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极拳成功申遗,福兮祸兮?

留恋说 留恋说 2021-09-06

来,咱们换个角度看事件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朋友圈里面拳友们颇为振奋。然而福兮祸所依,入选非遗,真的是件好事么?


我挺喜欢太极拳的,所以我得唠叨几句。


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方网站和维基百科介绍来看,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号召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链接:http://www.crihap.cn/2014-10/09/content_18714032.htm;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9%A1%9E%E9%9D%9E%E7%89%A9%E8%B3%AA%E6%96%87%E5%8C%96%E9%81%BA%E7%94%A2%E4%BB%A3%E8%A1%A8%E5%90%8D%E9%8C%84


太极拳需要被“保护”么?


据统计现在全球有超过四亿人习练太极拳。而仅从我有限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到下至街道办事处、厂矿机关,上至国家、国际锦标赛,各类赛事林林总总。太极拳具备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显然不属于濒危文化,完全不用被保护。


那么太极拳入选非遗的价值何在呢?盛名之上再加名,只怕会名实不副,最终弊大于利。


比如,作为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拳种,太极拳也许会因此被一些人捧为武林至尊。而实际上,太极拳只是众多人类智慧结晶之一,而已。


目前太极拳大概有三个主流功能:表演、强身、格斗。


而从每一个功能去看,论表演,太极拳并不比舞蹈更悦目;论强身,八段锦五禽戏更简易而跑步、瑜伽的效果也不错;论格斗,自徐晓冬同志出道以来......不提也罢。至于其外延,比如阴阳、五行、哲学、丹道,太极拳也只是可供人们学习的途径之一,而非唯一。


这些客观事实,不会因为太极拳入选非遗而不存在,但是很可能会因为入选非遗而被掩盖。而当人们枉顾事实的时候,神坛有多高,神像摔的就有多狠。


有国外学者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认为:遗产是文化生产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给予濒危的、过时的文化展示自我的第二次生命。


太极拳不濒危,不需要“保护”,但是绝对需要发展,需要展示第二次生命了;否则人们对于太极拳的认知只能停留在宽松的练功服、舒缓的BGM(背景音乐)、苍老的参与者...这些陈旧的元素上


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在最近三百年间对整个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个人以为其核心就在于:1.确立获取&验证结果的体系而非确立某个结果;2.不断的完善体系并对结果持续的自我否定。


太极拳也应该遵循这个道理,强化体系并在自我否定的道路上涅槃重生。


现在人们所承袭的太极拳,是前辈们不断吐故纳新、集采众长所结出的果实,绝不是某个人闭门造车或者灵光乍现之做。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现存的格斗术都是对前人成功与失败经验集大成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是把套路中的一招一式复刻的清清楚楚,而忘记了前辈在传承中所体现的开拓和开放精神,那我们实际上是在抱残守缺、舍本逐末。


什么陈杨孙武吴,什么24/48/76式,都不重要;套路可丢可改可无视,能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太极拳。


拳合太极之理,是所谓太极拳。不是因为有了个好名字,所以怎么耍都牛逼。


在表演上,我看到过太极拳和舞蹈、和花式篮球的结合,比简单的套路更有观赏性;在健身上,我见过用太极拳的理论指导长跑,以避免在长跑中损伤膝盖;在格斗上,MMA(综合格斗术)比赛突破了门派之别,选手们为了获胜会去练习一切可以取胜的格斗术,太极拳(以及所有的中国拳术)应该去争取一席之地。


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并延伸至未来的纽带。拥抱新时代的需求才会被未来接纳,放眼世界才不至于愧对先祖,只把玩意儿供在祖宗牌位上那是成不了经典的。


老师在教拳的时候,经常强调“要把身上的劲丢掉”,因为只有丢掉陋习、丢掉功利,才能获得新的力量。那么祝愿太极拳,把这“非遗”之类的浮名丢掉,获得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述评(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452302.pdf)


介绍一个简单的热身动作

往期文章:

我发现,我学的可能是假太极拳

改造一面墙,除了抡大锤还能干些什么?

孟子曰:恨一个人,就让他去辅导孩子做功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