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诗走近大唐25:美玉一出歌者苦

丁中广祥 2021-09-06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还原真实大唐,演绎一朝百态民生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

自唐诗中窥探大唐风貌

梳理历史人文脉络

透彻解析大唐风骨

大唐是中国历目前的一倾流觞,唐诗却蜿蜒着中华文脉最大的一枝分流。五千年文明过眼,唐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千年历史如烟,大唐始终闪耀着独特的风华。


初唐的朝气满溢,盛唐的风逸丰美,中唐的绮丽华美,晚唐的余韵悠悠。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诗作,一众鲜明恣意的诗人。


文字如流水,诗人如落叶,一叶叶飘扬在文字的漩涡中,流淌出独一无二的人生:在政客和文人间摇摆的上官仪;天地一月,孤洁傲视的王绩;半入尘世半出尘的王维;风姿恣意的李白;中规中矩的杜甫;才华飘逸的上官婉儿;霸气天成的武则天;晕染了一个时代如胭脂艳丽的薛涛……


历史的烟云如此厚重,却无法淹没大唐的风景。千年烟月在,风情不曾改。这份课程,是说唐诗,也是说历史。是讲故事,也是在讲情怀。


本课程分别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共四十余首唐诗,加以解析和阐释,顺应年代脉络,讲述历史风云,带领当代读者领略一个不一样的唐朝,感受那个年代另类的波涛汹涌,还原真实的大唐百态民生。

作者月满天心,70年代末女子,上学甚少,读书颇多,浪迹十年,终是幼稚,生活白痴,幻想达人。闲读红楼为趣,倦聆古筝怡情。文风无定,时嗔时喜,烟火与婉约并进,犀利伴温柔同行。200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一轮圆月耀天心》《长相思不相忘》《总有一首诗,让你相信地老天荒》《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等。

千年烟月在:从唐诗走近大唐25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李贺《老夫采玉歌》



李贺被誉为鬼才,他上写游仙,下写鬼魅,诗风飘逸浑然,工整华丽。他不像杜甫,擅长描写底层和歌颂劳动,他很少写现实主义作品,《老夫采玉歌》这样的作品,为数不多。


李贺虽然是皇族后裔,却一生潦倒,他非常用功,却没有人尽其才的机会。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真是命苦就得怨政府,当时的社会比较动荡,大唐的盛世天下已经逐渐低迷,他吃了乱世的亏。


传说李贺非常刻苦,写诗作词认真得不得了,说他出门的时候喜欢骑着一头小毛驴,驴身上挂一个袋子,他每想到好的句子,便就驴背上拿出纸笔,记下来,然后装进袋子里,和画家写生一样,回去再仔细琢磨,磨成作品。


李贺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所以,当他经过苏小小墓地时,并没有赞美这样一个忠贞名妓,而是落笔呜咽凝噎,写了一段关于艳鬼的凄艳无奈,还原的不是活生生幽怨的苏小小,而是杜撰了一个飘逸在人间的痴情孤魂苏小小。《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李贺据此,通过想象,写出一个飘忽而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另一首《追和何谢铜雀妓》: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

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

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邺都故事》讲,曹操欲死后仍上铜雀台与诸姬相聚。但李贺觉得,曹操死后音容笑貌已化为乌有,台上诸姬的歌声情浓,死人与活人,幽冥相隔寂然不相见,唯有风吹陵树声而已。


他写《李夫人歌》: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

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

红壁阑珊悬佩珰,歌台小妓遥相望。

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说李夫人死后,飞入瑶台仙殿,成为天上仙女,全诗优美,想象大胆而丰富。


钱锺书评李贺: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


李贺太雕琢诗词字句,反倒在意境和韵味上有失。


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李贺的诗,是很有些道理的。


李贺雕琢词句,一字推敲反复,但是唯独这一首《老夫采玉歌》没有失之天然简单,却仍然有着鲜明的李氏痕迹。“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一句,便惊天动地的凄绝!



