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诗走近大唐16:李白:当飘然求仙遭遇尘世间的生灵涂炭

丁中广祥 2021-09-06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还原真实大唐,演绎一朝百态民生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

自唐诗中窥探大唐风貌

梳理历史人文脉络

透彻解析大唐风骨

大唐是中国历目前的一倾流觞,唐诗却蜿蜒着中华文脉最大的一枝分流。五千年文明过眼,唐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千年历史如烟,大唐始终闪耀着独特的风华。


初唐的朝气满溢,盛唐的风逸丰美,中唐的绮丽华美,晚唐的余韵悠悠。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诗作,一众鲜明恣意的诗人。


文字如流水,诗人如落叶,一叶叶飘扬在文字的漩涡中,流淌出独一无二的人生:在政客和文人间摇摆的上官仪;天地一月,孤洁傲视的王绩;半入尘世半出尘的王维;风姿恣意的李白;中规中矩的杜甫;才华飘逸的上官婉儿;霸气天成的武则天;晕染了一个时代如胭脂艳丽的薛涛……


历史的烟云如此厚重,却无法淹没大唐的风景。千年烟月在,风情不曾改。这份课程,是说唐诗,也是说历史。是讲故事,也是在讲情怀。


本课程分别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共四十余首唐诗,加以解析和阐释,顺应年代脉络,讲述历史风云,带领当代读者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唐朝,感受那个年代另类的波涛汹涌,还原真实的大唐百态民生。

作者月满天心,70年代末女子,上学甚少,读书颇多,浪迹十年,终是幼稚,生活白痴,幻想达人。闲读红楼为趣,倦聆古筝怡情。文风无定,时嗔时喜,烟火与婉约并进,犀利伴温柔同行。200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一轮圆月耀天心》《长相思不相忘》《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等。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16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风》(其十九)



李白飘逸不羁,人浪漫,诗也浪漫。他本身也有诗仙之称,和王维的诗佛,李贺的诗鬼,杜甫的诗圣并列,为唐诗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唐诗是一幅水墨画,那么李白,便是一笔重墨,是灵魂。


这首诗是游仙体,很符合李白的个性,句子飘逸。开头几句,就将人带入飘渺如画的仙境中去了。


李白是醉仙,腰里随时挂着酒葫芦,酒喝得爽,诗便作得好,于是,醉梦之间,他觉得自己飘飘悠悠就上了九天。登上了西岳华山的莲花峰,马上就接近星空了,但见晶莹炫彩的星星们触手可及,明亮可爱。几乎是忽然之间,这些美丽而华彩的星星,都变成了仙女,仙女们彩衣飘飘,裙带摇曳,霓裳羽衣做裙,轻纱如薄雾,飘逸间,这些仙子飘逸飞行在天空中,她们的纤纤玉手里捧着红色的芙蓉花,每一次移动,都施展着人间没有的凌波微步,飘逸在天际,又向更深处的天空飞去。


飘渺、神奇、美丽、神秘,李白不是在写诗,他是在画一幅群仙飞天图。仙女们带领着李白,一直飞到最高处云台峰,和一位仙人卫叔卿见面。俩人互相施礼,寒暄。


《神仙传》记载过卫叔卿的故事,说他曾经驾着白鹿拉着的云车去看汉武帝,大概是想跟他交个朋友,传授下治国长生之道什么的。卫叔卿穿着羽衣,戴着星冠,非常年轻飘逸,他落下来,对汉武帝说:我是华山里修行的神仙。汉武帝觉得他在吹牛,就没怎么跟他说话,结果卫叔卿很生气,心想你一个人间的皇帝,怎么能对仙人这么无礼呢,算了,我走。他驾着云车就走了,瞬间就消失在大殿上。汉武帝大吃一惊,才知道原来真是神仙造访,被自己给气走了,便命他儿子往华山寻访他。太子果然找到了卫叔卿,但见他在白玉床上与许多人下棋,有仙童立于后,却不能靠近他……


真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凡人的小心眼儿忘不了,总之,李白自己做梦飞上华山见到的仙人,也是卫叔卿。


接下来,仙女们和卫叔卿,陪伴着李白一起,飞翔在广阔的太空,远离尘世,远离所有的烦恼和不如意,他多愿就这样乘风飞去、飞去,成为仙人的一员,在飘渺中,事事如愿!


