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人文字:游邵伯
【往期回读】
游邵伯
江都区丁沟小学 孙倩瑾
9月中下旬,就与微友相约邵伯,到了本月,终于如愿以偿。
邵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有亲戚在邵伯油田,我不止一次来此,还曾小住几日。那时惊叹油田人的富足。后来与同事曾来邵伯品尝龙虾,那次大吃特吃的场景犹记脑海。脑海中的印象是邵伯人民是富裕的,邵伯的龙虾是好吃的。
而今又一次走进古镇,感受到的却是别样的风光。
清晨的古镇宁静、和谐、淡雅,人仿佛行在唐诗宋词与水墨画中。沿着古运河岸边,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看见运河里居然还有绿绿的田田的荷叶,那真是夏天的风光秋天赏。挨挨挤挤的荷叶与清澈的河水、岸边的垂柳相映,那真叫个美字。
向前走,看见在风光绮丽的邵伯湖滨坐落着的梵行寺。梵行寺历史悠久,俗称西寺,建于东晋宁康三年(375),距今已1640余年,比创建于南朝的扬州大明寺还早近百年。梵行寺旁有一片方圆几十米的绿地,形似《西游记》中铁扇公主手中的巨扇,名曰蒲扇墩。它好似一块浮在水面上的碧玉,碧绿的墩面和清清的水面几乎相平。这碧玉十分神奇,据说,不管湖水怎么涨落,即使白浪汹涌,它总是平静地浮在水面,似乎会随着波动的湖水而上下。
梵行寺前后三进,红墙碧瓦,翘角飞檐,巍峨壮观。走进寺院寺,可见顶天立地的哼哈二将和四大金刚及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都是精妙绝伦,栩栩如生。
据说,梵行寺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茶庵,是历代文人墨客品茗观景、吟诗作对的佳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多次光临邵伯,不惜踏雪冒雨前来赏玩,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今,我们也在此凑热闹,与主持印如师太品茗论禅。只可惜出家人的一番言论让我似懂非懂,大概是我脑中装着凡尘世事太多,心不静、不净、不敬,师太的话装不进去,也不想弄通透明白。我观察师太,只是感觉这师太目光锐利,精神矍铄。我暗自佩服她有气魄,有眼光,办起这样的寺院。听她说,到一定的年龄,他们也享受国家的退休工资,我甚感欣慰。
告别了师太,我们来到大码头。据说,这可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过的一地方。想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是多么风光,前簇后拥,不由地感慨时光的变迁。
行走在老街的条石路上,得知该街建于康熙年间,南北长约1500米,宽不足2.5米,由九千多块条石铺成。巷中的青石板平整,大小如一,路面被打磨得油光发亮,这无疑是老街岁月的见证。石街下水道设计科学,每逢雨天,路面清洁,雨水由条石中缝流进地沟,路面从不积水。
这条长街曾有个文雅的名字:南大街名青云街,中大街名邵伯街,北大街名蟾宫街。以中大街为闹市口。北起馆驿前,南迄大码头,而以祝巷居其中,乃是油蔴五金、绸缎布匹、旅店浴室、茶楼饭庄,以及医药等等百货云集的闹市,人流熙来攘往,货物搬进运出,无有停歇。在街的南北两头砌有圆门,上有更楼,设有木制栅栏,古朴壮观,南北两圆门是南乡、北乡居民进镇的必经之路。南园门更楼叫青云楼,取青云得路之意。现还保存有门楼上的石头一块。北园门上更楼叫真武楼,镇民是想得到真武大帝的庇护,求个国泰民安。
条石街的两侧,大多是那种表砖里土、俗称金裹银的平房,也有不少是两层木结构楼房,门楣的朱漆虽已经剥落,但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文物和人文价值。一些房屋上,都钉上了铭牌,其实多是“火油店”“许茶炉”这样的日常店铺,没有什么传奇故事,有的只是这条古巷中最寻常的生活气息。条石街是街中有巷,巷中有街。不少巷子都有典故和传说。这些巷子,也成为人们讨彩头的地方。比如娶新娘子时,行走路线都要经过长生巷、多子桥、流芳巷等——每到这时,众人便围堵在这些细长的巷子里,讨要喜钱。
慢慢走,慢慢赏,我仿佛读到了历史的沧桑。这满眼的陈年砖墙、木板,门槛,无不透着古朴,无不让人感受到这曾经的繁华喧闹。
中午,去了美食街上的甘棠酒店吃饭,不仅吃到了邵伯特色菜肴,还吃到了同行美女带来的大闸蟹、猪脚爪,倾听了红的乡愁故事。
