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写尽了人性之恶,再回头,一步一光明|张爱玲诞辰100周年

妙妈读书 妙妈悦读——妈妈们的读书会 2022-09-14









编者按 2020年9月30日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有张迷将2020称之为“爱玲爱玲”年,让这个困厄的年度多了点文艺的色彩。 集聚众多女性读者的【妙妈悦读】自然拥有一大批爱玲迷。六年前,正是一场以张爱玲为主题的活动,一场大家穿着民国服装、读张爱玲经典篇章、从心理学、时代和时尚的角度去研讨张爱玲的欢聚,让读书会获得当年北京阅读季“十大示范社区”的荣誉。 今年,我们也计划在电影《第一炉香》播出之后对张爱玲做一次漫谈与探讨。但是,读书会的爱玲迷已经按捺不住,她们主动召唤,“为爱玲聚一聚吧!” 于是,在9月30日,我们再次穿越回民国,与张爱玲“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张爱玲百年诞辰妙妈悦读·私享会 时间:2020年9月30日10:30-18:30发起人:江南丝雨、Sonia地点:Sonia的家参与者:江南丝雨、Sonia、Anna、从容、康健、李璐、艾小虾、盈盈、存平、雷燕



01  


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爱她

 
@江南丝雨:
 
作为一个在新闻界从业多年的媒体人,两年前的一场疾病让我认识到,地位名利没有那么重要,健康地活着更加重要。
 
阅读和写作,成为我不再在职场奔忙之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如果不阅读,不思考,不写作,就不能称其为生活。我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爱玲的生活也是这样,只是比我们的触突更发达,文笔更曼妙更深邃,人性的体察更深刻,也更悲凉。


生活中有阅读,思考,写作,还有华服,美食,享受美好、感受美好,以及反思与悲悯人生的心境与能力、情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与爱玲的共同点之一。如果早半个世纪出生,我们与张,是半个闺蜜也未可知,何炎樱、虾炎樱,敏炎樱,平炎樱……


张爱玲的文字和个人经历,对于女性成长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因为张爱玲而聚在一起,不仅仅是讨论她,也是在自省我们作为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成长路径。
 
@艾小虾:
 
我小时候本来是个很听话的乖孩子,也是一个自认为不好看的丑孩子。
 
但我在10岁的时候读到张爱玲,我的人生就改变了,我自由了。她的特立独行,她独具一格的服装和美,让我意识到原来活着可以如此,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行事。

我,也是美的,以我自己的方式。
 
 
@李璐:

我喜欢这样的聚会。
 
以前的聚会,都是一群辛苦的老母亲,转来转去都是在讨论育儿的问题,似乎都忘记了我们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
 
我喜欢美食,喜欢瑜伽,喜欢美容,我认真学习,并考取了相关的专业证件。我做什么都做到极致。
 
张爱玲在她的文字领域,也是做到了极致。她也是一个独立女性。
 
@Sonia
 
我是理科生,我也爱读书,很小就开始读。
 
但以往是用那种理性逻辑的方式在读,不大容易将书里的内容转化为感性的,可以与自己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但是,自从加入读书会,和更多的书友讨论探讨,我能够读懂更多,能够体会到更多让心灵震颤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输入和输出让我变得更加柔情通透。
 
张爱玲,她的细腻,她对人性的挖掘,太天才了。

 
@从容
 
大学毕业之后,我被工作与生活的忙碌所磨砺,都忘了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
 
而2014年接触到读书会之后,我又开始读书,读文学。同时,我也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一个优秀的正能量的圈子。我很幸运,这么多年,有读书会的朋友陪伴。
 
最近重读张爱玲,我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读她和她作品,有不少有意思的发现。感谢Anna,是她一直在督促我将文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做研究。

@存平


如果不是爱玲的作品触动过年轻时的心弦,我想我不会驱车几十公里来这个张爱玲百岁的生日派对赴宴。


爱玲的作品体现了女人花的绽放与勇敢。她经历忧伤的童年、战乱的岁月、如破木的婚姻中(任何一件都是压垮人的心伤),但她还是恣意开出一树的繁花,花香四溢,穿过了千山万水岁月漫漫,温暖了华人的世界。



02  


关于她,我们说不完的故事

  
@从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幽张爱玲
 
一个小孩子开始有“我”的概念存在,是在2-3岁的时候;而在一段家庭关系中,母女关系又是对一个女性心理成长最为重要的关系。
 
张爱玲的父母关系不和,她4岁时,母亲准备远渡重洋,但对家庭子女也有许多不舍。4岁的爱玲,最需要母亲陪伴,却被迫要去劝慰妈妈离开。
 
8岁时,母亲回归,张爱玲也获得一段母女朝夕相处的温存时光。但好景不长,10岁时,父母离婚;12岁,母亲再次出国。12岁是孩子发育,性别特征明显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强烈的叛逆期。此时此刻的亲子陪伴与亲子关系,是孩子心里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张爱玲在这个阶段,显然没有得到该有的温暖与呵护。
 
