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第四集:边塞诗人(上)
【往期回顾】
《唐之韵》,系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文学教育片。其拍摄足迹遍步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创造了新的空间。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热烈反响。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
盛唐的仪仗队——盛唐的边塞诗人,处处都显示着盛唐的国威。他们的诗句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边塞,或是高原或是大漠,这给了边塞诗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视觉角度,让他们在征战中游刃有余。盛唐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注意精神。他们伴随着大漠的滚滚黄沙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
《从军行》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王江宁),他把刚刚成型的七绝带到了一个极致。光看他这首《从军行》也就可以理解:有人把他与李白并称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更甚说他超过李白。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滚滚绵延的云彩,滔滔般向雪山涌来,天空霎时变得昏暗,战争气氛渲染的酣畅淋漓;“黄沙百战金甲”战士在大漠黄沙中连连征战,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征夫在边塞征战,在内地就有怨女。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在内地的妻子,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如此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点睛之处也在此: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我们去仔细寻味。
再让我们读读这首时常被人们恶搞的《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望着惨淡的日头西沉,滚滚的黄河东泻,视线向东西两向伸延,视野无限广阔。后两句由实入虚,再推进一步,把视野再次拓宽。四句二十个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却展现出如此磅礴的气势,这简直是奇迹!
可惜,王大诗人的诗集也失传了,只流传下来六首绝句。从《登鹳鹊楼》中,我们能否感到他当时的光辉和热量?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习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在这里极力反衬,不但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汉族士兵,同时还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苦难。“胡儿眼泪双双落”再用“胡雁哀鸣夜夜飞”来衬托,胡雁哀求鸣与胡儿落泪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是多么钻心刺骨的审美刺激力!李顶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战倾向鲜明的边塞诗人所没能达到的。是在唐代他唱出了这样的诗句,也只有在唐代才能唱这样的诗句。
中华儿女是否应当在心灵深处塑一个巨大的铜像来纪念这些可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