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级山水城市样板 | 重庆麓溪湖景观规划

纬图规划 WTD纬图设计 2023-09-06



纬图与万华的合作始于麓湖生态城,迄今已经保持6年的友好合作,先后参与c22高层住宅、麓野仙踪皮划艇公园、c15高层住宅、c11别墅大区、c25高层商业、皮划艇公园样板段(已建成)、哈密尔顿学校(已建成)等多项目多业态景观设计,在多年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刻的默契,也一点一滴见证着这座成都人的水上乌托邦的崛起。




▲点击图片查看项目详情




▲纬图作品:成都麓湖皮划艇航道景观



从麓山到麓湖,在深耕成都20年之后,万华麓系品牌来到与成都山水相连的重庆。重庆是因水而生的城市,两江交汇,大山大水,层次丰富。当麓系品牌与重庆的山水基因相遇,麓悦江城由此诞生。





▲点击图片查看项目详情

▲纬图作品:成都麓湖哈密尔顿学校




纬图生长于重庆,对山地与江河既有独特的情谊,也在多年的重庆在地项目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设计解题思路。从成都到重庆,这是一场持续探索,也是与生态的长期对话。纬图有幸持续参与麓悦江城麓溪湖景区整体概念、区域绿地规划研究工作,以及麓悦江城碧影溪住区、原滩湿地公园、吸水公园等项目景观设计工作,将与万华共同勾勒出这幅世界级“山水城市”样板。



▲重庆麓溪湖景区景观规划念意向图)








项目背景

山地与江水,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


麓悦江城择址于重庆悦来片区北端,两江新区几大核心板块的中央。选择在一片全新但充满可能性的土地起步,麓悦江城希望通过不断的生长吸引更多价值的聚合,最终重新定义一个板块,引领正片区域发展。



▲重庆城区两江合抱、青山纵隔,呈现出“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自然山水格局。以大江大河、平行岭谷、千溪万流和浅丘沟壑构成城市核心自然景观要素。


▲悦来清溪河⽚区位于两江四岸范围内,以⽣态为核⼼,特⾊产业为载体,承载两江新区产业与⽣态和谐发展的势能。



麓溪湖原名后河,是一条流经项目场地,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嘉陵江一级支流,3500亩整体规划范围内,超过60%用地都是围绕后河两翼展开的生态景观空间。如何充分利用好组团红线外的这些景观空间,使其发挥最大生态价值的同时,促进人、城、景互动,成为公园城市生活的样本是规划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不可复制的立体山水是场地的天然优势,但麓溪湖滨江带高差大、交通可达性弱,地势起伏多变、河道宽度不足等场地现状所带来的竖向、交通、水位、水质等一些列技术问题,也是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



▲场地地势起伏多变、绿树环绕、植被丰富、空间格局生动有趣,以曲折蜿蜒的河道、特色江滩、湖穴和沿岸丰富多元的滨水景致共同构成自然景观基底。







规划策略一

生态绿心,绿道渗透,未来公园城的价值底盘


规划将万华的亲水理念与重庆山水基因相融合,在修复原生地理地貌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可以亲近的水生态系统。



▲麓溪湖场地分析



依托地块的自然生态基底,把生活、生态与城市有机聚合,我们希望以麓溪湖景区为生态绿心,通过与大社区、大景观、大规划、大生态的联动、重塑对未来品质生活的向往,创作一个代表重庆理想公园城市的新绘本。



▲麓溪湖景区规划与周边规划融合



曲折回绕的麓溪湖景区与嘉陵江共同勾勒出约9公里长的滨水岸线。绿色生态廊道从麓溪湖引出,往周边渗透,形成集中汇水区、雨水花园和海绵廊道,使得自然能量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肌体内部,从而构建起未来公园城的景观价值底盘。



▲海绵城市系统:绿色渗透公共空间,在绿脉绿廊基础上叠加蓝色海绵廊道,达成蓝绿交织的功能提升,创作出大型海绵综合体。







规划策略二

活力水岸,炫彩艺术,巨幅生活画卷


规划之后的麓溪湖景区将成为社群生活最重要的承载地,围绕“湿地自然、亲子教育、创艺文化、水岸运动、滨水休闲”等主题,这里将展开丰富多样的亲水、玩水、乐水活动体验。



▲构建多元滨水公共空间和亲水场景,打造靓丽滨水人文环境,丰富游憩体验空间,形成“一廊一环”的主题活动空间结构。



结合重庆山地特色,建设跨湖索道,水上巴士,皮划艇等新奇的交通方式,打造水、陆、空交错的3D魔幻游逛体验。植入多元体验场景,活化滨水景观节点,通过艺术化的前沿表现手法,构建出活力时尚的社区公共空间。水系与人之间构建了更亲密的生态关系,保持良好互动的景观尺度。它改变水的阻隔,成为一种连接,吸引更多人至此进行互动的生活空间。




▲亲子教育主题区(概念意向图):以重现江河城市亲水关系为目标,打造丰富滨水岸线。通过不同大小岛屿、栈道、挑台等创造出多元的亲水公共空间。北侧打造亲子主题乐园,南侧打造森林主题乐园。