14岁父亲再婚,张爱玲与继母发生争吵,遭父亲毒打并关禁闭半年,得了痢疾,差点病死,这是张爱玲成长中的“创伤性事件”。
 
张爱玲成功出逃后和母亲姑姑住在一起,可惜母亲并没给她应有的母爱,而是将经济上给予女儿的支持视为负担——这使得张爱玲一生都自嘲为“拜金主义者”。

张爱玲和日本明星李香兰

即使情感上并无得到父母足够的支撑,但人的一生都有对父母天生的依恋,有对父母之爱的渴望,也都在潜意识里仿效父母。
 
24岁碰到胡兰成,张爱玲一下子陷入情网,除了对其才气的欣赏,比爱玲大14岁的胡兰成身上一定有其父亲的影子: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胡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的阴柔和温情,恐怕也让张爱玲感觉到母亲般的关爱。
 
张爱玲(左)、老年胡兰成(右)

第二任丈夫赖雅也比爱玲大很多,虽然两人相处的时间大多是爱玲在照顾生病的赖雅,但赖雅所扮演的“父亲”式的角色与和给予爱玲的倾慕,是她所需要的。
 
完美的爱是亲密、激情和承诺的复合体,张爱玲从胡的身上获得过亲密与激情,从赖雅的身上至少得到了不离不弃的承诺。

张爱玲(右)与赖雅(左)
 
而张爱玲的独立,和对特立独行之美的坚持,也与母亲敢于抛弃封建社会对女性依附家庭的常规,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有关。
 
总之,人的一生,与外部的战争是暂时的,与家人的战争是长期的;与外部的战争是短时的,与内部的战争是一辈子的。
 
张爱玲的作品,无不是对她所经历的与家人的关系的描述,无不是她自己心理挣扎的再现。
 
也许正是生命底色大面积的苍凉,加上天赋异禀,张爱玲才成为一个文学天才,通过文字疗愈自己。 

@Anna  
张爱玲作品中的色彩与情绪

青春时代读张爱玲,是被她华丽的文字与苍凉的故事所吸引。现在重读,对她文字的细腻与文字背后的暗指喻义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更深刻的感受。
 
譬如色彩,是张爱玲在文章里经常出现且凸显其细腻的观察能力与高超的文字功夫的领域。例如黄色,在她笔下,会有“鹅黄”“稻黄”“柠檬黄”“金鱼黄”等让人读来感觉深浅软硬程度都不同的层次,那种色泽会在你眼前闪现,非常精妙。
 
张爱玲在《天才梦》中也说过:“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
 
而她所笔下的色彩,不仅仅是颜色本身,她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和心里也在其中。
 
红色:情欲、原始的生命力
 
“梳头发的时候他在头发里发现一弯剪下来的指甲,小红月牙。因为她养着长指甲把他划伤了,昨天他蒙眬睡去的时候看见她坐在床头剪指甲。昨天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亮。”
——《红玫瑰与白玫瑰》

【妙妈悦读】主理人之一盈盈特别为张爱玲诞辰百年编排的舞蹈《红玫瑰与白玫瑰》
 
“小红月牙”与“红色的月亮”,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主人公佟振保在回忆自己与情人“红玫瑰”娇蕊的缠绵情景,那种热烈的情欲,是红色的。甚至连月亮,都被振宝的主观心理赋予了红的颜色。

“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
 
这是《第一炉香》里,女主人公葛薇龙初次到姑母的别墅时看到的风景。“灼灼的红”, 正式暗喻着葛薇龙即将步入物质与情欲的牢笼。

蓝色:忧郁、冷、充满杀机

“水沸了,他把水壶移过一边,煤气的火光,像一朵硕大的黑心的蓝菊花,细长的花瓣向里蜷曲着……只剩下一圈齐整的小蓝牙齿,牙齿也渐渐地隐去了,但是在完全消失之前,突然向外一扑,伸为一两寸长的尖利的獠牙” 
——《第二炉香》
 
《第二炉香》里,无知的女主愫细将男女之事视作洪水猛兽,将新婚丈夫罗杰视作色情狂,到处宣扬罗杰的“丑行”,导致罗杰最终走投无路,而终结生命。在自杀前,他的眼前,是“蓝菊花”和“小蓝牙齿”。

“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
——《金锁记》
 
《金锁记》里,被性格心理已经趋于变态的婆婆七巧所压迫的媳妇芝寿,内心抑郁,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蓝影子”所蕴含的无奈、委屈与生无可恋,从字面里都跳将出来。
 

白色:纯洁、软弱、苍凉、绝望
 
“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笼统的白”“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生了根。” 
——《白玫瑰与红玫瑰》

这里的白是描述佟振保的妻子烟俪,当恋爱的激情过后,进入婚姻,妻子就成了“笼统的白”,是苍白乏味的存在。就连相当有情欲暗示的浴室,也是白色的。
 
“花园里养着呱呱追人啄人的大白鹅,唯一的树木是高大的白玉兰,开着极大的花,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被遗忘了,大白花一年开到头。从来没有那样邋遢丧气的花。”
 
