开始,主旋律电影才真正成为被市场认可的创作方向。


而《智取威虎山》一片也被坊间视为主旋律样板戏类型化改造的正式开始,该片票房最终突破了8亿大关。


《智取威虎山》(2014年)由徐克执导,张涵予、梁家辉等主演,改编自《林海雪原》,讲述解放军骁勇善战的203小分队,与东北土匪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


乘此东风,博纳继续大干快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几乎年年都有主旋律大片问世,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6年,《湄公河行动》(11.84亿元);2018年,《红海行动》(36.48亿元);2019年,《中国机长》(约28亿元)、《烈火英雄》(16.90亿元)……每一部都是破10亿的大作


追问其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工业提升抬高了制作水准,保证了这些大片的可看性;另一方面是90后、00后等Z时代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主流受众,而较之前几代人,他们的爱国情绪更容易被点燃,主旋律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任务”,还成为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上述这些主旋律影片的操盘手——陈国富、陈德森、徐克、林超贤、刘伟强(除了《中国机长》,还执导了《建军大业》),再加上执导《攀登者》(2019年,10.84亿元)的李仁港等——无一例外,全都是港台电影人


近年的主旋律影片大多出自久经商业竞争的香港电影人之手;但除《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外,多数影片的豆瓣评分在6-7分之间。


原因无他,港籍影人浸淫在港片几十年的商业化竞争之中,早就修炼了一身的类型化身手,从剧作到制作,他们都是商业电影的行家和快手。


终于到了去年的《金刚川》,集结了三位中生代内地导演(管虎、郭帆、路阳),算是一次大陆影人夺回主旋律电影阐释权的尝试,但一来这是一次集体创作,二来其题材仍是最传统的“战争片”,可看作是对老八一厂战争片的一次致敬。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看张艺谋的《悬崖之上》,更能明白其意义所在。


首先,这是一部真正基于当下电影思维,完全以商业片、类型片手法改造的主旋律电影,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视之为一个成功样板;其次,张艺谋作为内地导演的领军人,此次涉足主旋律电影,更体现了内地影人的自主性,也更具示范意义。很难不让人想起2002年实现“救市”壮举的《英雄》。



当然,《英雄》之后,院线制改革、民营资本涌入、多厅影院成为大型购物中心的标配,电影市场早已随着中国城市化及市场经济的大潮而实现了空前繁荣。“救市”这样的重任,再也不需交到张艺谋的肩上了。


《悬崖之上》无疑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张艺谋的又一次“师傅出马”。有了这样的珠玉在前,一定会鼓励更多内地影人加入到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改造工程中。


我们大可以想象,如果主旋律电影被拍成灾难片、恐怖片、科幻片乃至喜剧片等等更为流行的类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这或许是主旋律电影或者说中国主流价值电影的未来方向,也是每个身处悬崖之上的创作者可以腾挪施展的新领域





编辑|徐元
排版|Owlet




THE END





相关回顾:香港电影到底牛逼在哪?| 开寅专栏
凭什么他是香港电影扛把子?|梅雪风专栏
那就继续看香港电影好了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