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自在公园楹联解说

2016-10-29 梁明院 丁中广祥

“自在”二字,在中国人的精神遗传基因中,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道家所追求的境界,即顺随万物自然而然的状态,无拘无碍;二是源于佛教的经典,主要有两种自在,一是观境自在,是说菩萨以智慧洞察世间真相,通达一切事物本质,达到一种诸法圆融的境界,但这只是一种小境界;二是作用自在,菩萨既以智慧观照获得了自在,也能慈悲为怀,现身说法,化度众生,所谓得大自在。

星云大师是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一生不遗余力,实践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题写“自在公园”,是星云大师给家乡人民的一片慈悲之怀,是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区政府以引江南岸公园命名,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与北岸水利枢纽风景区相互映衬,相看两不厌。

造园者在这片仅种植着一些苗木、原为引江堆土地上匠心独运,利用原有的地形树木随类赋景,形成“自在十二景”。其中自在文化岛有山一座,山顶置亭,名曰自在亭,山下曲水蜿蜒,绕自在岛而去。岛上有自在书屋三楹,门前柳树林荫,池塘荷露蒲风,野趣天然。

观云无心舒卷;听水随意去来。




(此联由中国书协会员、扬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家徐正标教授书写)

人生的自在境界有三个层次,最容易获得的是外在的、表层的,其次是内心的丰富、安宁、满足,最高的修为是天人、道佛合一。因此,自在亭、自在书屋、河边观景亭的楹联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意。自在亭高居公园地势最高处,可远观天际,近听通扬河水声,联以表达第一层次的自在含义为出发点。坐在亭中,或朝或暮,或春夏,或秋冬,四季四时皆有不同景致。通过观、听大自然的丰富变化,来对照自己内心,从而获得身心自在。

星云大师在《佛光菜根谭之自在》中说道:“观晚霞悟其无常,因为夕阳近黄昏;观白云悟其卷舒,因为云出岫无心;观山岳悟其灵奇,因为远观山无色;观河海悟其浩瀚,因为海水碧连天。”又说:“我看花,花自缤纷;我见树,树自婆娑;我觅境,境自去来;我观心,心自如如。”

自在亭的题额,造园者选用了星云大师所题“自在公园”中“自在”二字,正心而立,又旷达超脱,收放自如,一如大师一生的修为。

尘外天然临水处;林中自在读书人。

(此联由中国书协会员、扬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家徐正标教授书写)

云因为无心,才舒卷自由;水的去来,虽然是潮汐的作用,但这是大自然的,惟其如此,才是随意自在的。自在书屋与自在山亭隔水相望,临水而筑,曲水也将它与喧嚣的尘世隔开。若在此中捧卷而读,与历代先贤、与书的作者心灵对话,忘记世间一切纷扰,给心灵一个港湾,物我两忘,便是无边自在。

自在凭栏望;如来引江流。




(此联由中国书协会员、扬州书法家张军先生书写)

自在公园北岸临河,还有一观景亭。于亭中眺望,视野开阔,对面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既壮丽亦秀美,这一工程被誉为“当代的都江堰”,是当代江淮人民治理水患的杰出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佛教主张人即是佛、佛即是人。一个人的修为如果仅仅局限在远离尘世间烦恼,取得自我心灵的宁静,这只是得小的自在,暂时的自在。而真正的自在,正是如星云大师践行的人间佛教,个体与众生、渡己与渡人应该是统一的,每个人在自我修为的同时,应以入世心来感恩社会,反馈众生。如此,才是得到大自在,照见如来。所以引江工程造福千百万江淮人民,建设者是当代的大自在,是真正的如来。

作者简介

梁明院,女,1964年3月出生,江苏扬州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江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江都区文联主席。(就《映像江都》一书的编撰,本人曾与她有过交集)

文字作者:梁明院

文字来源:江都新闻网

图片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张广祥


【往期选读】

自在公园,江都最大的城市生态休闲公园

我也当得了官

96届校友回母校给老师讲课

高三女教师:最美丽的风景,最可爱的人

跟学生讲我患尿结石的故事

本公众号非官方性质,乃老夫我个人主办。主要发布老夫我的个人动态、丁沟中学及周边的资讯、教育教学以及其他有意义或有意思的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