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玉山在利川市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全文)

指间利川 2019-01-06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建成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核心板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讲九个方面的意见。

 

一、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为做好新时代利川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使命担当,指明了新时代干什么、如何干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又进一步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根本要求已经成为利川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


我们要全面理解、系统把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努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握市情、克难奋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战略由“两叶三工一基础”【1】逐步优化为“五市战略”【2】,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弱渐强、量质并进的历史性跨越。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利川红”已成为外交礼茶,红遍大江南北,享誉国内外;生态文化旅游突飞猛进,年接待游客现已突破1200万人次,民宿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局面;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培植了146万亩富有利川特色的绿色产业基地,打造了全省面积最大的“三品一标”基地,推动风电装机产能迅速从零增长到50万千瓦。


站在利川看利川,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的战略定力,也离不开党政干部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实干韧劲,更离不开全市上下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跳出利川看利川,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引领融合发展的办法不多,党政干部的服务意识还不强、水平还不高,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提振信心,进一步在产业发展上补短板、固底板、强优势、创新高。

 

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上下勇于向贫困宣战,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教育、卫生、水利、电力、通信等民生基础,架起了通向全面小康的桥梁。


面对全市仍然留存的9.8万贫困人口,决战决胜的时间只剩550天,还要保障已脱贫的11.7万贫困人口不返贫,我们必须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面对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我们必须把产业兴旺作为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助推我们把生态优势、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我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


我们必须抢抓恩施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打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凉爽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张名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建成国内外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提升全域旅游供给品质。开展省际生态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支持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转变,到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0亿元。


推动腾龙洞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着力将腾龙洞打造成资源品质一流、硬件设施一流、文化内涵一流的高品位岩溶洞穴景观;推动苏马荡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谋道康养小镇;实施龙船水乡、大水井、佛宝山、玉龙洞等4个AAAA级旅游景区及鱼木寨、水杉群落等新兴旅游资源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清江古河床、忠路温泉、郁江画廊等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打造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旅游精品。


推动民宿旅游规范提质,巩固深化与北京大地乡居、台湾宜兰民宿旅游协会的合作共建,加快白鹊山国家民宿小镇建设,助推17个民宿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形成高、中、低合理搭配的全域民宿旅游格局,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宿旅游目的地。推动运动旅游突破发展,以国际山地马拉松利川站赛事为引领,适度开发建设齐岳山风电观光基地,规划建设滑草、滑雪、极限运动等户外项目,建好利川西至苏马荡、东城至团堡、教育城至沙溪、凉雾至清江源、元堡至毛坝、利奉公路等生态观光旅游走廊,打造国家中部地区户外运动中心和运动训练基地。

 

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全域智慧旅游系统,积极构建全天候、全领域旅游监管平台,新建及改扩建重点景区、民宿旅游示范村旅游公路和停车场,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沿线景观、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按照AAAAA级景区标准,推进城区和苏马荡景区化建设,完成“一江两轴三点四路”【3】建设任务,推动恩施观光铁路、机场候机楼、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营造全域旅游优质环境。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实施生态旅游资源“微改造”,保护好、利用好潜在资源和优势。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重点景区安全风险提示、重要领域安全管理监察,建立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旅游市场监管机制,依托市长热线投诉受理平台,完善旅游纠纷调解机制,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选择。


我们必须围绕安全、生态、有机、含硒主题,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规模化经营、绿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方式,推进硒食品产业扩能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省级农业标准化硒食品精深加工示范区。

 

推进硒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种植养殖引领作用。


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行生产全程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全面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扩大“三品一标”【4】认证面积,提升“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质量。


着力壮大“一红一绿”产业基地规模,推动茶叶基地全域绿色有机,积极开展有机茶园、绿色茶园创建,全面完成低产劣质茶园改造,打造全国有机含硒红茶核心基地。巩固和提升粮油生产能力,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粮油作物商品化处理。

 

实施硒食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硒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实现四板挂牌企业数量级增长,建成利川特色创新板块,努力扩大企业规模,打造湖北省硒食品精深加工示范区。


组建“利川红”茶叶集团,建设“利川红”茶叶城,建立茶叶研发、茶艺培训、茶文化研究等机构,推进深度研发设计,推进茶叶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积极引导粮油企业将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逐步形成生产与加工、企业与农户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促进农产品就近加工转化。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为依托、以企业自创品牌为支撑的多层次品牌体系,提升利川农产品知名度,助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构建“利川红”“龙船调”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制定认证指导意见,创新认证评价模式,推动“利川红”“龙船调”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全品类、全区域、全产业链,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


