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透过邮票领略中华传统服饰之美

2017-11-24 集邮之家

集邮之家微店最近提供《台湾中华传统服饰》邮票预定,今天我们就转载文章来介绍介绍!喜欢的童鞋也可以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去微店预定哦!


从先秦到民国,快速领略中华衣裳的脉络!

这是一组台湾地区发行的邮票,主题是“中华传统服饰”,先后共发行六套,每套四枚,合计二十四枚。包括男女服饰各十二枚,从先秦到民国,可以快速的领略中华衣裳的脉络。


殷商·贵妇虿尾黹纯衣:

据出土殷代遗物及古文献显示,殷代妇女发型,一般是盘髻在顶,多用笄。贵妇有“虿(蝎)尾”型高髻,多施珠玉;衣有“黹纯”(绣花绲边),束带;穿翘尖鞋。后世周秦而下直至宋明,凡礼服多须束带绲边,殷商已开先河。

战国·贵妇绲带绕襟衣:

周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样发达,降至战国时期尤甚。当时贵妇服饰多华丽;顶施盘髻;而盘髻之制,殷已有之。本图案依据长沙楚墓出土物所作:方领、右衽;绕襟、束带、绲边,皆当时传统服饰。窄袖和云文饰是楚文化的特色。

后汉·皇后亲蚕服、朝服:

后汉服制较简,皇后有两服,1是祭服,2是亲蚕和朝会兼用的蚕服,本图是后者。其造型是:方领、右衽;上衣、下裳;衣青裳缥浅蓝,分裁而又合缝为一,即所谓“深衣制”。“深衣”是男女、文武、贵贱通用的礼服之一。束带、佩玉;盘髻,插步摇;衣、棠皆无文饰。“步摇”是在发笄的底端加饰垂珠,举步行走时,垂珠自然摇动生姿,因名“步摇”。

魏晋·贵妇蜚襳垂髾衣:

魏晋妇女服饰渐多变化。晋人尚清谈,妇女的生活也每解放不羁,多有影响及于服饰。当时妇女的华贵服饰之一是外加短罩裙,裙内施以多条长形上阔下尖、等边三角形旗状彩织(或绣)的饰物,鳞次栉比,飘垂罩裙之下,其名日“髾”。又在两侧偏后各施一条长长的飘带,名曰“襳”。两者相映,飘飞随之,至若起步因风,更有御鹤振羽、翻浪飞云之貌。

唐·贵妇花冠披帛纱衫:

唐贵人,男女多簪花,妇女尤甚。或以绢制而簪,名日“花冠”。“披帛”是任选狭长彩丝织物,披肩为饰,后代的彩带舞,实源于此。唐代妇女的服饰开放大胆,往往低肩露胸,有时轻纱一袭,尤有飘飘然临风飞去之感。

宋·宫女半袖衫裙佩帉:

中国古代贵妇是以长袍为礼服。唐代宫庭女官的常服新制行上衣下裙,外加袖长只到肘弯的短外衣,名日“半袖”。一时蔚然成风。宋、明仍仿行。或又肩加“披帛”,腰系带而带末双垂,中饰“玉器”,此更见其高贵轻盈。

元·贵妇罟罟冠曳裾袍:

贵妇高冠,此古代蒙古的习俗。贵妇长袍的后裾特长,扫地而行同于中原,亦同于古代的欧洲,后随小使,随时捧持伺候。


明·美妇褙子衫裙:

唐代宫庭女官衫裙的风习,延及宋、明而形成普遍的常态。妇女往往外加长只到膝的风衣,其造型,自始中袖对襟,名曰“褙子”。亦颇见其高贵。

清初·汉妇衫裙:

清初妇女仍着明代服饰,依旧盘髻在顶身服过膝长衫及长裙。此图服饰华丽而端庄,自是贵妇之仪容。

清代·旗妇旗装:

清代以八色军旗组辖满籍及投附旗下之军民,世俗因称满籍人为“旗人”,其妇人之所服,俗称“旗装”。本图所示为袍上加缺襟“马甲”,头饰“大拉翅”,内横“匾方”,加饰“花”及“流苏”,而足登“花盆鞋”。亦贵妇之服饰。

民初·满式袍服:

民国建立后,都市妇女渐多着袍,而通称“旗袍”,盖因此种袍领的造型,乃清初参酌古之“曲领”、“盘领”两者复合设计而成的“圆领”,是乃新制,故称“旗袍”。

民初·时装裙袄:

