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雨14:秦观《鹊桥仙》

杨雨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 | 合集80回全

蒋勋新说红楼梦 | 合集120回全

蒋勋这一代 | 合集7集全

蒋勋为你读诗 | 合集40集全

重要声明

本素材来自廊坊档案。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老夫广祥”—“精品资源”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果要问我,从古到今的诗人词人中,要送一顶“情歌王子”的帽子出去,那在我的排行榜单上排第一名的必须是他——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也许正是因为秦观最擅长写爱情词,能够将细腻的感情写得凄婉动人是他的长处。“秦观”这个名字几乎就成了痴情的代名词


一直到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还安插了这样一个重要情节,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里午睡,这间香闺的墙上贴的就是落款为秦观的一幅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宝玉睡着了以后,做了一个梦,梦见秦可卿带着他游历了太虚幻境,“太虚”就是秦观的字。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窥见了贾府那些女孩子们未来的命运。而且曹雪芹还借贾雨村之口,说秦观是富有天地灵秀之气的“情痴情种”。这样看来,秦观简直成为了文学史上浪漫与痴情兼具的一个文化符号了。


当然了,在秦观所有的爱情词当中,知名度最高、写得也最动人的,还是这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说实话,这首词的主题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因为词的主题就是吟咏七夕乞巧节。这个节日的来源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天帝每年只准他们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


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真是很壮观,喜鹊都来为他们搭桥,叫做“鹊桥”,《鹊桥仙》这个词牌名也是来源于此。因为织女擅长纺织,所以七夕又被称为乞巧节,这一天就成为了女性的专属节日。那么,古代的女性同胞们在这一天会用什么样的仪式来过节呢?


最核心的活动就是穿针斗巧啦。女子在这一天要结彩楼,叫做“乞巧楼”,穿七孔针,在庭院里陈列各种瓜果,祭拜织女,希望能够学到织女的那一把好手艺,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这是所谓的“乞巧”了。乞巧的时候,她们还会在盒子里放上小蜘蛛,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如果蜘蛛在瓜果上结的网又圆又正,那就说明乞巧成功了。


唐诗里面有不少以《七夕穿针》为题的作品,描写穿针乞巧的仪式。例如刘遵的:“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花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就是描写女子在穿针乞巧的时候,寄托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当然了,更多的七夕诗词都会关注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例如白居易写过《七夕》诗:“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秦观的《鹊桥仙》也是吟咏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和织女本来是指天上的星星牵牛星和织女星,织女星早在咱们的《诗经》里就已经出现了,《诗经小雅  大东》诗里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这首诗就说到了织女星每隔一个时辰要移动一次方位,这说明中国古人观察天象是非常仔细的。


可是事实上的牵牛织女星能不能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度过银河相聚在一起呢?我没有天文学的专业知识,所以在网上搜索科普了一下,看上去,牛郎星和织女星只隔一条银河,在天空上相距貌似并不太远,实际上,它们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约为16. 4光年。这意味着什么呢,就算只是在电话中互相打一声招呼,这边一声“喂你好”传过去,再收到对方“你好”的回应至少需要32. 8年。因此,理论上来看,牛郎、织女每年相会一次是完全不可能的。


其实,并不是只有当代的天文学家才能观察到这一基本天象,聪明的古人也早就发现啦。杜甫的《牵牛织女》诗就非常客观:“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谁说牵牛织女一年能相会一次呢?大家都在说他们年年七夕见面,但到底有谁亲眼见过他们七夕相会了?谁也没见过,不是吗!反正杜甫没见过,我也没有见过。可是天文常识是天文常识,神话传说是神话传说,动人的文学作品肯定更加青睐浪漫的神话传说,而对冷冰冰的天文常识视而不见了。


既然自古以来吟咏乞巧节、吟咏七夕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不少,那秦观的《鹊桥仙》又凭什么能够摘得桂冠呢?秦观的七夕词确实有好几个地方别出心裁。