创新“第三方评价【5】+自我声明【6】”模式,采信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结果,确立市场化第三方认证服务机制,鼓励企业以自我声明方式参与品牌创建。

 

四、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我市生物资源富集,拥有黄连、莼菜和山药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也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前景远大。


我们必须按照扩规模、建示范、促集群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药、医、康、养、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产、学、研、用”骨干企业群,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

 

推进中药材产业建设。稳定黄连基地种植面积,建好道地药材专业乡镇、专业村,推动黄连产品精深加工,创新研发黄连衍生产品,打造香连药业生物医药“旗舰”企业。推动大黄产业建设,优化产业基地布局,依托金土源产销专业合作社院士工作站,引资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广。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有序推动党参、续断、贝母等道地名贵中药材发展,积极打造华中及武陵山区药材生态种植核心基地。

 

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莼菜产业发展,推动莼菜精深加工研发取得突破,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打造全国莼菜科技试验基地、莼菜种源基地。加快推进山药产业发展,实施山药精准控制栽培研究,推动山药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加大以山药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开发,积极打造国家级山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保持烟叶产业稳定发展势头,稳定种烟队伍、种植规模、种植区域,实现由烤烟大市向烤烟强市转变,打造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和全国重点卷烟工业企业优质原料基地。

 

增加生物医药产业附加值。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精深加工建设,落地建设3至5个中医药高科技产业项目,深化香连药业与台湾天明药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发中药饮片、中药衍生品,争取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项目落地,促进优势中药材资源开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支持药企进驻生物医药产业园,扶持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研究开发中药新型健康产品、生物医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构建以中成药、生物制药、民族医药为核心的现代制药体系。


五、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是我市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化能源产业,培育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源支柱产业,建设“百万”装机绿色能源大市,建成华中地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建立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推进“枫1井”天然气勘探工程建设,投产7口开发井,实现年产能5.78亿方。适度开发风电,加大500KV输变电工程项目争取力度,推动兴隆等重点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80万千瓦。


稳步发展水电,加大峡口塘等重点水电续建、新(扩)建项目建设力度,力争202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突破40万千瓦。有序应用生物质能,推进乡镇垃圾收集处理,促进生物质燃料开发,发展垃圾发电项目。推动页岩气等新能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国电投等知名能源企业入驻利川,建立分公司和运行维护检修中心,延长加粗风电产业链条。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持把思想统一到“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的认识上来,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修复风力发电场生态植被,重点整治石材矿山,开展废弃矿山复垦复绿。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新路径,制定生态环境负面准入清单,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深入实施农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夯实产业绿色发展根基。


六、坚持全地域谋划产业布局

 

清醒认识我市产业发展在全州、全省、武陵山区和全国的“位次、位置”,立足各乡镇(街道)、村(居)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围绕“四大产业”集群调整区域布局,努力实现“城区有园、乡镇有业、农村有品”,推动形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全域覆盖的产业布局。

 

聚焦实施“一乡一业”。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全面落实《利川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试行)》《利川市2018-2020年产业扶贫行动方案项目责任清单》,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板块化发展,支持东城、谋道等乡镇分别发展民宿旅游、康养旅游,在国内争当区域发展示范;支持毛坝、忠路、凉雾、文斗、沙溪、建南、元堡等乡镇分别发展茶叶、莼菜、烟叶、山桐子、黄连、药材等产业,在武陵山区争当发展排头兵;支持南坪、汪营、团堡、柏杨坝等乡镇分别发展大米、香菇、山药、大豆等产业,在省内创一流,在州内争第一,促进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着力建强开发区平台。优化开发区产品结构,提升恩施州高新区中医药产业园,带动汪营硒食品精深加工园、忠路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支持其他乡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打造加工示范基地,构建“一区三园多基地”的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完善园区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打造“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营商环境示范区。推进开发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的发展模式。依托开发区探索发展“总部经济”【7】,集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重点产业、知名企业进驻,打造“双创”【8】洼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实施“三乡工程”【9】。鼓励土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市民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林地等资源,让资源变资本,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巩固“利川人”大会成果,依托开发区打造返乡创业园,鼓励和引导乡土企业家返乡创办实业,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能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挖掘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带动农村农业、商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兴旺,增加村民经营性收入。


