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恐华情绪,该如何对待?

留恋说 留恋说 2021-09-06


来,咱们换个角度看事件


新学了一个单词:sinophobia,有排斥、恐惧华人的意思。


从今年1月份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开始,华人在大陆的最大威胁来自不可控的病毒,华人在海外的最大威胁则来自周围人的态度——sinophobia。


排斥和恐惧,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是因为疫情所引发的。


对华人长期的排斥和恐惧情绪,那就是歧视。我们可以对此当面硬扛、可以报警求援、可以聚众声讨、也可以完全漠视+赏它个白眼。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歧视都是过街老鼠,反对歧视都会得到主流媒体和多数人的支持。而这种对抗,也必然是长期的。


因为疫情引起的排斥和恐惧,我感觉是从海外华人圈先滋生起来的:先是常驻海外的华人对于疫情发生后登陆的大陆华人的警觉;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情的升级,情绪逐渐扩散开来。浏览全球各大新闻媒体,可以看到2月份之后,世界各地都有对华人、乃至亚洲人抵触和排斥的案例。


以新西兰为例。今年新西兰的中小学大部分是在2月初开学。从1月下旬开始,很多回国探亲休假的家长带着他们的子女回到新西兰。彼时疫情的严重性已经逐渐被大家所知悉,在我的朋友圈和一些微信群里面,就可以看到新西兰本地的华人家长,在呼吁从国内来的人们,先做14天的隔离。


与此同时,有一些朋友圈的截屏在流传。截屏里面是一些不愿隔离的人的表态,有的挺强硬:不隔离不违法;有的在辩解:我们那里没有病例;有的很不屑:我交了学费的,孩子凭什么不能去上学?


这些截屏信息强烈的刺激了要求隔离的人们。家长们开始联名向校长进言,要求学校采取措施;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给教育部发文,希望政府能够强制性的要求从大陆回纽的人们,在家禁足14天。


在隔壁澳洲,有两位女士觉得仅仅在微信上交流隔离不隔离的话题不过瘾,于是在线下举办了见面会并且亲密互动,结果双双进了医院。


这两位30+的女士,从站姿一直打到了卧姿,堪比MMA比赛了。


在没有办法精准识别病毒携带者的情况下,所有来自大陆的华人自然都成为了潜在的威胁;而对于无法区分东亚人的其他族裔来说,整个黄种人就都有可能是病毒的携带者。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别人的恐惧与担忧呢?我想解决方法只有两点:做好自己;加强交流。


在这场疫情爆发的初期阶段,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为了躲避管制,用各种手段隐藏自己的行程,甚至掩盖自己的病情,到处乱窜,结果害人害己。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这些恶果的发生,才使得人们不仅对于病毒,更对于来自大陆的人们产生了恐慌。


毫无疑问,隔离的生活会很无聊、会不便,还有可能会造成收入损失。但是这14天的隔离,一方面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从长期看,其实是对自己信用的一种投资。很多华人社团和组织,为隔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服务——不仅用道德去要求他人,更用行动去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体现了“对抗的是病毒,而不是人”的原则吧。


一个善意,会引发另一个善意。当人们彼此间都释放出善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面对共同的敌人:病毒。就怕一方的善意,被另一方当作是愚蠢,怀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玩儿命践踏,那整个社会就会走上一个互相猜忌、彼此伤害的恶循环。



这是我朋友几天前发的朋友圈。kiwi是对新西兰人的一种昵称。


朋友发的朋友圈让我感觉很温暖。我相信,这世界的善意,还是会多一些的。


当对抗的对象从病毒蔓延到特定人群的时候,我们需要划清边线,对于越线者,给予警告。


比如澳洲有媒体在报道病毒的时候,采用了“Chinese Virus”和“China Kids”等字眼,引发了澳洲华人的抗议请愿。当地华人政治学研究生杨冰就请愿事件接受SBS中文节目的采访,我觉得其观点值得参考。


1 您为什么支持这份请愿?

我本人没有给这份请愿签名,但愿意在充分告知它的潜在缺陷的同时替它传播,把选择权留给每一个个体。华人作为少数族裔,遇到歧视事件能及时发声很有必要,维持声量很好,不需要每次都要求一个最完美的姿态。

2 请愿的名称为“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a on Media”,我看到有反对这个请愿名称的声音,您怎么看?

我认为这个标题是这份请愿最不妥的地方。正文讨论的从头到尾都是族群歧视问题,主体是族裔,但标题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这两个概念,在国会讨论中区分非常大,分属领域也不同。
。。。
第一代华人因为文化背景问题,经常会把国家和族裔问题混淆,把媒体对于中国的批评和对于华裔的偏见都视为种族歧视,这种混淆会削弱种族歧视指控本身的有效性。

3 针对这份请愿,有华裔认为有点“玻璃心”,反应过度了。甚至有人认为会适得其反,让更多的人知道“China Kids”这样的争议词语。您的看法呢?

我不认为这是反应过度。是否觉得受到了歧视的判断,在被歧视人手里而不是歧视者。有非常多的华人感觉自己的华裔身份在这种称呼中被冒犯,那这就是一种种族歧视的表达,需要及时发声反馈。

但是这个请愿中提出的诉求并不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向议会抗议就好比美国的向白宫请愿,虽然一直是很多华人表达诉求的渠道,但本身只有象征意义,不具备可行性,甚至如果真的要实施会有很大风险。以本次请愿为例,请愿中有两个诉求,1,urge the media to correct their mistake and take actions to avoid from happening again; 2,review the current policy to fix the black spot in supervising the media from doing misleading reports that's harmful to the integrity of Australia。这两个诉求,都牵涉到了要求议会限制媒体的表达权,议会代表了政治权力,而媒体的新闻自由不应该受到政治权力侵犯,这种干涉超出了议会应该具有的职能,不应该被采纳。当然,华人也可以认为媒体的发言违反了反种族歧视法18C section,那可以走法律途径起诉,而不是要求议会用行政力量干涉媒体自由。

我觉得更合适的抗议方式应该有两种,1,在社交平台发起抗议,比如在推特上发起一个hashtag,或者在change上征集签名(这次也有在做,非常好),表达诉求造成舆论声势,给媒体压力,并且让其他媒体跟进报道(比如SBS)。2,相关报纸订阅者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表达诉求,或者呼吁退订或罢买,利用consumer activism给媒体形成压力。诉诸权威,让议会为其做主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渠道。


入乡随俗。海外华人需要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游戏规则,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如何消除sinophobia,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分享吗?



有趣,就转发一下。

有缘,就关注一下。


 

往期文章

 

战疫期间,老妈的雷霆购物行动

接受圈友批评,来点儿正能量

当年大灾来临之前,我是这样被日本媒体忽悠的


公众号内回复“节奏”,获取最新被终结的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