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视点 | 用昆曲唱出莎翁金句! 昆剧版《哈姆雷特》惊艳上纽大

东方网 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2021-05-27

用昆曲唱出莎翁金句! 

昆剧版《哈姆雷特》惊艳上纽大


3月5日下午6点,“昆曲王子”张军作客上海纽约大学,为学校师生和广大昆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活动开始,长期致力于中国古老昆曲艺术推广的张军,便为现场观众介绍起了昆曲6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带来经典唱段,令观众如痴如醉。随后,张军对谈上纽大艺术访问助理教授Corey Sullivan,介绍了新作《我,哈姆雷特》的创作理念和表演形式。


来源 | 东方网

记者 | 傅文婧



一个人、一场戏,方寸舞台,大千世界。3月5日晚,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军携跨界力作《我,哈姆雷特》来到上海纽约大学,同中外师生、老少戏迷共话昆曲与莎士比亚的艺术碰撞。


昆曲是一门6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但人称“昆曲王子”的张军却是个“潮人”。从时尚干练的打扮,到张口就来的金句,张军堪称一位特立独行的昆曲艺术家。“昆曲是京剧的祖母。”“用胡琴伴奏的戏曲像流行音乐,而用竹笛伴奏的昆曲是贝多芬、莫扎特。”在一连串令观众笑声不断的比喻里,张军将昆曲的古老传统与艺术特点娓娓道来。“昆曲里有4464个曲牌,常用的套牌则有2、300套,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逾矩。昆曲创作,就像戴着老祖宗的镣铐跳舞。”


张军演唱《玉簪记·琴挑·懒画眉》


谈及自己投身昆曲艺术的经历,张军幽默地形容为“上了贼船下不来”。他笑言每个小朋友都有被妈妈逼着去参加考试的经历,自己也算其中之一。但能从6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昆剧弟子,张军觉得这也是命运的安排。


“昆曲里的爱情故事都是一种套路。”在讲解昆剧的故事情节时,张军摇身变成了段子手,“一个男生,考试没考好,然后投宿到姑母家,接着爱情就来了。各位同学能在这里念书,说明考试都考得很好——那估计爱情是没戏了。”三言两语将《牡丹亭》等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轻松转化,令台下的外国学生也忍不住哄堂大笑。


在活动现场,张军为观众现场演唱了自己最喜欢的唱段《玉簪记·琴挑·懒画眉》,他表示自己正是在唱完这首曲子以后,才真正爱上了昆曲艺术。“别看唱词就几句,念完只要10秒,我唱一遍需要7分钟,所以大家睡着了也没关系。”当然,现场并没有人睡觉。从没听过昆曲的外国90后们,专注地倾听张军的演唱,中国古典音乐的意境,经由张军的演绎,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隔阂,句句“声”入人心。


上海纽约大学的国际学生向张军提问


昆剧《我,哈姆雷特》是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委约作品,为了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而特别创作。四百年历史的东西方代表性文化语汇,由一个人以昆曲形式呈现,这种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惊叹。之所以选择了莎翁的《哈姆雷特》进行演绎,张军透露主要考虑到人物年龄和自己较为贴近,“如果我还年轻,我就演罗密欧,如果再老一点,就演麦克白。其实我特别想演麦克白,但现在年龄还不合适。”


剧中张军需要一人演出4个角色——哈姆雷特是生角、奥菲莉亚是旦角、父亡魂是净角、掘墓人是丑角。张军坦言,要记住那么多角色,那么多表演细节,“排练相当痛苦,因为你要记住所有的东西。”而在扮演女性角色时,还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才能表现出奥菲莉亚的女性柔美。


昆曲艺术家张军身穿上海纽约大学校服表演《我,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用古英语写的,昆曲唱词却是古汉语。”张军表示,曾经尝试在剧中用英语进行演唱,但最后发现整体艺术表达不太合适。因此除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被原文保留之外,其他全部使用中文演唱。说到兴起时,张军还现场为观众表演了一段。当他用昆剧腔唱完最后一句英语唱词时,观众热烈的反馈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2018年5月18日,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为第一批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十七个纪念日。张军于这一天在上海开了一场名为《水磨新调》的新昆曲演唱会。何为新昆曲?张军介绍,其实唱法并没有变,但伴奏中采用了爵士、蓝调、摇滚、饶舌乐等多种新元素,令古老昆曲有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上一次万人听昆曲,还是200年前的事,从万人空巷到无人问津,又再次万人汇聚,这条路走了200年。”在推广昆曲的道路上,张军永远是最大胆的一个。“很多剧目,放在10年前连想都不敢想。”而现在,他的《水磨新调》在梅奔中心掀起的欢呼仿佛200年前的虎丘曲会盛景重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周年,70年来昆曲只传了6代人,每一代是60人,总共也就300多人。全国有10278个剧团,只有9个是昆剧团,其中民营昆剧团只有1家。”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就是这唯一一家。张军从艺已经33年,他表示计划在60岁退休,在此之前,他还有10多年的艺术时间,希望尽最大能力教授更多的学生,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在张军的心里有一个愿景:“给过去一个未来。”





推荐阅读

媒体视点 | 上纽大教授谈“紫禁城上元之夜”


聚焦 | 和平饭店 经典重温




Weibo:  @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WeChat:  NYUShanghai

Instagram:  @nyushanghai

Facebook:  @NYUShanghai

Twitter:  @nyushangh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