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推动农村股份合作开发,引导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参股农业项目建设,让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和项目分红收益。

 

优化产业利益联结。推动产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举措向贫困村、贫困群众精准对接,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群众”等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模式,推广订单农业等联结方式,抓好贫困群众的技能和服务能力培训,大力推广民宿旅游扶贫、茶叶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模式,在建设用工上优先雇用贫困群众,在发展生产上优先带动贫困群众,在产品开发上优先照顾贫困群众,培育“造血”功能,多方式保障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不返贫。

 

七、坚持全要素增强发展保障

 

全方位、系统化地提升域内经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发展资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科研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建设更强的基地,争取更好的项目,发展更大的市场,以较小的要素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价值。

 

打造良好招商环境。深入分析研究中央战略目标、省州政策法规,找准与我市特色优势互融的结合点,积极争取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活动集群落户利川。大力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分管领导主抓招商、其他干部全员参与招商,主动迎上去、请进来,招大商、招实商、招真商。


围绕特色资源和“四大产业”谋划重点项目,建好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推动精准集群招商。发挥异地商会“两地熟”的独特优势,锁定特定区域和特定产业,开展深度招商、定向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

 

打造良好融资环境。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实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贫困地区企业IPO融资【10】“绿色通道”,筹备建立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利川服务站,推行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和新三板、四板挂牌融资增变量。


引进综合实力突出的旗舰型企业、竞争力强劲的行业领头羊,支持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参股、控股本地优势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和重组等方式活存量,推动资本、市场、技术、管理嫁接升级提质量,实现抱团发展。

 

打造良好人才环境。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发挥“候鸟型”度假避暑人才作用,创立“人才飞地”【11】,破解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打造创业“孵化器”、梦想小镇、人才超市等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发展环境。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校企联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产业科研人才、重点人才、实用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创新经济统战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12】,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弘扬沉下身子精准服务的“店小二”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建设领域并联审批成果,推进“互联网+招投标审批”,全链条下放审批事项,推动实现“马上办、一起办、公开办、网上办、一次办”目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战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法律顾问进乡村、矛盾纠纷层级调处、治安形势月研判“三项机制”,建立“三位一体、三级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13】,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经济诈骗、非法集资、高利转贷、恶意欠薪等危害产业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破解产业发展阻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

 

八、坚持全产业链带动融合发展

 

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探索各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路径,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立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产业链条。

 

大力实施“旅游+”。推广“田园综合体”“民宿乡村游”等农旅、茶旅融合模式,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产业基地向旅游景点转化、农户小院向休闲农庄转化。


探索产业园区景区化建设路径,突出“因势造景、因景配绿”环境建设要求,聚焦“食品药品、科技生产、体验游玩”三大元素,打造工业旅游点。推动旅游和保险、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商务会展和产品销售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


突破性发展“冬日”旅游,推动齐岳山观雪赏景景观建设,打破淡旺季游客数量巨大差异的壁垒,满足游客不同时节的需求,形成旅游业全时空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实施“文化+”。突出“龙船调”“巴文化”两大元素,支持特色产品捆绑使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传统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活动,设计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服饰、旅游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装备品等旅游商品,实现旅游文化多元化。深入挖掘传承民族民间传统厨艺,创建特色菜系和美食品牌,扩大利川饮食文化影响力。

 

大力实施“互联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广泛运用,有效链接市场主体、经营者和消费者,为产业创新和竞争力升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打造智慧产业。


探索“新零售”发展模式,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打造农旅产品O2O【14】体验馆,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以交通物流园为引领,构建集货运配载、交易、信息管理与产业孵化、加工、仓储、配送、展示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鼓励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功能。

 

九、持之以恒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15】,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产业发展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大力开展理论大学习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力、塑形铸魂,实现对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全体组织、全部党员的全面覆盖。


把“两学一做”【16】学习教育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融入日常经常,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分类指导,确保把产业发展工作落实到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深入实施党的理论引领工程、舆论引导提升工程、核心价值观落地工程,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广泛宣传产业发展政策、讲好产业发展故事,营造全市上下共抓产业、激情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基本目标,不断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探索实行“按需设置党组织”的工作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中介组织上,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双强”书记培育的十条意见》,大力实施“聚力脱贫·引凤归巢”行动,培好育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力求做到选一名书记、立一面旗帜、树一个标杆。