首先,情调不同。自从汉代的古诗《迢迢牵牛星》开始,诗词当中吟咏七夕的主题几乎就凝固成了离情别恨。人们往往将心比心地想象: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一年才能在七夕这天见一次面,365天,有364天在孤独中等待、在痛苦中相思,那364天该有多难熬啊,和漫长的等待相比,一夜的欢聚又是多么的短暂啊!正因为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绝大多数吟咏七夕的词重点都落在了对牛郎织女的同情上,又由对牛郎织女的同情转而同情人间的痴男怨女。例如欧阳修《渔家傲》咏七夕词云:“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钟促漏真堪怨。”晏几道《蝶恋花》也说:“路隔银河犹可惜,世间离恨何年罢。”都是如此。


可秦观呢,偏偏不是用这种同情哀怨的调调,一开始,他就将牛郎织女的相会定义成了最浪漫的重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最浪漫的重逢当然需要一个最浪漫的背景。牛郎织女重逢的背景是整个灿烂的夜空,纤细的云丝被织女的一双巧手织成了最巧妙的花样,千姿百态,五彩斑斓,将夜空点缀得无比绚丽,像锦缎一般铺开来的夜空中,时不时有闪亮的流星划过,飞星就是流星,流星划过夜空,飞越银河,好像就是织女派出的信使,为他们传递着刻骨的离愁别绪,为他们传递着即将相会的喜讯。


这真是一场最浪漫的流星雨啊。


或者,这场流星雨就是为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要让围观的吃瓜群众,打扰到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拥抱吧。所以接下来词人非常细腻贴心的安排了一句“银汉迢迢暗度”。这个“暗”字尤其传神。既然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是天帝下了旨意表示许可的,为什么他们还要“暗度”呢?


是因为相思有多深,相见就有多难,他们多么希望在这最浪漫的夜空里,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就只有他们俩,安安静静地拥抱在一起,独享这一刻的温馨,释放一年来所有压抑的思念和痛苦。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俩就是整个世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七夕的夜空,果然是非比寻常的美丽,但真正的男女主角,我们却看不到,“银汉迢迢暗度”,所有相聚的旖旎浪漫、柔情万种,我们都只能通过想象去再现。


文学作品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总是远比眼前看到的现实更浪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就是秋风,古人认为西方为秋而主金,所以秋风又称金风;玉露则是晶莹的露珠。唐代李商隐写过一首《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农历七月七日正是孟秋时节,金风送爽,玉露呈祥,在最美的季节和最美的你相会,这就是最浪漫的爱情吧。


当然,“金风玉露”这个词的用意,并不单单只是为了烘托牛郎织女相会时候季节、天气的舒适美好,它还暗含了秦观第二个别出心裁的安排。那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秦观的一个爱情观:爱情美在独一无二


在很多人看来,牛郎织女聚少离多,因此人们总是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寄予深切的同情。秦观却偏偏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说:即使牛郎织女的相逢那么短暂,但只要感情是纯真美好的,那种短暂相逢呈现出的极致的美,也远远胜过人间无数美丽的风景。


男欢女爱的故事天天都在人间发生,没有什么可稀奇的,可是在彼此深爱的人心中,他们的爱情美得独一无二,因为他们爱的那个人是这个世间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我”深爱的只有那一个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在浪漫型的爱情里,关键正在于这个男子就只爱这个女子,而且这个女子也就只爱这个男子……每一个男子或女子都觉得他或她所爱的那个对象是世界上最美,最高尚,找不到第二个的人,尽管在旁人看来只是很平凡的。”中国人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这个意思。这正是秦观在这首《鹊桥仙》里表达的爱情态度:爱情美在独一无二。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就这样一反传统七夕诗词中那种悲悲戚戚的老调,赋予了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以幸福温暖的情调,让人感觉七夕这个特别的日子,真的值得你用一年、甚至用一生去等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上片重点在写牛郎织女最浪漫的相逢,下片换头就转入了最温柔的相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仅仅八个字,就概括了牛郎织女一夜的相聚。两句词写的真的很简单,但又真的很美很美。他们的爱情是如水一般温柔缠绵的情感,他们相聚的日子又如梦幻般浪漫多彩。秦观显然很偏爱这类柔美的意象,他在《八六子》词中也写过类似的意境“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正因为相聚太温柔,离别才显得更加残酷:“忍顾鹊桥归路”,一个“忍”字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反问的语气:你怎么忍心回头去看归去时踏过的鹊桥呢!我们平时形容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总是喜欢说“一步三回头”,而不忍回头才是更深的痛吧?!


