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众死掐妈妈脖子、对妈妈拳打脚踢、当街殴打奶奶:别在该管孩子的时候和他做朋友!

2017-12-01 合肥妈妈网

金色童年·封面宝宝

姓名:石浩钰      年龄:6个月

☆本栏目由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全程冠名

☆入选封面宝宝可获得由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报名方式:在合肥妈妈网并发送封面宝宝或者戳菜单【封面宝宝】 均可报名(查看排期及领奖事宜请联系:wjb130106

封面宝宝与正文无关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段视频,让无数当了爹妈的人看不下去了。视频里面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弄坏了茶馆里面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赔偿。

之后妈妈教育他,可是孩子当场竟然对妈妈动起手来,双手死死掐住了妈妈的脖子!

妈妈的同伴见状上前阻拦,妈妈也趁机用筷子狠狠打了孩子两下。


本以为两人已经被分开,可是没想到随后母亲又和孩子扭打成一团。双方互不相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4296559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很多围观的群众都说这是12岁的孩子,如此凶狠对待妈妈,长大还不得上天阿:

@唉呀妈呀咋说呢:真可怕,等男孩长大了,妈妈老了没力气了,会怎么样呢?典型的家庭教育失败

@Maxwell_妖:确实有报告指出,8岁之前表现出明显攻击倾向的小孩,长大后进监狱的可能性很高。所以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对他的一些行为过于放纵

@杜亚岚呀-:这小屁孩真有病,跟自己老妈发狠  我12岁的时候老妈有时被冤枉一下,虽然很生气,顶多也就反驳两句发泄自己的不满啊。总结:照死里打


还有网友说这孩子脾气不好,是教育出大问题:

@Floatingdream_喵喵:自己作的,不要怪孩子,他还小。家里人宠坏了

@_张小帆Arike_:你看视频中都那样掐你了,那妈妈就轻轻的扇了手臂几下,可见惯得有多厉害,孩子可以宠爱但是一定要有底线,要孩子明是非,不然出社会了就是极其自私,经不起挫折,要全世界围着他转的

@天然宝石1573:坏孩子都是这样的妈惯出来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Lillyoa:可能他爸就是这样跟他妈说话的,双手叉腰,用手指人

@-阿阳啊:一看就是从小被宠溺的孩子,不然哪来的胆子,这位妈妈自己种的恶果呀


但也有网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认为大庭广众之下孩子也要面子:

@小虾米-2013:孩子破坏了东西,并没有逃避责任,他向妈妈求助,我看了下这位妈妈表情,觉得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责怪很多,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教育不好,反激,应该带着孩子去赔偿,孩子知道要赔偿求助已经知道错了

@豆腐大大的:会不会孩子自尊心很强,不愿意妈妈当着那么多人说呢?

@peipei__52:家长的行为招孩子反感,只有愤怒和攻击,没有威仪和宽容,孩子根本不会尊重你


当然也可能像网友@月-光光说的:还是作业太少


千万不要以为熊孩子打妈妈打长辈只是小概率的,这样新型家暴早已屡屡发生。


上周末,一条广东肇庆中学生暴打母亲的视频流出。视频中,一名穿着校服的男生咆哮着在对一名中年女性拳打脚踢,而动手的起因,是他没能从患有语言残疾及智障的妈妈那里,拿到几元钱的零花钱。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对自己的母亲如此冷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1096l7uv&width=500&height=375&auto=0

被打母亲身患残疾口齿不清


视频中,一名穿着校服的男生咆哮着在对一名中年女性拳打脚踢,甚至用自行车往她身上推压,被打女性没有还手,只是发出哭声。



儿子动手因为母亲令他丢脸

从街道社区及年轻人所在学校了解到,男生今年14岁,正在读书,家庭属于低保户,父亲在2008年因意外死亡,母亲患有语言残疾及智障,以往都是男生的姨妈照顾他们两人,社区、学校也一直在各方面照顾关怀他们。


但2015年起,男孩的妈妈开始患有精神分裂。妈妈担心男孩未长大,于是随时随地跟着他,而男孩心智未成熟,错误地觉得妈妈跟着他的行为让他很丢面子,于是开始打骂妈妈。


来访的爱心团队成员表示,阿姨平时十分爱护儿子,去哪里都带着他,这次儿子动手的原因,是因为他问阿姨拿几块钱零花,但拿不到。阿姨说不会怪儿子打自己,以后要跟他多些沟通。


2017年11月17日,一段孙子打奶奶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约莫10岁的孙子先用腿将奶奶勾住,后在路人的劝阻声中继续打奶奶,并口喷脏话。


口口声声称不关路人的事,最后甚至脚踢路人,奶奶全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阻止路人向其孙子还手。

腿勾奶奶脖子


指责路人管闲事


掐奶奶脖子


脚踢路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05mdvct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他的眼神里,你看到了什么?

凶!狠!恶!


