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这一代:1—2集
【往期回读】
让我们来为蒋勋这一代台湾人画像。
他们多生在大陆长在台湾,生逢国共两党因为不同意识形态而厮杀的战乱年代。童年时期,战争激烈,谣言四起,他们多数举家奔逃,因为这段逃难的日子使蒋勋们后来的文字时不时流露出家国情怀和淡淡的哀伤。
作为外省人,他们的青年时代经历了台湾解严,在政治与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却也乱象百出之际,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让他们都在努力呼喊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蒋勋是用“美学”,东方朔是用“文学”、黄春明、徐璐是用“新闻报道”,夏铸九是用建筑学……蒋勋这一代人,或许是台湾最后一批经历过传统时代,感受过大师风采,而现在又轮到自身来呼唤与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文学者。他们的内心有对传统的依恋,也有对现代文化的复杂情绪。他们谈人生、谈文化,都有值得玩味之处。
今天我们再次回看,正是这些人的不懈努力改变了台湾,促进了台湾社会的进步与美好。
1948年1月8 日,蒋勋出生于古城西安,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那时战争激烈,谣言四起,时任上校的父亲被调至东北锦州前线,他母亲则独自带着四个孩子跟随难民潮奔逃。那段逃难的日子,母亲永生难忘,来台湾后还不时说起,语气尽是感伤;蒋勋后来以文字为那 段苦难留下记录:“火车上挤满了人,她一手夹一个孩子,却怎么也挤不上去,车站外面满满都是轰炸后没有收的尸体,破破碎碎的,有的肠子飞挂在树上……她便把两个孩子从窗口扔进车去……孩子掉在挤得密密麻麻的难民的头顶上,大家咒骂着,又从窗口把孩子扔出来……”1949年,蒋勋一家终于从西北逃到上海,辗转回到福建长乐故里。1950年,解放军解放长乐,宣布通缉其父,其母先带着孩子深夜搭船转赴马祖附近的白犬岛(即今莒光岛),躲 藏在运货的舱板下面;在诡静的码头等船启动时,惊慌的母亲直担心年幼的蒋勋会忽然哭闹起来。安全抵达白犬岛后,母亲在那里生了小弟。1951年夏天,母亲带着大小五个孩子抵达基 隆。不久,父亲也终于来到台湾,一家人才得以过着安定和乐的生活。然而逃亡的噩梦纠缠着年幼的蒋勋。在梦中,他想尽办法躲避追杀的敌人,有时没入废旧的水井深洞,有时隐身蛛网密布的槅扇橱柜后面……仓皇奔逃的恐惧与不安,是战乱年代在他心上留下的暗影。直至搬到大龙峒后,恐惧与不安才渐渐地远离……
作者:杨在宇,苏惠昭。
蒋勋这一代1
蒋勋这一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