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满天心,70年代末女子,上学甚少,读书颇多,浪迹十年,终是幼稚,生活白痴,幻想达人。闲读红楼为趣,倦聆古筝怡情。文风无定,时嗔时喜,烟火与婉约并进,犀利伴温柔同行。200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一轮圆月耀天心》《长相思不相忘》《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等。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03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
一
《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异人二·王梵志》载: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朽烂,德祖见之,乃剖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德祖收养之。
说他是生于林木之上,很有神话的味道了。
王梵志,家世、生平皆不见于史籍,只知其为唐代名僧,写诗讲佛,言辞通俗易懂,平白质朴。
也许正因为看透人性之残缺自私,王梵志一生为僧。有传说他无父母,从小就被僧人收养,也有传说,他不羁于俗世幸福,情愿古庙青灯,安静自如。
清人方苞在《书柳文后》写:故凡所作效古而自汩其体者,引喻凡猥者,辞繁而芜句佻且稚者,记、序、书、说、杂文皆有之,不独碑、志仍六朝、初唐余习也。
初唐文风沿用六朝,文风尚华丽,王绩承上启下,开隐士田园诗之先河,亦追求清丽质朴之美,意境自然。
初唐诗人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宫体诗人,代表人物上官仪,一类是游离在山野与仕途之间的恬淡之士,如王绩。诗人的生活环境和风格息息相关。王梵志却两边都够不着,他是第三者,不在庙堂亦不属于乡野,他没有上官仪们的规整,也没有王绩们的宁静致远,并且身后也没有跟随者。白话诗,他是孤立的一个,却风格鲜明,自成一体,在当时,很有影响力和名气。
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
冯小刚在电影《私人定制》里面讽刺人们对低俗的排斥和对高雅无休止的追求,千方百计要脱俗,但,俗是什么,雅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求雅,这并不是现代人的通病,而是古来有之,王梵志写白话诗、讲佛经,刺世,表达世态炎凉,诗句浅显直白,一目了然,也因其直白浅显,被当世文化圈和庙堂文化称为下里巴人,两边都看不上他。《全唐诗》并不曾收录王梵志的诗,唐代所有流传下来的诗集,都不屑于收录他的诗,所以,他的作品多遗失。
现世关于王梵志白话诗,都是出自敦煌佛窟,共得王梵志手抄本残诗三百三十六首,数量如此多,可见当时他虽然不受文化圈待见,却在边陲和百姓间,十分受欢迎。
但历史不是普通百姓能书写的,所以,王梵志的白话诗,也只在唐代流行了数年,随着他去世,渐渐便被庙堂文化遗忘。
王梵志的诗,白话中,亦不乏哲理和人生哲学。如:《我昔未生时》: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翻着袜》: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文:(梵志《翻着袜》诗)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
二
自从货币和婚姻形式于人类出现,钱与情的抗争拉锯战就一直在进行,彼此起落,无止无休。权力和金钱,超越了血缘和情感,皇族手足相残,富户兄弟相争,无一不血腥,毫无亲人之间的温情。只是,人们不愿意承认这赤裸裸的残酷人性罢了。
王梵志大胆道出这一现象,打破了维持在这些残酷人性之上的道德薄冰。有些冰冷,却也是真实,让人心灰心寒。
他说:当我有钱,是个土豪的时候,妻子儿女,一切亲人都对我非常好。我刚脱下衣服,立刻就有人给我叠好。我出门的时候,他们会殷勤地送我出去,我只要带着钱回来,他们就会围在我身边,嘘寒问暖,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像白鸽一样飞舞在我的周围,也像鹦鹉一样一呼百应。
如果我穷了,没有钱了,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就不会给我好脸色。就算我偶然暂时贫穷,他们看到我就不给我好脸色。人有多次贫困的时候,也还有多次富裕的时候以相报偿。如果只图钱财而不顾念亲人,那就等着看来世的报应吧。
将善恶纳入因果报应是无奈之举,赤裸裸的人情冷暖却无比心寒。
王梵志心中的人性和世界,无比苍凉势利。也许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不曾得到过人世温暖,从小居佛门,虽然不至于被欺凌,终究孤清。远离尘世,冷眼旁观,使他缺乏亲情爱情的温暖却洞悉人性的劣根性。
利益,是物质上的享受,真情,是精神上的奢侈,两者权衡,前者往往占据上风。
王梵志曾经写儿女和父母的关系:
生时不共作荣华,死后随车强叫唤。
齐头送到墓门回,分你钱财各头散。
造作庄田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
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哭元来心里喜。
讽刺儿女,在父母生前不尽孝,却在死时哭得假装伤心,无非给人看。就算这样,也不过是送灵柩到墓地,葬罢回头,急忙分家产。说,儿女表面上哭着,心里却在暗喜——终于能分到遗产了!
几句诗,寒气逼人。
《红楼梦》里讲世态炎凉人间情薄,也不过说: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终不及王梵志的诗句,白描人心,刻骨凄清。情薄缘浅,分外凉心。
三
儒家思想影响了华人几千年,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的核心意义,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却无法战胜强大的人性弱点。
商周时期,物质远没有丰富起来,所谓儒家思想之所以坚守和传承,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多。随着文明的进步,物质和精神一起壮大发展,秦到隋唐,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亲情爱情都不足以抵御这种丰盛的物质诱惑了。忠、恕尚能维持,孝、悌渐渐薄弱。
不止王梵志做出这样的感叹。
著名的头悬梁锥刺股,说了两个人,后者就是苏秦,而苏秦锥刺股之前,亦是有一把关于人情凉薄的辛酸泪。
秦之前,战国鼎立,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日渐强盛,有了和六国对峙的实力。于是,出现了两个派别的文士,有一派是劝说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有一派劝说六国联合起来讨好秦,和大秦成为一体。苏秦属于抗秦派,他到处游说六国国王,可是大家都不理他,谁也听不进他的理论,苏秦得不到任何重用,因此穷得要饭,只好回老家。
结果一家人都看不起他,妻子、父母、嫂子,冷眼、嘲笑、奚落。亲人的眼睛里像长出了钉子,时刻对他说:你个穷鬼,还有脸回来?
苏秦气恨,发奋读书,读书读困了就用锥子扎大腿,血流不止,疼痛却唤醒了愤恨,他将这愤恨化成对知识的渴求。不断地读书,思考,学习,研究理论。一年之后,他的脑海里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懈可击的理论。
苏秦再次出发,带着满腔的不成不归和一腿的伤。这次,他成功了,六国国君都听从了他的建议,答应联合抗秦,重用苏秦为相。苏秦这下风光了,腰里佩着六国相印,要钱有钱要权有权,风光无限。他特意坐着车,从家门口经过,虽然没下车,却获得了完全不同的待遇。父母三十里迎接,妻子低眉敛目,嫂子匍匐身体在他脚下谢罪。
这一幕太讽刺了,苏秦长叹:人生一世,富贵权力,真是太重要了!
苏秦的经历,有些极端,却和王梵志的诗相近,说明并不是王梵志远离人间温情而极端。他们的经历和诗句,都是对世态炎凉最淋漓尽致的诠释。人们追求权力富贵,为名为利,亦是源于人性的残酷。
人们厌恶这残酷,时刻想逃离,却无处可逃,身居其中,于是,做了人性与亲情之间的一个齿轮,千古轮转,不曾止息。
【音频,请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