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诗走近大唐17:战乱之下叹民生

丁中广祥 2021-09-06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还原真实大唐,演绎一朝百态民生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

自唐诗中窥探大唐风貌

梳理历史人文脉络

透彻解析大唐风骨

大唐是中国历目前的一倾流觞,唐诗却蜿蜒着中华文脉最大的一枝分流。五千年文明过眼,唐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千年历史如烟,大唐始终闪耀着独特的风华。


初唐的朝气满溢,盛唐的风逸丰美,中唐的绮丽华美,晚唐的余韵悠悠。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诗作,一众鲜明恣意的诗人。


文字如流水,诗人如落叶,一叶叶飘扬在文字的漩涡中,流淌出独一无二的人生:在政客和文人间摇摆的上官仪;天地一月,孤洁傲视的王绩;半入尘世半出尘的王维;风姿恣意的李白;中规中矩的杜甫;才华飘逸的上官婉儿;霸气天成的武则天;晕染了一个时代如胭脂艳丽的薛涛……


历史的烟云如此厚重,却无法淹没大唐的风景。千年烟月在,风情不曾改。这份课程,是说唐诗,也是说历史。是讲故事,也是在讲情怀。


本课程分别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共四十余首唐诗,加以解析和阐释,顺应年代脉络,讲述历史风云,带领当代读者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唐朝,感受那个年代另类的波涛汹涌,还原真实的大唐百态民生。

作者月满天心,70年代末女子,上学甚少,读书颇多,浪迹十年,终是幼稚,生活白痴,幻想达人。闲读红楼为趣,倦聆古筝怡情。文风无定,时嗔时喜,烟火与婉约并进,犀利伴温柔同行。200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一轮圆月耀天心》《长相思不相忘》《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等。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17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



杜甫是杜审言的后人。遗传基因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在看不见的血脉里流淌着,在透明的呼吸中吐纳,有些因子,终究会一脉相承。


大唐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这个名号就像是特意为杜甫量身定做的。人称“李杜”,但李白太狂野恣意,他不是伟大,他是痴狂,酣畅,才满,杜甫才是伟大的诗人,他规整,忧国忧民,亦不乏雄武之作。他的诗,工整,格律严谨,堪称教材。曹雪芹就很推崇杜甫,借黛玉之口对香菱说:学诗只看杜工部就对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三百首唐诗中,大部分应该是杜甫的。


杜甫著作颇丰,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无不是抒发对现实的真情实慨。他不飘渺,不游仙,不虚浮,踏踏实实在人间,写平凡大众,也写百味人生,将文学与现实,白描于笔。他关注的都是民生,心怀悲悯,落笔惊人,对中国和日本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杜甫生活的环境,是盛唐由富丽堂皇向衰败转型的时期。唐玄宗晚年的安守江山笃信边将,宠幸杨贵妃重用其家人杨国忠做宰相,给大唐埋下了祸根,更是导致了之后的一系列民间疾苦,战乱频繁。杜甫一生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命运随着朝代沉浮,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底层,目睹百姓生活,自然将笔触伸向了大众。他是那个社会环境中普通的一个男人,生活的压力,民生的疾苦,仕途的不顺,文人的风骨傲气,还有隐士的风逸潇洒,混淆在一起,全部都压在肩头。他是父亲,是丈夫,是游历的文人,是关心民生的政客,也是隐入民间田园的闲散之人。他不像李白,胸怀只有天下,仗剑天涯,花间一壶酒,所有的一切,都不过如此;他是属于生活的,一步一步,走在没有尽头的人间疾苦中,不想逃脱,也没有机会逃脱。


他与李白关系不错,互赠的诗很多,如: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句句所言,皆是生活。李白赠杜甫,便是另一种况味: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是洒脱的,杜是规矩的,所以,面对李白的戏讥,杜甫一笑而过。


杜甫曾经,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在长安待了十年,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混好,生活上一直挺困苦的,安史之乱时,又忙着逃命。他也曾有过“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青春年少,但那时间太短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纵情享受,岁月就冲将过来,将他携裹进一路颓废与困顿中。


他批评时政,讽刺权贵,描述底层,怜悯众生,唯独,没有好好安置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归处。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杜甫投奔肃宗,半路被叛军抓住,押到长安,又逃往蜀中,后来又因为直言上谏获罪。晚年居草堂,生活困顿,最后饿死在孤舟之上,天地为之哭泣。


杜甫不是一个传奇,他真实地活在他的时代,用诗作记录下一段最真实的天下之乱。


于丹有句话说:政客就是得意的文人,文人便是失意的政客。


杜甫有一首《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他对李白,应该不仅仅是友情,还有羡慕,那种性格上的洒脱和家世上的优渥,是他所不及的。



杜甫的《石壕吏》,叹的是乱世强征的兵役现象,对民众的伤害和摧残之深。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大唐的兵役制度了,真有杜甫笔下“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样混乱凄惨不给人留活路吗?


