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谈】周邦彦《夜飞鹊》 ▏向以鲜

2015-09-17 向以鲜 白夜谭



宋词十二裁 (选一)


尼采的调子:别再祈祷、祝福了!

神秘主义者的调子:最最甘美、芳香、醉人的酒……颓丧的灵魂没喝就醉了,自由的、酩酊的灵魂!这健忘的、同时也是被遗忘的灵魂,竟然为了它从未饮过、并且永远不会饮用的东西而中酒!”

宋词的调子: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祝福了又如何,酩酊了又怎样?

彩笺也好,尺素也罢,且让我随意裁几段来,散于笔底,或云端。


周邦彦《夜飞鹊》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离散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嘘酹酒,极望天西。


大约由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发达和道路的阻绝,人们对于远行或离别之事看得十分重要,因为在很多情形之下,生离就意味着死别。所以作为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是很难理解古人这种离愁别恨的了。今天的人连上趟月球也并非遥远之事,何况只是在国内或国外转转?再加之通讯和网络视听技术的进步,现在已迎来了3G时代,所谓天涯咫尺,已成绝对的现实。我担心再过几年,或者我们的下一代人,在他们的辞典中,将没有离别这个词汇。在他们心目中,爱的人想的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们彼此的影像和声音就悬在或大(如电脑)或小(如手机)的屏幕之上,随时呼之即出,挥之即失。事实上这种科技镜像是一个十分具有趣味的象征表达:人与人之间变得随意、容易、变易。它更象一种影像的游戏,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增删或重新植入。

大约是在一个清冷的秋夜吧,多情的周邦彦(相传他曾与皇帝共同拥有过一个女人)告别了心爱之人,那个夜晚,铜盘里的蜡烛似乎燃得特别快,露水特别凉,树梢上的星辰一转眼就滑到了西天,而催人上路的更鼓却一声更比一声急促,离别已成必然,只有心爱的马儿懂得我,它顾影低回,不忍扬蹄。前尘似梦,人语无闻,在曾经相爱的古径上,再也找不到她遗落的钗钿了。又是一年过去,麦子们正在疯长,如同思念的田野。

因为有“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的名句,近代大学者梁启超先生认为这首词堪与柳永《八声甘州》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比肩,可称中国古代送别词中的双绝。






向以鲜


1963年春天,生于四川万源。诗人、剧作家、学者。著译有《超越江湖的诗人》、《诗:三人行》、《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国文化史探秘》及长篇历史剧《花木兰传奇》(2013年央视一台暑期黄金档首播)等。诗作曾获1985年《飞天青年诗报》优秀作品奖、1988年《诗歌报》首届中国探索诗大赛特等奖,作品被收入多种诗歌选集。八十年代末与同仁先后创立《王朝》、《红旗》、《象罔》等民间诗刊。曾主持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并撰有三卷本《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