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12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教高厅函【2019】46号),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也标志着我院从“跨学科”到“跨专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成功。
2008年,基于国内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专业细化、学生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管理和技术复合型人才稀缺的现状,电子科技大学在遵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依托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三个四川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和“数量经济学”,同时基于“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级教学示范电子实验中心”的支持,在教育部和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支持下,创办了“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即金融学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复合培养,率先迈出了“电子信息+”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步伐。
该专业面向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坚持立德树人,采用“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的复合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前瞻、创新、广博、领导”的意识,树立学生“大气”、“大为”的志向,培养学生理科的逻辑、工科的务实、文科的创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基础知识厚、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通晓金融理论与信息技术,敢于跨界创新和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复合型金融精英人才。
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优势:一是极具创新性和引领性的人才培养理念。超前识变,主动应变。早在2008年,率先探索将金融与工科专业进行复合,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培养既懂金融又晓技术的研究型、复合型精英人才。这种创新的复合培养模式不仅与当前金融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新需求相适应,而且与 “新文科”和“新工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相契合。二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科大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是A+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是B+学科。“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的复合培养模式成功将“跨学科”优势转化为“跨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办学特色鲜明。
专业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在近12年的专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经济与管理学院采取了两大举措,持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一是积极探索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2008年,基于国内金融类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的现状以及金融行业日渐IT化的趋势,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优势,创办经济管理实验班(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探索金融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复合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不仅学习通识教育课和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还要学习数学、计算机以及电子信息类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同时获得金融学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位证(双学位)。二是持续完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加强通识教育学习,开设“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等特色课程,通过“新四会”(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读、学会写)引领学生提升“软实力”。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提升学业挑战度为着力点,全面实施研究型教学改革,增设“挑战性学习课、学科前沿课、小班研讨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课”等各类课程。精心设计了包括学业导师、学术导师、创业导师、心理导师参与的“两阶段、多层次、全过程”的导师制。实施了旨在帮助学生出国深造和培养学术精英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和“海外名校计划”。与金融机构和境外高校合作进行协同育人与联合培养。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建设
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学院构建了“三大抓手、四大支撑”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三大抓手是指“建设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造金融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平台”,“实现两阶段、多层次、全过程的导师制”。四大支撑是指“师资队伍支撑体系”、“组织架构支撑体系”、“制度设计支撑体系”和“经费来源支撑体系”。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行为质量等四个方面建立起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管理基本流程,使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为了严把本科教学“入口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还构建了校院两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见下图)。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显著
经过持续改进,该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以四川省的生源为例,高考录取的平均录取分从2009年的544分上升到2019年的671分(在全省65万考生中排2893名)。毕业深造率从2013年的57.50%上升为2019年的89.58%,出国(境)深造率从20%上升到54.17%。深造高校包括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专业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毕业后不少学生去到摩根大通、彭博资讯、花旗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工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品牌形象日渐凸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5门经管类课程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突出。2016-2019年,174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奖(最高奖)。2013年,《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11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打破文理科、理工科界限,培养跨学科、跨专业人才—电子科大:跨界育英才”为题对复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报道。
毕业生反馈及外部评价高
根据《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电子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就业满意度100%。学院还通过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多种形式持续跟踪毕业生情况。多数学生认为“复合的培养理念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我们顺利且快速地在金融和科技交叉领域找到了自身定位,毕业后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从外部评价看,金融学专业所在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受到社会高度认可。《中国教育报》《华西都市报》《高考杂志》以及“腾讯·大成网” “新浪教育”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肯定了实验班取得的成绩。“厚基础、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培养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高度兴趣,多名学生毕业后被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学府录取。金融学专业学生复合的知识背景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出国深造学生毕业后被摩根大通、彭博资讯、花旗银行等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录用。国内直接就业的学生也受到华为、蚂蚁金服等世界500强名企和中国电子信息100强的青睐,就业满意度高。
相关链接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教育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三项核心人物之一,将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教育部认定了首批405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确定了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来源:经管学院教务科
编辑:彭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