其实,这一切都是突然而起的战乱闹的,当然,兵役制度也有责任。


初唐,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还有城傍。城傍是唐前期对内附蕃族的军事制度。府兵制,说白了就是全民皆兵,农民平时耕地种田,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演练骑射打仗什么的,官府发武器战马。这样的好处是,只要有人来犯,立刻全民皆兵,个个都是打仗能手。初唐的这种兵役制度,源于马上得天下的不稳定和强烈的没有安全感。


唐玄宗时期,国运昌隆,天下太平,府兵制度渐渐发生了变化,因为根本没有战事发生。偶尔进犯边关的外族,很快就被强大的大唐军队消灭了,中原将士训练半天,并没有用武之地,也就松懈了。


盛世大唐,几乎所有的战事都是在边关起的,唐玄宗索性放手将权力和兵力向边塞发展,他的想法是好的:只要我边塞军队坚不可摧,兵力强大,谁能进犯中原?所以,他不再效仿太宗和武则天,一直在削弱边塞军的力量,反而给他们权力,加强军队的力量,信任节度使。玄宗晚年,安禄山兼任三地节度使,兵力强盛,外族没人敢进犯。中原呢,太平日久,府兵制度停止维持,长安城里,只保留了禁卫军,而禁卫军并不是打仗能手,他们的职责只是保护皇族安全,范围小,事情少,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是一首描写城傍勇士的诗,他们有胆识,勇猛,骑射功夫了得,随时可出征。可,天宝年间,这些兵人消失不见,真正的军队全都集中在了边塞。


唐玄宗给节度使莫大的权力,觉得他们能保护一国之安全不受外族进犯,却忽略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节度使本身的兵力权力,对大唐就是一种威胁。


所以,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鼙鼓动地来,生灵顷刻涂炭间。整个长安城都惊慌失措——没有可以抵抗的兵力呀,当兵的都在外面呢!


皇家军队一方面得保护皇上,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和本事。兵源枯竭,战斗力弱,无论军民,都乱成一团。没有人打仗,上层不想等死。要打仗,要反击,要将胡人赶出去,于是奇异的制度又发生了变化——每户强征出男丁,后来青年男人已经抓没了,老年男人也得去服兵役,去充数。


这就是杜甫笔下《石壕吏》诞生的背景和真实惨状了。


官吏四处捉男丁充兵源,正好被投宿石壕村的杜甫撞见。一家子人,三个青壮年男人都出去打仗了,死的死,失去消息的失去消息,家里就剩老夫妻俩,官吏依然不肯放过他们,欲捉老翁,老翁闻听官吏来了,跳墙逃走,剩下老妇人哭着对官吏说:我们家里三个儿子已经都被抓去当兵了,现在家里唯一的男丁就是怀里的小孙子,另外你看我们家这样穷,又没有人丁,就放过我们吧,不然,由老身我充数去吧,我虽然又老,身体又不好,可是我总能给军人们做做饭,稍微做点贡献啊……


一家人四散,都因该死的战乱、兵役,可是这又怨谁去呢?



安禄山是胡人,而胡人是出名的凶悍、无礼,没有信仰。他们无怜悯心,在中原大地上肆意杀戮抢劫,皇帝逃走了,大臣也逃走了,实在走不了的,可以做个伪官暂时保命。百姓没有任何出路,并且失去了国家的保护,只能遭受惨无人道的战乱之苦。


蔡文姬遭遇这一切的时候,愤而写下《悲愤诗》,描述了匈奴人的残忍,安禄山带领下的胡人,也是如此。


杜甫《哀江头》记述的便是此时情境: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攻入临安,宋恭帝投降,不再做抵抗。一个月后,宋恭帝带着后宫三千人被俘北上,昔日天之骄子娇女们,一路愁云惨雾,凄凄惨惨戚戚,不但被践踏,最难挨的是受辱。


其中,宋恭帝的昭仪王清惠就在其中。她是风华绝代的昭仪娘娘,年轻美貌,才情不俗。此时,她是蓬头垢面的战俘,受尽屈辱委屈,在被俘路上,赋词泄愤: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曾经的太液芙蓉王清惠,曾经的大诗人杜甫,都只剩了哭诉的份儿,那么,普通百姓哪里有这个渠道和能力来泄恨,给后世留下警醒?他们只有逆来顺受,在凄苦中,在战乱中,饱受欺凌!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一生太苦了,他面对的一切都太苦了,他需要一个精神家园,他想成为天地间一只无忧无虑的沙鸥,可悲的是,这虚拟的精神诉求,也成了空。


【音频,请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