也就是李白,有这样大胆的想象和诗句,但是随之而来的心碎,彻底粉碎了和群仙相聚的快乐,这是人之无奈,亦是世情难逃。



盛唐的奢靡富贵,江山锦绣,几十年的太平盛世,让百姓和士兵已经忘记了战乱、打仗、贫穷的味道。安史之乱前,整个盛唐都在富足与平静中,追求浪漫,性格洒脱,毫无拘谨之态。物质享受是很迷人的,上层社会开始追求求仙之法,用以对抗岁月侵袭,对抗一切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来保护现有的一切。


求仙,无疑是最飘逸、最直接、最美好的办法。所以,盛唐的求仙风气还是有很浓郁的氛围。


我国的求仙风气不是从大唐开始的,而是始于汉代淮南王刘安,刘安炼丹服药,还写了一本炼丹专著《淮南万毕术》,此风气影响到汉武帝。为了炼丹成仙,他甚至将公主嫁给术士。


大唐是炼丹的全盛时期,不但药物增加,信道之人也多,操作也更加复杂、神秘。普通人不算,仅服丹药身亡的皇帝就有好几个,如太宗、穆宗、宪宗……而白居易、李白、韩愈,都曾服食丹药,韩愈还因此中毒,但,再多的死亡,都无法阻止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痴迷,那是人类永恒的梦想。


孙思邈和他的弟子孟诜、楚泽先生、独孤滔,都是当时著名的炼丹专家,陈少微撰写的《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详细记述了丹砂的产地,第一乃至第七返的各种灵砂的制法。


全民流行吃丹药,幻想求仙,但是,无论丹药吃了多少,无论怎样求,居然没有一例成仙的例子。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庞大不可撼动,成仙不成,那么便幻想成仙吧,文人间产生了特殊的题材,游仙体。


某种程度上,社会上的求仙风气,其实求的无非是政治或者世俗享乐目的。


李白求仙,并非真正想成仙,他的目的跟秦始皇不一样,秦始皇是求长生,求真的仙。李白是求官做,实现人生价值。仕途,是文人的最终目标,只有直达顶峰的人,才会真正产生求仙的目的。或者,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了挫折,一蹶不振了,退而求其次,或回归田园,或求仙修道,不跟你们玩了。


李白和王维便是如此。王维晚年礼佛、求禅,却依然不离红尘繁华;李白游仙体酣畅淋漓,看似醉生梦死,无非求官入仕途。


他们,求腾达、求名利、求富贵。可是李白遇上老年的唐玄宗了,他只顾享受,不想有作为,将他打发了;王维虽然得到了一切,却因为做伪官,污了一世清明。他们求仙都是一种逃避,却不得。


人生不如意,便求仙。仙界的美好映衬着人间的生灵涂炭,好不心碎!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七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地黄袍山时,曾赋诗一首《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是文人对世外仙人的艳羡与追求,一代又一代,不曾止息。



李白的这首《古风》便属于游仙体。所谓游仙体,就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浪漫的描述,将自己和读者带到神仙福地去,脱离凡尘俗世。甚至和神仙交往、谈情,做不到的事,想到,也是美妙的。


游仙体非一般诗人可以驾驭,游仙体不仅需要文字好,有才华,还得具备浪漫的本性,要大胆酣畅的文风,非李白这样的诗才不可。他的另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亦是游仙体: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描述和仙人的交往。


还有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有游仙体的味道。


游仙体诗,说白了,不过是人类美好的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带入,让读者体会到美好的仙界风情。


做梦而已。


因为人不能成仙,世上更没有仙。仙境是美好想象,对比着现实的残酷,反而更让人心碎。


李白和卫叔卿,众仙等飞升飘逸,好不快活,可是一低头,便见神州大地上,战乱四起,安禄山带着他的胡人兵马,攻城略地,占据了繁华的长安城。他们烧杀抢掠,在盛极一时的神州大地上肆虐。皇帝逃难,大臣四散,百姓们民不聊生,军队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哀嚎,到处都是残垣,到处都是生离和死别。这样的场景太凄惨了,诗人无法自己快乐,无法在天上和群仙同乐,他关心人间百姓的疾苦,他盼望战乱结束,大唐能恢复权威和盛世,胡人被赶出去,还百姓安静的生活。


这首诗,上一半儿,华山遇仙,不惜笔墨描述仙女的美丽飘逸,卫叔卿的好客有礼,他们一起飞翔在天空,恣意飘然。


接着,几乎是忽然之间,出现了地面上的凄惨画面,胡人像洪水一样,肆虐着中华大地,而这一切是怎样造成的?当然和唐玄宗这个“带头大哥”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他晚年间不理朝政,宠信胡人和贵妃,奢华无度,又怎么会让安禄山有机会伺机造反,让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一首诗里,李白有怨恨的意思,汉武帝怠慢了真正的神仙卫叔卿,唐玄宗也沉迷在杨玉环的红香脆软和丝竹管弦中怠慢了李白,这位人间诗仙,也没有得到重用。


李白很失落。


美妙的、无忧虑的仙境,对比着人间的惨境,这样大的冲突、大胆的对比、恣意的挥毫,非李白不能。

【音频,请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