民初通商大埠,妇女受新兴电影明星的影响,多喜着流行新装,民国10年前后,此种窄腰圆裾短袄,配以筒状长裙,曾风行一时。


殷商·高冠贵冑:

据今出土殷商的遗物玉雕、俑等显示,当时男性贵冑有高冠,上衣下裳,绲边,束带,垂韨。此乃历代传袭至宋、明高阶礼服的渊源史证。

战国·华服王侯:

本图是参照出土的战国时代遗物所绘,其人高髻,上衣下裳,绣文华丽,“黹纯“,束带;而形貌瑰伟。这是战国前后当政王侯们的服饰景象之一。


魏晋·簪笔廷臣:

史载,古之廷臣皆执“笏“。汉魏时代的左右侍臣随附”簪笔“。笔或与笏同置于紫囊,入朝随身携带。晋制:三台、五省二品文官例簪”白笔“,其他王公皆不簪,加内侍乃簪。至此,簪笔只是作为高阶廷臣身分的表征。


北朝·垂笔官宦:

本图的冠上有线状物自后向前曲下垂穗,其状奇特,此曲垂物,称为“垂笔“,系南北朝时北魏高官服饰之一。原来是从汉魏的“簪笔”制度演进而为晋代的“簪白笔”,往后更进一步,就演变成为这种“垂笔”的制度。

隋唐·笼冠曲领具服:

「笼冠」,乃冠上之冠,制以漆纱,兴于北魏,隋唐继之。“曲领”起于汉末魏初,附于朝服内衬的“单衣”领襟之前部,南北朝隋唐亦继行。正七品以上文官之所服,皆其时代的特色。“具服”即“朝服”,盖韨、佩、纷、绶等附饰皆一一“具”备。

唐宋·仆头盘领衫袍:

“仆头”起于北周。当其时,武事纷繁,冠制繁复不便。武帝特就一般巾帻改造雨作仆头;文职展脚,武职交脚,君臣尊卑通用。此后历代皆仿行。“盘领”衣仿自胡俗,第1纽扣施于右肩,右襟直线下降到底。或膝部施“襕”,是乃通制。腰束以“革呈”,内以革,外裹丝品,加饰玉片。起于曹魏,唐宋元明皆因袭为之。

金元·瓦楞帽辫线袄:

“瓦楞帽”,金人元人所特有;制以藤、蔑,或圆或方。“辫线袄”一名“腰绿袄”,盘领、窄袖,上下连身,下摆宽大而有密襉,腰际横缀润幅之“辫线”,因以为名。元代皇室仪卫人员之所服。颇便骑射驰聘。

明代·乌纱帽仙鹤补:

“乌纱帽”,本唐宋后传之展脚幞头。两脚形同蕉叶,乃五代人所变造,明人因之。明代创行“补”制,缀于百官的胸、背。因系另制而后附加,故名“补”。文官武官分别以鸟、兽文为饰,各有差等。本图为仙鹤,盖一品文官之服。

清·冬朝冠蟒袍:

远自虞舜时代,即以龙文用于官公服饰的上衣。唐代开始有“龙袍”。元代臣僚只能用独角4爪。明代因称4爪龙衣为“蟒衣”,蟒袍自此始。清代袭用承传。本图为冬朝冠,袍型窄身削袖,满施云龙文,下摆饰以水文及条状彩文,名曰“立水”。

清·夏朝冠补服:

本图为清代臣僚朝祭的官服,内着蟒袍,外加“端罩”,其色青紫。前胸后背各加1块绣文,名日“补”,文官用鸟类,武官用兽类。夏朝冠,制以竹丝或藤丝。冠顶分别为红、蓝、白、金---铜质镀金4等。上项补制,始于明代,清代仿行。

清-冬套衣公服:

清代的蟒袍,或外加半长过膝的套衣,作为公服、朝服、祭服。套衣或青紫或近黑。冬季内加兽皮保暖,边缘溢露兽毛,俗称“出锋”。冠顶后系孔雀翎,名日“花翎”。

清·便帽缺襟袍:

清代官员多以“瓜皮帽”为便服。此帽创于明洪武朝,王子之所服,后官、民渐普用,清人仿行。清代的袍、挂、背心,以大襟(右衽)者为常服,马挂对襟者为礼服。或有就大襟之右下端截去1小块,以纽扣使与内小襟相连,名日“缺襟”。

(来源:几苇渡)

喜欢的童鞋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去微店预定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拿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