每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爱不是盲目的。几段视频中的孩子年龄相仿都是青春期的孩子,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现在给与孩子的爱养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


管教孩子是有“关键期”的,妈妈可要抓住关键期,用对方法,施以矫正。


01

那个没有被好好管教过的孩子


一次同学聚会,一位女同学带着10岁的儿子一起来,大家都和这对母子打招呼,尤其是很多同学都喜欢逗孩子,找个特点夸一下孩子,表示一下同学之间并不见外。


但是,那孩子却只顾着低头玩手机,一脸的冷漠,妈妈只好笑笑,佯装训斥一句,就随孩子去了。


酒席开始了,那孩子突然来了热情:嚷嚷着要吃肉。妈妈尴尬地笑笑,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在座的都没动筷呢,不懂规矩。


同学们客气道:孩子嘛,想吃就吃,不必拘束。


结果,这孩子马上站起来,开始把几盘肉往自己的盘子里划拉,一桌子人就看他把几盘主菜翻腾得一片狼藉。


妈妈眼见孩子很不像话,训斥孩子,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孩子站起来,指着妈妈大叫:“你算什么东西?我想吃就吃。”说这话的时候,孩子一脸蛮横,眼里满是驯服他人的表情。


这种情况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场面有点尴尬。估计这孩子是平时被惯坏了。


妈妈只好边道歉,边站起来把孩子拉到一边。孩子就各种耍赖,大家只好装作看不见。尴尬的妈妈没坐多久就带着儿子提前离开了,并留下了一句话:“唉,不好意思哈,其实吧,我们平时的相处都随意惯了,跟朋友一样。”


这位同学走后,剩下的几位同学开始议论纷纷熊孩子的家教问题。估计,这位女同学以后再见同学们会很难为情。


02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朋友的方式解决


我楼下一邻居简妈妈因为工作地点变动,上班路线有所改动,不再经过孩子的幼儿园。考虑到早上送孩子进幼儿园问题:如果先送孩子到原来的幼儿园再去上班,就需要多花费50分钟,于是简妈妈跟孩子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幼儿园”?没想到家里5岁的孩子嘟着小嘴反对,原因是现在的幼儿园里有他一个很喜欢的小朋友。


在多次和孩子商量不成的情况下,这个妈妈依从了孩子,做出了不换幼儿园的决定。但是很快她就吃不消了,她每天不但要提前50分钟出门送孩子,而且下午还要想尽办法提前下班去接孩子,经常不得不请幼儿园的老师延长下班时间帮忙多看孩子一会儿。


其实,这整个和孩子协商的过程的确很民主了,是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见,但结果却给整个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潜在的”危险:妈妈不得不路上开快车,孩子不得不经常一个人留在幼儿园,老师因她的孩子经常晚下班而有怨言等等。


5岁孩子的决定,只是依照他们自身的意愿,很难考虑整个家庭的因素,也更难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事情。所以,有些特殊时候根本不能以孩子的意见为主。


再比如文章开头的那位同学,孩子之所以表现的很无礼,与在家的习惯息息相关,有哪些规矩一定要遵守,哪些是父母的底线问题等等,但是绝对不能用“朋友式”的方式来处理——打不了骂不了惩戒不了,其结果必然是——培养出缺乏规则意识、缺乏有教养的孩子。


03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伸出朋友援助之手


隔壁班级里的故事。


小果,是一个天生敏感胆小的孩子,做事情总是畏缩不前。老师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但即便是小果知道答案也不敢举手,老师主动叫她发言时,她的声音低得也只有自己能听见。


不仅在课堂上如此,平常里说话,她也不敢大声,课余也不敢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小果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之后,老师把情况反馈给小果的父母后,他们并没有因为孩子胆小而责怪她,而是开始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放下父母的权威姿态,经常与小果一起玩耍、做游戏,用朋友的方式鼓励她,用各种方式激发小果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一段时间之后,小果敢与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了,也能在上课时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她的改变,连老师和同学都大吃一惊。


晋级教育创始人窦昆老师认为:孩子有困难有问题,父母需要摒弃权威,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与孩子像朋友似的交流。要不要做朋友?要什么时候做朋友?这个分寸要把握。


04

父母管教的两个关键期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研究特别指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树立家长的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因为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而教导他们分辨是非则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初的时间特别依赖父母,以父母为权威,这是父母管教的关键期。

我们所熟知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相对意义上的关键期。


三岁:

正是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这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他们必须学会怎么面对一群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怎么面对周围是陌生人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开始思考、适应,独立意识的觉醒也让他们开始学会调整行为方式,这时候是管教的第一个关键期。


管教得当,那么将收获一个聪明、有规则意识的乖宝宝;管教失当,孩子将会变成自私、任性、招人嫌的“熊孩子”。


七岁:

孩子正在一年级,是孩子深入社会的第二步,从此要告别无忧无虑的玩耍年纪。孩子的行为和学习,都有了考核和对比标准,孩子对此也会有全新的认识。


家长如果利用这个管教的第二关键期,转变培育孩子的方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孩子会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反,这时候的孩子缺乏管教,坏习惯一旦形成,再去纠正,那将是一件非常麻烦而且成功率很低的事情。


7岁以后:

孩子心智逐渐成熟,需要父母更多成人式的尊重,因为他们更多地需要是思想上的指导,朋友式的鼓励与支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依然采用管教方式教育孩子,就会遇到孩子叛逆和对抗,这是父母错过了管教关键期,或者此前管教方法不对。我们见到的青春期逆反、对抗、离家出走,大多是这种情况。


最后,引用龙应台的一段话:在黄金时期内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珍惜老天爷赐给我的这份甜蜜礼物,并希望我在将来不要面对叹气、摇头与后悔!而那时,孩子会因我充分利用了“有效期限”而成长为人。


来源:网络综合,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合肥妈妈网| 猜你喜欢

◆◆在合肥,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公众号就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