认真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让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和发展产业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探索推行党员领衔项目制,实现项目建设党员带队、产业发展党员带动、环境整治党员带领、服务群众党员带头,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凡提四   必”【17】要求,树立“在基层选干部,让一线出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懂产业、做产业、成产业的年轻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提拔重用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浓厚氛围。

 

推进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扎实开展“三不”【18】专项整治、服务“双十差”【19】评选和“三问三评”【20】活动,治懒振精神、治庸提能力、治散正风气。


领导干部要带头锤炼作风,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21】,大兴调研之风,积极主动带队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困,做到产业发展时时带头、处处带头,引领基层谋产业、抓产业、推产业的作风持续好转。深化市民诉求响应一体化改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融洽干群关系、党群关系。


推进“五务”公开【22】全覆盖,实现“五务”内容应公开尽公开,加强不公开事项的监督管理,更好地落实群众对产业政策、产业成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持“打虎拍蝇”高压态势,运用巡察“利剑”、大数据等综合监督检查手段,严厉查处产业发展过程中吃拿卡要、推拖阻绕等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斩断伸向产业发展领域的黑手,打通基层反腐“神经末梢”。

 

优化党委运行机制。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抓好统筹谋划、指挥调度,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各级政府要强化责任,推动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强力推动工作落实,不见成效不收兵。人大、政协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凝聚合力,积极为推动落实建言献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奋发有为,躬身实践,在产业发展中做出新作为。公、检、法、司要切实履行职责,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宣传、统战部门及社会各界要聚焦产业,引资引智,鼓劲加油。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以“三指三组”【23】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为主线,落实“两联一包”【24】工作述评,健全完善即时表扬等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创新督查检查方式,推进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制度改革,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督导党员干部锤炼“抓落实”的作风,提升“拼事业”的干劲,增强产业发展实效。

 

各位委员、同志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产业兴市战略,实现利川加快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落实中央和湖北省关于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大力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提质发展,努力建成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核心板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注释:

 

[1]“两叶三工一基础”:“两叶”指茶叶、烟叶,“三工”指卷烟、建材、化工,“一基础”指交通能源。

 

[2]“五市战略”: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

 

[3]“一江两轴三点四路”:“一江”指清江,“两轴”指南环大道、腾龙大道,“三点”指高速公路东出口、高速公路西出口、318国道东门大桥,“四路”指绕城公路、城南大道、学府大道、江源路。

 

[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5]“第三方评价”: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用户评价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由专业提供用户评价管理服务的公司对其用户评价进行管理的方式。

 

[6]“自我声明”:企业公开自我承诺、企业基本信息、标准信息、产品信息、时间和地点信息。

 

[7]“总部经济”:因某一单一产业价值的吸引力,而出现众多资源大规模聚合,形成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在此区域高端集合的一种特殊经济模式。

 

[8]“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9]“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10]IPO融资: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11]“人才飞地”:跨区域搭建平台,借势借人才,实现“工作生活在外地,服务贡献为本地”的发展模式。

 

[12]“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13]“三位一体、三级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以人民协调为基础,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14]O2O: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

 

[1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6]“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7]“凡提四必”:讨论决定前,对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的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

 

[18]“三不”: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

 

[19]服务“双十差”:服务十差村居,服务十差站所。

 

[20]“三问三评”: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纪委问责,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层干部、人大述职评议。

 

[21]“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煅炼、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22]“五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社会事务)公开、法务(司法)公开、厂(企)务公开、集体事务(村居务)公开。

 

[23]“三指三组”:“三指”,脱贫攻坚指挥部、“六城”同创指挥部、项目推进指挥部;“三组”,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社会建设与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

 

[24]“两联一包”:市“四大家”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联系贫困村,包重点信访案件。



编辑|周青帝   审核|吴向海   审签|傅小棠 

             广告热线:13886785886  13593646630吴 


往期回顾

利川市委表彰50名个人、20个组织,看看是哪些?

他救人无数,却称之为本能反应!

献礼“七一” | 高清!期待已久的《乡村警察张小果》震撼来袭

利川市委书记、市长与各单位“一把手”群聊消息曝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