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彩院友】王揽:对“希望的田野”充满希望
王揽:对“希望的田野”充满希望
青年人为什么要去基层?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王揽校友用三句诗阐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三是“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
9月27日,王揽校友回到母校,与同学们分享自己作为定向选调生任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镇长助理以及华胥镇惠家斜村村主任助理的工作经历和感悟。从2018年8月到达华胥镇,一年时间过去,他现在已经彻底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他说:“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职业?他引用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用自己也达到完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认为,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既要考虑个人理想,也要考虑社会价值。2018年毕业之际,他选择到基层工作,正是经过了这样的综合考量。
在基层工作,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象牙塔的青年学子,转变为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身份不同、环境不同、视角不同。以前是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和经验,现在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和提炼;以前是一个旁观者,现在则是脚踏实地的参与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惑甚深。”他以明朝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的奏折陈词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要深入基层以及如何深入基层。他说,青年深入基层要注意了解民情民意,观察政策的落实执行情况,掌握基层治理的方法论。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村的工作能涉及到那么多方面。然而,到了基层,才发现会遇到党建、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供水、住房、医保、养老、防汛、防火、环保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解决。
正因为如此,基层才是一片广阔天地,只要有才华,就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现在的基层最需要是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化事人、能够引导大家致富的带头人、能够革故鼎新紧随时代的引领者,以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资源的创业者。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在基层工作,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客观的困难。其次要坚定理想信念,越是觉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巨大,就越是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调整心态、转变思路,努力为乡亲们谋幸福。再次要坚守原则底线,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始终有底线意识,先做人再做事。
王揽表示,自己会扎根乡村,把乡村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舞台。他还表示,要同母校母院加强合作,在华胥镇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欢迎师弟师妹有机会到农村体验生活、开展社会实践和主题调研,更欢迎师弟师妹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他说:“同学们以后不一定到基层工作,但是不能缺少对基层的认识和了解,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运转,更全面地了解国情民生,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更牢固的基础!”
相关链接
“马兰花计划”是我校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计划,旨在落实好国家关于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大力引导我校毕业生到“基层项目大舞台”建功立业,为地方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该计划以国家层面重点引导的基层项目(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征兵等专门项目)以及去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地方基层项目为依托,通过氛围营造、榜样教育、政策激励、跟踪关怀等措施,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像生命力顽强坚韧的马兰花一样,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做出贡献。
来源:学校新闻中心
编辑:彭媛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