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距离分析的四大利器详解之——“成本距离”
飞言飞语
Attention
各位飞友,我们本期开始讲解欧氏距离分析的升级版——成本距离分析!
为什么是升级版?因为此功能在考虑距离的同时加入了成本要素,例如通往目的地的时间、金钱、耗费的精力等要素,利用此功能,可以做出更贴近实际、更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主要的成本距离分析工具有以下四种:
(1)成本距离
(2)成本回溯连接
(3)成本分配
(4)成本路径
这一期,我们重点讲解:成本距离
成本距离
英文名:Cost Diatance
地址:空间分析» 距离工具 » 成本距离
作用:计算每个单元到成本面上最近源的最小累积成本距离。例如,到达某个景区路费最少的距离。
使用方法:
输入源数据可以是要素类或栅格。
在输入成本栅格数据中含有 NoData 的像元位置充当成本面工具中的障碍。在输入成本表面,任意被分配 NoData 的像元位置,都会在所有输出栅格(成本距离、分配和回溯链接)上接收到 NoData。
如果输入源数据与成本栅格数据的范围不同,则默认的输出范围是两者的交集。要获取全部范围的成本距离面,请在输出范围环境设置中选择输入的并集选项。
最大距离以与成本栅格相同的成本单位指定。
对于输出距离栅格,至一组源位置的像元的最小成本距离(或最小累积成本距离)是从该像元至全部源位置的最小成本距离范围的下限。、
成本栅格不能包含值零。
在其他知识点同“欧氏距离”
实例
分析到达各个塔的时间成本距离
实例素材中包括:塔、路、及时间成本栅格
1、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距离分析】|【成本距离】工具;
2、输入要素源数据设置为“塔”,成本栅格数据为“时间成本栅格”,输出分配栅格数据设为“到达各塔的时间成本距离”;
3、其余参数默认;
4、点击【环境】,设置【处理范围】参数【与图层“时间成本栅格”相同】;
5、确定,得到点要素的空间分配结果,图例中数字越大表示成本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