李贺这首诗,是没有神也没有鬼,他写的是人,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辛苦采玉养家的一位老人。


《太平寰宇记》载: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


说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想得到蓝田碧,需要下到冰冷的溪水里采。蓝田碧是很名贵很美的玉,但是采玉的人却辛苦不堪。


韦应物也写过一首《采玉行》,和李贺描述的采玉工人所采蓝田碧,出自一个地方,工作方法也是一样的。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韦应物的笔下,采玉是政府强制的行为,属于义务劳动,所以更凄惨,更辛苦。采玉人每天吃住在深山里,风餐露宿,有家回不得,留下家人每日盼望、哀哭、等待。


这首诗他几乎是白描,说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交迫,忍受着溪水的冰凉刺骨,每天都得下水去,在深水里采玉。因为日复一日这样下水搅和,连溪水都弄得浑浊不清了,溪水好厌烦这个人,这个人也好厌烦这样的工作,可是没有办法,诗中没有提到老人家为什么要采玉,为生计还是被强征?只说辛苦,让人心生寒意。


深山里,溪水边,没有可以睡觉的地方,也没有像样的食物,老天爷也不怜悯人,时不时落一场雨,多像老者辛酸的眼泪。他饿了吃山里的榛子,睡觉就随便窝一下,醒来就要下到溪水里去采玉,干活儿。全身都是湿答答,寒侵雨落,凄风苦雨中,生命像绳子一样,不小心就断掉了。那些死在这里的采玉人,就算过了一千年,也会恨这溪水。


溪水无辜,该恨的,恐怕另有其人。


他们采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么辛苦?并不仅仅因为寒冷还没有像样的吃食,而是要下到悬崖下面去。悬崖峭壁下,溪水如猛兽,“猛兽”下面,却蕴含着无数光彩熠熠的美玉。采玉人下去悬崖进入溪水的时候,在腰里系一根绳子,整个身体垂坠到悬崖下面的溪水中,采玉之后,再由岸上的人,将绳子拖上来。每当狂风暴雨,系着性命的绳子就在风中摇摆,随时要断掉的样子。每到这样的时刻,采玉人心里就一片恐慌和寒凉,悬崖的石头缝里,长着许多悬肠草,又叫思子蔓。他们悬在半空中,看着身边眼里的思子蔓,眼泪一层层漫上来,好像杜鹃啼出来的鲜血一样,在生死关头,每个人想到的都是自己荒村寒屋中娇弱的小儿女,他们嗷嗷待哺,他们需要父亲的陪伴和养育,如果此刻就这样死了,谁来管他们?


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却要承受如此多的危险和辛苦,想来,世人都喜欢美玉,却没有人去心疼采玉人的辛苦和辛酸。采玉人是苦,戴玉人是甜。就像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美丽的艾丝美拉达,美与丑,苦和甜,互相无法融入,却又必然相伴。



庄子说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玉,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经济大发展的唐朝,玉饰品、玉器、装饰品……尤其流行。女子们戴玉簪、玉佩、玉镯、玉环、生孩子要用玉如意压福,结婚婆婆要送玉镯子。贵族人家的生活用品甚至都是名贵玉器,玉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名贵难得。汉代的时候,是玉器发展的一个高峰,汉代王公大臣的殉葬物中,居然已经有玉衣出现。


沈从文也曾说:还有一种东西和历史关系极大,即封建帝王即位的玉玺,所谓传国宝。最著名的玉玺相传是秦始皇时李斯所写“受命于天,天禄永昌”八字玉玺。如果皇帝没有得到玉玺,那么世人是不信服的。从此封建二千年,封建头子的印信总是用玉做的。


到了唐代,连玉箫等玉做的乐器也开始流传。唐代的墓出土后,就发现过玉箫等陪葬品。


可见,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重,相应的,采玉人的工作就非常的重要。重要,却得不到相应的保护和尊重,这才是让人气愤的事情。


唐代关于玉器的诗词也很多,能推测玉器受到重用的程度。


陆龟蒙《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虽然他写的是瓷器,却像玉一样,润翠剔透,如千锋夺翠。


白居易也曾赞美玉,“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戴复古《论诗十绝》: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美玉一经雕琢,则更加精美贵重,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戴复古还写《题郑宁夫玉轩诗卷》:


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黄金有价玉无价,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当人们把玩美玉爱不释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深山里的悬崖边,采玉人身上系着绳子游荡在生死之间,为人间采集美玉。


美玉一出佳人笑,谁晓山中劳者苦,人生自古有贵贱,公平不存人间

【音频,请收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