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九·一八——战场上的乐章

经彩视界 2022-03-18




战场上

的乐章

纪念九·一八事件88周年


九月十八日,是一个不应被忘记,也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日子。

88年前的今天,柳条湖畔,硝烟弥漫。战争的恶魔吹响了它的号角,十五年间,中华大地,生灵涂炭。88年后的今天,尖锐的警报声在神州大地鸣响回荡,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眼睛里,歌声里,重又提起那段沉重的历史。

说起九一八,不得不提的就是那首回肠欲断的《松花江上》。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流离失所的中华人民却从未失去歌唱的力量。在沦陷区、在战场上、在敌后方,他们将战争中或苦涩或激昂的情愫,转变为一腔创作的热情,谱写出一曲曲或雄壮或婉转,或声泪俱下或坚定有力的乐章。


《松花江上》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作者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毕业歌》

巨浪,巨浪,

不断地增长!


影片《桃李劫》摄于1934年, 《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年轻的激情,爱国的深情,以及二十来岁的人所特有的那种目空一切、踌躇满志的感觉——虽然不同时代环境变化很大,但年轻的心是相通的,同样轻率,飘逸,火热。后来随着故事地变化,《毕业歌》的旋律几乎消失了,直到最后,男主人公身陷囹圄,老校长来看他时,《毕业歌》模糊地飘起。如果只是一个人的悲惨故事,其悲感是有限的,而《毕业歌》的飘荡,使人感觉受伤害的是所有人的年轻之梦。

《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青年高唱《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游击队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

消灭一个敌人。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部队演出。在城郊的一个八路军办事处,他们与指战员有了更直接的接触,并认识到,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也要靠运动战、游击战。贺绿汀对着小小的油灯,将那些零碎、片断的音乐形象一下子缀成一个整体,创作出了歌曲《游击队歌》。

《游击队之歌》为代表的抗日歌曲,诞生于战场一线,是抗日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的士气,也促进了军民团结,在军营和群众中广为流传。不仅是抗日战争峥嵘岁月的永恒印记,更唱出了机智勇敢、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黄河大合唱》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次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回声嘹亮,振聋发聩。艰苦卓绝的抗战早已成为一段历史,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前人所难以想象的幸福之中。然而,这些旋律却记载下了这一切,在音符激荡中告诉我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战歌曲的旋律,飘荡在我们成长中的每个瞬间。或许是外婆午后的轻轻哼唱,又或是军训中一曲《团结就是力量》……

你有哪些和这些歌曲相关的独家记忆?欢迎在本期推送下方留言,留言点赞数前三的同学可以获赠龙湖上影影城任意场次电影票一张哦~

文案:程旻希

编辑:姚凯欣


往期精彩回顾


· 没有你们在身边的中秋节,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 新学期到了,你确定不和他们约一下吗?

· 【军训直播间】一大波照片来袭!快看小萌新飒爽英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