古人甚至还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喜鹊的头忽然都无缘无故被剃光了似的,这就是因为它们要搭建桥梁引渡织女的原因啊。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果说上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表达的是秦观的一个爱情态度:爱情美在独一无二。那么下阕“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秦观隆重推出的第二个爱情态度了:爱情美在天长地久


你也许会觉得,谁不是追求天长地久的爱呢?这并不是秦观的什么特别之处吧?


不,这恰恰是秦观非常独特的观点。因为天长地久对应的是“朝朝暮暮”。人们通常太容易沉湎于对朝朝暮暮享受的爱情了,而忘了天长地久的爱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爱情。


很多诗人在表白爱情观的时候,往往是将朝朝暮暮和天长地久并提,希望两全其美的。例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秦观没有那么贪心,因为他知道,现实中的爱情往往会要面对太多的考验。就比如说他自己吧。秦观的一生经历过无数辗转奔波,离别与相思简直可以说是他爱情生活中的常态。秦观是扬州高邮人,家境很一般,他在给老师苏轼的信中曾说家里有敝庐数间、薄田百亩,族人数十口,正常年份还能勉强维持温饱,但要是碰到哪一年闹饥荒,则“食不足”,饭都吃不饱了。青年时代的秦观几次参加科考都不如意,邂逅的爱情也无疾而终,他还有一首著名的《满庭芳》也是描写与恋人的依依惜别:“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在苏轼的鼓励和帮助下,三十七岁的秦观终于在元丰八年(1085)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先是定海主簿,后又调任蔡州教授。可是,他的老师苏轼尚且陷于党争而屡次被贬,学生秦观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于是秦观在45岁的时候受牵连,连遭贬谪,从京城的国史院编修官,先贬杭州通判,再贬浙江处州、湖南郴州、广西横州,直到去世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和京城。


就像苏轼词所说的那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对古代读书人而言,行走是生活的常态,无论是游学还是做官甚至是被贬谪,他们不得不面临背井离乡,与心爱的人挥手告别,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才是对爱情最残酷的考验吧?


或许真是对离别与相思有着切身的体会,秦观才会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深刻的词句。


也许,再美的爱情到最后都只有一种结局——分离,但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真正的爱情可以超越肉体的耳鬓厮磨,在精神的彼此吸引和信赖上达到天长地久的永恒:“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正是秦观比其他写七夕的诗人更高明的地方:他完全跳出了时空的局限,将爱情升华为超越时空的精神之爱。


所以,对于爱情来说,真正的考验不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不是现实生活的种种困难艰辛,不是富贵与患难的人生转折,而是两颗心是不是能够始终紧紧地贴在一起。不悲观、不抱怨、不放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正是秦观痛定思痛之后对于爱情最美、最深的领悟。


难怪前人在读到秦观的《鹊桥仙》的时候,会为他拍案叫绝:“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少游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二句,最能醒人心目。”真可以说是化臭腐为神奇的笔法了。


我们已经很难知道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对应的是他生命中的哪一段爱情,但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秦观的温暖词句里,读到我们每一个人对于爱情的向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美在独一无二。真正的爱情,与身份无关,与名分无关,只因为你是我的唯一,天下美景无数,却只有你是我眼中的最美。


爱情美在天长地久。身体的吸引只有上升成为灵魂的相爱,才能经得住时空的考验,提炼出永恒的爱情。

【通告】本号精品资源新近更新完结:李源解读曾国藩24集、林光华道解《红楼梦》19集、卿杨剑突破内向性格21集、张大春细说《三言二拍》158集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