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德培 | 没伞的孩子拼命跑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19-04-15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公众号2018年度分析报告

喇叭之死    坎坷一生二叔父

还记得铁笔钢板吗

代写书信的赵先生

猫眼    家常日子菜饭香

小巷故事多    含辛茹苦慈和母

没伞的孩子拼命跑

江都   徐德培

【作者简介】徐德培:男,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如果在雨天放学时,你站在学校门口,一定会看到首先冲出校门的都是一些没有雨伞的孩子。当那些打着伞的孩子们不急不忙甚至互相谈笑着走在路上时,没伞的孩子总是在伞群中急匆匆穿越而过,因为他们没有伞,不疾走就会让雨淋个透,谁也不愿意边淋雨,边闲逛,边聊天。因此,没伞的孩子拼命跑,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为他没有依赖,只能靠自己努力奔跑。 

农村有一句土话:“有婆倚,把婆倚;没婆倚,自爬起。”可见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幼童走路跌倒,如果有亲人在周围,往往大哭不止,指望大人来扶。如果周围没有人,他会识相地自己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灰尘,继续前行。这就是依赖性的表现。 


我在村小做民办教师时,发现一个女孩每天到校很早,而且梳妆很考究,两根羊角辫高高翘起,红头绳扎着,额前的刘海齐齐的,一丝不乱,红扑扑的小脸总是清清爽爽的。老师们很喜欢她,总认为她一定有一个勤快能干的妈妈,挺会打扮女儿的。后来跟她拉拉家常才知道,她的母亲是个“懒娘”,对孩子的照顾显得很粗放,甚至有点丢三落四,有时候只能勉强给女儿烧好早饭,来不及帮女儿梳洗打扮。女儿为了上学不迟到,只好比母亲起得还早,学会自己梳洗打扮,甚至有时也学着做早饭,早早地自己收拾停当,早早地去上学。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家访,才知道这是孩子的外婆传授的教育策略。孩子出生不久,外婆就反复叮嘱:懒娘能生勤快女,巧娘常养笨拙儿。你把孩子的事都做完,孩子就无事可做,无事则生懒,无事则生非。于是当女儿刚懂事,母亲就逐渐“懒”起来,逼着女儿慢慢地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弥补母亲的“照顾不周”。就这样,母亲退一步,女儿进一步,天长日久,女儿的自理能力不断得以发展。 


《快速识字字典》上,在懒字下面有这样一个谜面:“一心依赖实为惰。”因为懒惰的“懒”字,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依赖的“赖”,心中有了依赖,容易生出懒惰。 


有所依赖,自我满足,是惰性的温床。氦氖氩氪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处于满足的状态,因此它们懒得与其他物质起反应,成了惰性气体。湿地上的树根周围有较多的水分,满足了树的生长需求,它的根就懒得向深处延伸,显示了树根的惰性。 


一切动物也都有惰性。有经验的渔民总是让鸬鹚饿着肚子下水去捉鱼,因为如果鸬鹚不是饿得很厉害,就会由于惰性绝不肯下水。电视上曾经报道一只猫不肯履行自己抓耗子的职责,主人把耗子捉来放在猫的面前,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的猫对耗子连碰一下的兴趣都没有,其惰性十足的样子气得主人干瞪眼。养在米缸里的老鼠,吃食无忧,它绝不会主动跳出米缸去辛勤觅食。人是高级动物,也是有惰性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伞的孩子拼命跑,“懒娘”的女儿自梳妆,孩子的独立意识、吃苦精神,都是被无所依赖的情势所迫,逼出来的。其实,这样的“倒逼”既是一种教育情境,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我记得某电视剧里有这样一段情节,一位身为公司董事长的母亲,看到儿子生活上贪图享受,学习上不思进取,只得决定将公司业务托付他人。然后告知儿子公司破产,自己已经下岗。在后来的日子里,母子相依为命,节俭生活。在“贫困的情境”中,儿子终于告别对家庭的依赖,自强自立,学业有成。电视剧中这位母亲的做法,也是践行的“倒逼”策略。 


于是我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绝不可给孩子提供过多的“伞式”保护。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即使有足够的实力庇护孩子,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孩子,有足够的财力能够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也应三思而行,适可而止,不必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度关爱。父母要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自己辛苦的一面,艰难的一面,脆弱的一面,危机的一面,袒露给孩子,甚至故意让孩子尝一尝没有伞在雨中淋着雨拼命跑的滋味。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无所不能的“无限责任公司”,也有不能帮助孩子解决的问题和不应帮助孩子解决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孩子的独立精神与自强意识,“逼”着孩子直面挫折与困难,拿出“没伞的孩子拼命跑”的精神,坚强地成长起来。

来自教师报,感谢作者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