下午,游了法治文化传承馆。馆前植有甘棠树。相传,东晋谢安在当地施德政,百姓种下甘棠树,以示纪念。现有的这棵甘棠树是明洪武年间补栽的。甘棠树,即为棠树,学名叫君迁子。它是邵伯人民心中的丰碑。这棵甘棠树高约20米,老枝枯干,皮老如鳞,虽饱经风霜,但浓荫蔽日,充满生机。当你仰望高耸挺拔,参天摩云的风姿时,你心里一定充满赞美和崇敬之情。
法治文化传承馆内由礼法院、循吏堂、留忆苑、启明堂四大部分组成。走进去,我仿佛感受到古代法律的庄严。
随后,我们去了斗野亭。在亭内,我们吟诵《雪莱诗集》。在亭旁有一只邵伯铁牛。它铸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300余年。据说千里运河线上共有九牛二虎一只鸡。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淮河再闹水灾。邵伯镇南更楼决堤,漕运一度中断。康熙帝接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有关官员前往治理。可是,因为决口太深,一时难以堵住,只得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始得控制。康熙四十年(1701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设置十二只动物塑像,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期镇水安澜,同时亦作为水位测定之标识,人们通过水位上涨到动物脚、身、颈的位置,判断水患发生的可能性。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只。此铁牛现藏于斗野亭,长1.98米,高1.10米,重两吨。铸工精细,造型生动。数百年来,浑黑厚重,犄角扬起,双目对天,仍在哞叫。石座上刻有咸丰二年《甘棠小志》作者、清朝尚书董恂撰写的铭文:“淮水北来何泱泱,长堤如虹固金汤。冶铁作犀镇甘棠,以坤制坎柔克刚。容民畜众保无疆,亿万千年颂平康。”2006年,铁牛与“大马头”、古堤一起,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此行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邵伯的古老文明,还有与我同行的几位年轻时尚的知性美女。红、静、洁、凤、莉,她们各具特色,同是女人,我的心里是满满的羡慕,我的目光从未从她们身上离开过。那优雅的着装,那亲切的笑容,那真诚的态度,让本就漂亮的她们越发迷人,越发芬芳。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令我的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同行的有一位非常沉稳的大帅哥——李老师。我不时劳烦李老师为我拍照,他总是不厌其烦,过站或蹲,使出浑身解数,为我这丑女拍出最美的照片,如今看着这些照片内心是十二分的感激!还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帅哥与我们同行。他与人是自来熟,跟我没有丝毫的陌生感,见到我就“静等花开,静等花开”地叫,还不时拿零食塞到我嘴里,并递过牛奶请我喝。我猜他是三年级的学生,还真猜对。真巧,这学期我恰好教三年级语文,和他聊起了书上的内容,他反应极快,竟对答如流。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朗读棒极了。对于朗读《雪莱诗集》,他可以说是零准备,可偏偏朗读得字正腔圆,饱含深情,令人叹为观止。这么优秀的孩子还真不多见。
由于时间匆匆,邵伯还有好多可去地方未能踏足,比如运河生态公园。这固然是一种遗憾,但也为以后再游它留下了机会。这次邵伯行,是美好之行。那个古镇,那些友人,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安好,世界!安好,朋友!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老夫我的个人动态、丁沟中学及周边的资讯、教育教学等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sdzzgx或丁中广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