这是张爱玲对于母亲缺失,又被父亲幽闭的童年之家的回忆,自然也是无奈、绝望与苍凉的,于是,白色频繁出现,是“邋遢丧气”的白。

童年张爱玲(左)与弟弟张子静(右)
 
作家的审美,与其心理机制息息相关。张爱玲将成长中经历的苦闷、孤独、压抑和喜悦,通过文字,也是画笔绘制出来,同时也描摹出其心灵的颜色、独特的性格和隐秘的个人世界。
 
@艾小虾
从服装的视角重读爱玲
 
一个人的相貌、体态、妆容和生存环境都是可以被雕琢和改变的,唯一不能被雕琢的是她的精神……
 
我把自己装进衣服里,见什么人做什么事儿都有可以匹配的衣服去面对,因而就避免了逼迫自己,更不必担心因此成为一个虚伪的灵魂。
 
张爱玲曾说过,“衣裳让我快乐,这份快乐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对于不擅交际的张爱玲,衣裳带给她的不只是独一无二的美丽,更是她完美诠释自己的另一种语言。她独特的穿衣打扮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扬,而是正确表达内心感受,给自己以力量。
 
@盈盈  
从电影的视角理解爱玲
 
张爱玲的作品很难改编。同样书写在上海繁华都市中欲望与挣扎的女作家王安忆曾说:“张爱玲对现实生活的爱好是出于对人生的恐惧,她对世界的看法是虚无的。”这种悲凉的底色与人生的虚无感,是强调戏剧性的影视作品所很难呈现的。
 
《第一炉香》还没公映,对于演员马思纯和彭于晏的抨击已经轰轰烈烈。以张爱玲作品为蓝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向来很难选角,选角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电影能否被影迷和爱玲迷认可。

 
许鞍华是对张爱玲作品翻拍最为上瘾的女性导演,她曾经先后将《倾城之恋》《半生缘》和《金锁记》改编为电影或舞台剧,其中唯有《半生缘》的选角(书生气的黎明、柔弱但坚韧的吴倩莲和泼辣艳俗的梅艳芳)相对精准。
 
而男性导演所翻拍的张爱玲的作品,譬如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侯孝贤的《海上花》和李安的《色戒》,就有更大的认可度。男性视角对于张爱玲作品的诠释,无论是镜头下流动的色彩与纸醉金迷,还是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往往比女性视角还要敏锐。
 



03  


她的百年,带给我们的感悟

 

@从容
愿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永远在那里等你的人,永远。
 
@存平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江南丝雨
张看,一个华美的凄凉的传奇,用你的精神滋养现在的女人,每个女人的当下。

我们相遇,原来原因只有一个,同道之人。因同道,乃相互真诚,相互敞开,惺惺相惜,在互赏与共鸣、思想碰撞中,交流、陪伴、成长。我们是成长与强大,丰盛与绽放路上的良友。

 
@雷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张爱玲。

 
@李璐
追忆似水年华。
 
@艾小虾
爱自己就是最好。
 
@康健
悲剧是永恒的人生旋律,喜剧只是瞬间,但我们仍然要追求这样的一个个瞬间。
 
@Anna
青春年代觉得爱玲是玲珑苍凉的,此时却感知她是热情通透的。
 
@盈盈
透过张爱玲的眼和文字,我会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细腻世界,她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潜藏的对这个世界的苍凉的热烈的爱意。

 
@Sonia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爱和被爱的路上,张爱玲一直在通过文字寻找自己。每一段文字,都渗透着她对生命的渴望。桀骜不驯也好,颓废绝望也好,都能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现世的抑郁,过往的悲凉,她都是享受的,不为博得任何人的同情。百年爱玲,世纪执念。 



04 


结语:再回头,一步一光明

 
 
潜心研究张爱玲30年的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徐子东和作家阿城去拜访张爱玲,北岛曾说:“你们这么多人喜欢张爱玲,她把人性写的这么恶,有什么意义呢?”阿城回答说:“写尽了人性之恶,再回头,一步一光明。”
 
“再回头,一步一光明”,是我们在爱玲百年诞辰时,与爱玲的灵魂邂逅所收获的最佳礼物。
 
苍凉的人世,沧桑的人间,生命里曾经拥有的灼灼之火一样的热烈,和对未来永不溟灭的光明的期待,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正如爱玲所言: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相关阅读>>
共读漫谈张爱玲活动总结|会员感言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妙妈荐书

欢迎关注【妙妈悦读】
原创编辑,欢迎转发
转载请标明出处

-------------------------------------------
着思想的盛装,赴读书的派对
创立于2013年8月
倡导集体阅读
实现自我教育和互助成长
共建反焦虑的心灵花园
关注女性精神世界
聚焦亲子通识教育
探索独立个体与母亲责任的平衡
2014年获“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        微信公众号      
妙妈悦读(miaomayuedu)
►        欢迎投稿      
邮箱:miaomadushu@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