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利川“黄连大王”:种植百亩,年入百万…

覃宇锋 指间利川 2019-01-09
这里,是中国黄连第一镇林下“种连”示范村,黄连留存面积5千多亩;这里,是大山脚下,峰峦叠嶂、绵延不断,平均海拔近1300米,是典型的高山,距离利川市建南集镇30公里,是该镇最偏远的山村之一。然而就在这大山深处,有一位村民,30年如一日,坚守在建南镇丰竹坝村最高峰,种植黄连近100亩。

林中的黄连,在雾气缭绕中,若隐若现


30个春秋,他经历挫折、打击和失败,最终取得了成功与辉煌。他,就是建南镇远近闻名的“黄连王”王忠连。


║ 黄连地里尝甜头


绵延起伏的山脉中,细雨淅沥;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车辆奔驰。林中的黄连棚,在雾气缭绕中,若隐若现。丛山峻岭、房前屋后,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黄连。


日前,笔者随丰竹坝村包村领导俞硕、村尖刀班班长覃太清、村支书唐锡端一行到达了王忠连家,只见楼上楼下,收获的黄连堆积如山。


“喂!唐书记,按照你的安排,我拿着测亩仪沿着王忠连家18块黄连棚边缘,足足走了3个小时,测亩仪显示其黄连总面积98.85亩。”“老王,你真了不起!成富翁了。”村支书唐锡端看着该村扶贫专干邓勇手上的测亩仪,赞叹不已。


今年49岁的王忠连,1988年高中毕业就回家干起种黄连的行当。说起自己种黄连的故事,他笑容满面,娓娓道来。


他家居住的地方叫春树榜山,林地资源丰富,气候非常适合黄连生长,当地世代都有种植黄连的习惯,但因其生产周期较长,需要5年,多数村民并不愿意种植。从小勤劳的王忠连认定了自己的选择,一心一意地种植黄连。


山山岭岭、房前屋后,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黄连


开始时,他白天在地里埋头苦干,晚上带上笔记本走家串门,向附近的村民讨教,虚心学习传统种植黄连技术。尽管传统种植技术很落后,产量不高,亩产只有200公斤,由于王忠连勤劳,当年种植了10亩黄连,是多数村民种植黄连面积的3至4倍。5年后,收获黄连时,做梦也未想到,他家收入了10万元。


尝到黄连甜头的王忠连感慨万千,那个时候,水稻只有五角一斤,而一斤黄连可卖25元,水稻亩产最多1000斤,一年也只有500块钱,五年产值2500元;而每亩黄连却可卖到10000块钱,比种植水稻整整高出了4倍。 


回忆当时黄连俏销时,王忠连的妻子贺兰珍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一次,他家三口进餐馆吃饭,结账时忘记带钱了,王忠连就随手从衣袋里抓出二把黄连,老板连声道“够了!够了!”由此可见,黄连几乎成了当地的通用货币。王忠连从种植黄连中舀到第一桶金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黄连之梦。


║ 历尽艰辛成大业


初尝甜头的王忠连,信心倍增,于是扩大了规模,种植黄连达35亩,效益也逐年提高,没两年就盖起了840平方米的新房,电视、冰箱、沙发等电器家具,一应俱全。村民们看到王忠连家富起来了,腰包鼓鼓,大家羡慕不已,于是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年,都一窝蜂似的回家跟风种植黄连。


因市场规律,加之村民们盲目生产,扩大规模,供大于求,次年,黄连的价格急剧下降,从二十多块钱一斤降到了几块钱一斤。很多村民因此吃尽了黄连的苦头,作为大户的王忠连也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不但没赚到钱,还血本无归。


当年正值打工潮兴起,王忠连卷起被盖,到了温州某工地。在那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他找了一个周的工作,却只找到一份扛大包的苦力活。一个老板与王忠连拟了份口头协议,只包吃住,不给工钱,每天必须工作10小时,为了生存,饿了两天的他点了头。



提起初在外打工的艰辛,王忠连记忆犹新,那时侯,一没技术,二没文化,到了城里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刚扛大包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双肩血流。日头稍毒一点,汗水夹着血水,把衣服印红一大片。可迫于生计,他只能拼着年轻力壮,咬牙挺着,生怕一个闪失,就丢了糊口的活计。


3年多的扛包生活,他觉得很充实快乐,因为他认为这是在人生的逆境中锤炼自己。当他准备辞职时,老板再三挽留,看到实在留不住,老板亲手将一个装有36000元的红包交给王忠连,连声道谢:“对不住你,这红包应该属于你,作为这几年对你工资的补偿,你是天下最诚实、最勤奋、最好的人!”。


不久,经一位朋友介绍,王忠连进了深圳的一家建筑公司当上了工人。虽然仍然是卖力气的活,但他觉得生活有了向上的目标。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城里混出个样来!


这里条件十分艰苦,劳动强度非常大,每天在烈日暴晒下工作12个小时,而且生活环境糟糕透顶,每天没肉吃,也没有油水,晚上睡觉在工地上席地而卧,打工只几天,真是度日如年,这让王忠连再次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路了。痛定思痛,最终下定决心,回家重操旧业,从哪里倒下去就从哪里爬起来。


夫妻常年劳作,终有回报,黄连喜获丰收


从深圳回家后,王忠连把自己家45亩林地全种上了黄连,积极摸索出黄连稳产高产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由于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增强。黄连每亩单产从最早200公斤提高到了350公斤,而且品质十分优良。2008年黄连市场复苏,价格每公斤60多元,他家黄连收入近40万元,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走上了黄连种植规模之路。


║ 探索不止创辉煌


2013年以来,王忠连把承包村里的50多亩山林全部种上黄连,
他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将以前搭棚种植模式改成林下栽连、果药间作模式,改善了林连矛盾和生态环境,不但节约成本,还创造了黄连产量的新高。


在王忠连的带动下,张庭凤、李洪利等150多农户更新观念,采用林下栽连、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种植技术,从而大面积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推进丰竹坝村黄连产业的快速发展。


王忠连近年新发展的30多亩黄连全部采用林下栽连的模式


“这些年种植黄连,丰竹坝村富裕了,存款10万元以上的全村近100户,普遍收入几万元。”王忠连激动的说,其它村赶集时,看不到青年男女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外出务工了。而丰竹坝村不同,每逢赶集处处是俊男靓女,因为种植黄连使他们留在了故土,安居乐业。



谈及未来,王忠连站得更高,也看得更远,想大事干大事创辉煌。在推动黄连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现在种植黄连只是初级阶段,下一步,积极依靠国家政策,做大做强黄连产业。


他要把自家价值400多万元的黄连林地,采取股份制,与专家教授合作,进行黄连深加工,使它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建南黄连的影响力,增强黄连产业的发展后劲,为“中国黄连第一镇”增光添彩。


编辑|周洵   审核|吴向海   审签|傅小棠 

             业务合作:13886785886  13593646630吴 


往期回顾

今天,《人民日报》为利川这个乡镇点赞!

原始古朴的利川龙头溪,宛若梦幻的水墨画!

从清朝开始,利川徐家四代人,免费为村民渡船上百年!

注意!利川今晚到明天恐有大暴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