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扬顺 | 咱同宿舍的三个人(一)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收长头发   二八大杠

我的最后一届高三生

三伏天做豆瓣酱  面子

咱同宿舍的三个人

江都  朱扬顺

作者朱扬顺先生:1937年出生,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经济学副教授。历任:丁沟中学教务副主任、江都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江都职工中专校长、扬州市树人中学校长、海南省珠江源高等技术学校校长;江都政协副主席,江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总干事。曾兼任江苏教委督导、江苏高教学会广播电视教育研究会委员、扬州经济学会理事、扬州电大思想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大专、中专、普中教学和管理工作。领导江都电大教职工创造的办学经验,被中央电大誉为“江都模式”,向全国推广。先后被评为江都“二十佳”知识分子、扬州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江苏电大优秀校长和优秀创业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人生聚散是因缘分,命运好坏是随时代。前者也许偶然,后者当是必然。


咱们仨在上世纪60年代初,分别从三所大学毕业来到苏中农村的吴桥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住在同一宿舍,朝夕相处,心声相吐,结成深厚友谊。尔后,随着风云变幻,各奔东西,承受着不同的命运……

01

老 王


先说老王。姓王,名节本,苏州昆山人氏,出身书香门第。据说高考成绩优秀,惜因家庭地主成分,在那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只能被录取到扬州师专。毕业后先分配到扬州水产学校(校址在江都),后因该校停办而就地再分配,来到吴桥中学。


老王是一位文静书生,秉性谦和,与世无争。尤为可贵的是年纪轻轻的,不仅认真教学,还能勤奋好学,他的三个本本足以为证:一是教学笔记,密密麻麻、勾勾划划,力求完备;一是读书笔记,每有锦言妙语、心得体会,必抄录于后;一是日记,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这位先生除了教书、读书、辅导学生,几乎心无旁骛。


真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场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呼啸而至,知识分子仍如历次政治运动一样,总是首当其冲。据当时的告诫,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老王是年轻天真吗,是谨言慎行吗,这都没有妨碍他成为历史的陪葬者。



文革初期,我们中学教师被关进“县集训班”挨整。前面点赞的老王的那一摞笔记、日记本被“抄家”时收缴,终于导致了他的杀身之祸。这里还得解释一下,“抄家”一说在当时是犯忌的,应该说成是在文革工作组的循循善诱下,各位学员自觉革命,献出自己的钥匙,请求组织上派人回宿舍,翻箱倒柜搜查罪证。一句话,不是逼迫的。工作组在收缴到这些胜利品后,就组织一些左派们审阅、剖析,如果认定是毒草,就把其主人划为革命对象反复批斗,直至掏出他们的狼子野心。


老王真是命该如此,他的本本中竟有若干“罪证”。仅举一例为证:他竟从古书上抄录一则“合靴漏”的笑话。大意是甲乙两友人商定合买一双靴子轮流穿,一个在白天,另一个在晚上。轮到晚上的这位心里不平衡,就无事找事,宁可不睡觉,也要外出溜达。很快,靴子漏了。复议要不要再合买,这位拒之曰:我不能再不睡觉了。其实这则笑话已从古流传至今,但工作组及左派们认定,老王是借古讽今,恶毒攻击合作化。类似"罪证",不胜枚举。天真的老王开始尚为自己辩护,一再表白绝无此心,殊不知在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政治气候中,抗议无效!后来终于经不住连番炮火而沉默不语,直至最后慑于"问题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的压力,只得签字认罪了。


“集训班”结束后,他就被定为黑帮分子 ,押解到生产队监督劳动了。后来虽获平反,并返校教书,但已成惊弓之鸟,背有沉重的思想包袱,忧郁成疾,经常头痛欲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王在现实的教育下,也逐渐地成熟了,坚强了。这里仅举一例为证。那是有关我的事。1968年,我准备结婚,学校的左派们竟然规定要由组织上审批。校领导“核心组”在讨论时,左字号的一派反对,并提出要派人动员女方断绝关系;老王代表一派出席,不仅明确表态赞成,而且义正词严地责问:只要符合婚姻法,女方愿做所谓“右派”家属,有何不可?结果在另一派代表支持下,顺利通过。可见老王已一改嗫嚅,而能抗争了。



再后,老王被下放到李桥五七学校任教。1969年春节后,他结婚刚满一周即来校上班。但头痛病是拖下来了。挨至5月份,终因病情严重,请假到上海华山医院求医,确诊为脑肿瘤。在他住院期间,我曾前往探视。其弟悄悄告诉我,医生已提示难于康复。老王也许已意识到预后不佳,特地嘱咐弟弟买一段布料送给我即将出生的小孩。


生离作死别,是人生最大的悲痛。我与老王握别时,他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我含泪离开了华山医院,告别了他新婚才一周的妻子,并特地前往昆山看望了他年迈的老母。一个月后,噩耗传来 ,他走了,带着病痛 ,带着眷恋,带着对命运的无解永远地离开了。试问,他时年30岁,一句“英年早逝”就能给他定论了么?


相隔40年后,老王的弟弟王义烈先生偕夫人,这一对医学家从侨居的澳大利亚回国探亲,并专程来访。席间谈到了老王当年的工作、治病和政治上受迫害的情况。其弟惋叹道:哥哥生不逢时,而且入世时也太年轻了!


是啊,历史没有如果,老王不能复生;但历史应该警示,不让悲剧重演。

(待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