▲水岸竞技&滨水活力主题区念意向图):举办具有城市影响力的水上竞技活动,建设水上赛事中心、滨湖观众看台,让居民能体验和近距离观看划龙舟、皮划艇等赛事活动。 




以嘉陵江滨江带为空间载体,依托自然台地关系,形成以精神性艺术建筑为地标的生态艺术长廊;以麓溪湖滨湖带为空间载体,打造湿地公园、亲子乐园、艺术文化体验、水上运动等丰富多元活动的活力滨湖环。活动内容的植入,极大的增强了滨水空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重庆两江四岸展开一幅人与水最亲近的生活画卷。



                                                            

‍▲视频来源:麓悦江城视频号‍

▲湿地自然主题区念意向图):在麓溪湖上游段打造以自然教育、生态科普、露营为主要功能的湿地自然主题区,在提供丰富湿地探索活动的同时,也给不同的生物创造了栖息地,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规划策略三

以“有机渗透”的绿廊来放大生态景观价值


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偏爱不止于麓溪湖核心景区的创作,同时也将研究视野放大到渗入城市肌体的绿道空间。将麓溪湖景区作为“绿心”原点,放射出8条绿色生态廊道,游走在数十个城市功能组团之间,形成接近一百万平方米的带状绿地,以此将公园场景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出门即公园”的生活理想。



▲山水生态格局:“麓溪湖滨水带+嘉陵江滨江带”形成的T字核心景观带,通过叠加绿廊,形成绿色生长,指状交融状态,构建区域发展的生态框架。



这些绿道犹如空间之间的“细胞间质”,是自然界信息交流、能量互换、生态供给的场所,不同的空间场景产生有机互联。同时也为物种的迁徙、动植物的繁衍提供了生态廊道,帮助培育出更多动植物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广阔的生态空间,有助于打破人与自然的边界,构建人与自然的共生系统。


绿道是公共区域和私域组团之间的重要连接,串联起各组团主入口、重要的门户景观、主题公园和重要节点,让逛公园、晒太阳、看展览、健身运动成为轻而易举的事。



▲以线串点,串联重要景观门户,主题公园及重要公共节点



同时,通过高架或垂直交通无缝联系路线引导和视线指引等措施,实现公私空间的自由转换。网格状的市政道路和绿色廊道共同建立起TOD社区模式,居民们可以在此骑行,慢跑,社区转换巴士通过绿道系统交通网络解决回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慢行交通体系:遵循生态性原则,依托滨水岸线,组团间绿廊等线形绿地,通过涵洞及跨湖桥梁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层级、安全、舒适、方便的慢行网络,串联区域重要节点及公共空间。

▲麓溪湖绿道念意向图)







规划策略四

修复水生态,创造安全健康的滨水环境


自然山水是麓悦江城最大的地理优势,独特而复杂的地形也成为规划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整个原始场地最大高差超过40米,我们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和SU(数字模型)等综合运用作为技术通路,关注地形评估、生态敏感、视线分析、资源现状等关键因子,模拟和反复推敲现状地形,通过视线引导,台地处理,挡墙赋绿等方式,在尊重原始地貌的基础上,将公园缓慢渗透进住区,赋予奇幻森林的氛围感,零距离享受自然生态的惬意。



▲河道现状分析



水是整个项目的灵魂,在项目的整个推进过程中,我们重视对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构建安全健康、功能复合的湖滨绿色空间。


为保证麓溪湖景区建成后的行洪安全以及保证概念方案的落地性,我们与水生态处理专业团队(清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展开通力合作,通过建立水工模型计算水流速度,以此为技术支撑反复推演驳岸形态,调整岛链、丁坝及滨河岸线的形态、位置和走势,优化空间形态,形成既满足审美要求,又行洪安全的岛链和驳岸空间。这是一次科学论证与美学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们所创造的不止于景观之美,也是科学之美。



▲纬图与水生态处理专业团队清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通过设置行洪主河道,丁坝导流,水岸缓坡区等水工措施,保障河道安全。在缓坡区设置湿地,有效改善河道周边景观和人居环境,修复滨水沿岸生态环境。


▲生态调节坝念意向图)




在麓悦江城“大景区大社区大生态”的整体规划背景之下,我们以更广阔的生态空间弥补建设用地红线内景观空间不足的短板,打造完整的公共空间系统,提供具有复合功能的活动场所。红线外的生态景观空间作为重要“触媒”,为各种社群活动的发生提供高品质的空间容器,让社区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并促进其自我生长。


随着今年夏天麓溪湖生态规划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个3500亩的公园大城逐渐拉开大幕。内湖外江,依水而居,蜿蜒曲折的清溪河,顺流而下的嘉陵江,这座城市的生活将在水的陪伴下,变得生机盎然、自然蓬勃。麓悦江城延续麓系品牌的基因,将在江城重庆继续谱写自己的城市构想。



▲麓悦江城建于山地之上,纬图参与设计的碧影溪住宅组团,大区存在近40m高差。(图自:麓悦江城公众号)

▲麓悦江城碧影溪展示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