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4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普遍缺乏界限感

百年树人 2018-06-29

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

自己的事

别人的事

老天的事

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

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

也不应该干涉;

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

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就得学会简朴生活。


文:王梓恒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在这个个性彰显的时代,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父母越殂代庖,左右儿女的恋爱和婚姻,令儿女或选择孝道,却独自品尝痛苦和遗憾,或坚守爱情,却在愧疚中挣扎,或左右为难,仍在十字路口痛苦徘徊。



这些都是谁惹的祸?



这是中国人模糊的界限感惹的祸,就如心理没有断奶的孩子,既有独立的愿望,又有着与母亲分离的深深的恐惧,同时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判别,常处于两难状态。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结

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



记得小时候,从城市返回农村的父母因习惯于关着院门,而遭到邻里非议,因为,面对关着的院门,他们不能象走进自家院门一样心无界蒂,院门这个界限令他们很不舒服。


如果界限感仅限于物理上的个人空间或家庭空间的话,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对个人隐私的日益尊重,中国人的界限感已经大大增强。


但是对于心理层面上的个人空间和家庭空间,中国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这种模糊的界限感引发了人际关系中的太多的痛苦和无奈。


同时,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然而,犹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基因不同,早期教育不同,童年经历不同,读得书接触的人不同,自然,信念系统就会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千差万别。


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会意识到这种不同,并尊重这种不同。


但如果一个人界限感模糊,面对这种差异,会非常痛苦,于是开始抱怨和不解:

你怎么这么办事?”

“你凭什么这样对我?”

“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

“你的想法好奇怪!”



中国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



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中国父母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


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那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早送晚接,风尘仆仆。


孩子慢慢成年了,独立意识开始强化,孩子觉得上什么学校是自己的事,和谁谈恋爱是自己的事,嫁给谁,娶谁是自己的事。


但很遗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边大声宣告“恋爱婚姻是我的事”,一边把找自己做的工作、买自己住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


于是父母在这种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觉得“你的高考志愿是我的事,你的恋爱婚姻是我的事”,于是开始冲突,于是开始痛苦。



在中国,关乎高考志愿、恋爱婚姻这样的大事

也不仅仅是父母的事,还是七姑八姨的事



看似是一份帮助,一份关心,但却是害了孩子,因为很少有人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的,而是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要娶要嫁的人,把孩子的恋人当成了自己要嫁要娶的人,然后把自己的意愿拿出来,努力的充满热情的苦口婆心的令其意见最终得以实施。


不仅如此,孩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恋人互动。每天计较着我爱你多些,还是你爱我多些。


不仅如此,孩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同事互动。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却不会说“不”,本应该自己承担的,却又常常把责任推给他人。


不仅如此,有一天,孩子也有了孩子,于是他或她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与自己的孩子互动。


如此继续,会造成很多代际传承模式,造成家庭悲剧的轮回,关系成为一种痛苦的纠缠。



所以,

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

哪些事是别人的事,

守住自己的界限,

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

让界限感清晰起来,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声明:我们尊重每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与您共商解决,谢谢。小编个人微信:T-OneBall,投稿邮箱:bnsr100@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