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远山《伏羲之道》书摘7:孟喜双圈卦序,符合双圈卦数

2016-01-06 张远山 庄子江湖

点击上方一键关注↑↑↑↑

孟喜双圈卦序,符合双圈卦数

——《伏羲之道》书摘7

张远山


战国中期的帛书《易经》初次探索伏羲卦序尽管失败,然而方兴未艾的“伏羲象数易”仍在继续抉发伏羲六十四卦的历法初义。

战国末期的《吕览·十二月纪》,每月五题,隐晦抉发了每月五卦的分卦值日法。

秦汉之交的《易传·系辞》,则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明确抉发了黄帝族筮法以伏羲族历法为基础。

西汉初期的《淮南道训》(淮南王刘安门客所撰,又称九家易、九师易),注释《易传·系辞》“旁行而不流”,明确抉发了伏羲六十四卦的分卦值日法:“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伏羲六十四卦的历法初义,至此渐趋明朗,仅是卦序不明。

西汉末期,“伏羲象数易”大家孟喜(约前90-前40),抉发了伏羲六十四卦用于历法的重要一环“十二辟卦”(图5-4)[9]。由于《周易孟氏章句》亡佚,无法确知孟喜是否画过十二月卦图。北宋李溉据其遗义,画出了“孟喜十二月卦图”(图5-5)[10]。如果此图符合孟喜原意,那么孟喜就有二误。

一是误将“十二辟卦”错误等价于太阳历月名“十二地支”,误称为“十二月卦”。[11]

二是误将“十二辟卦”错误前移一格,导致卦象不能对应天象,四正卦(坤乾泰否)全都歪在一边。

孟喜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就是伏羲太极图已经失传两千年,所以孟喜尽管抉发了十二辟卦,却未发现其卦象集合是太极图雏形。


图5-4、伏羲十二辟卦图


图5-5、孟喜十二月卦图(北宋李溉画)

孟喜又从《易传·说卦》“帝出乎震”一节,抉发出《连山》后天八卦[12]。伏羲先天八卦、《连山》后天八卦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的卦象集合酷似伏羲太极图(图5-6),后者的卦象集合不似伏羲太极图(图5-7)。


图5-6、伏羲先天八卦图


图5-7、夏历《连山》:黄帝后天八卦图

由于伏羲太极图植根于伏羲族“浑天说”,不符合黄帝族“盖天说”,所以“炎黄之战”黄帝族征服神农族以后,平毁了陶寺太极台,建立夏朝。夏历《连山》基本承袭神农归藏历,仍是“正月建寅”的阴阳合历,其阴阳合历总计算尺仍是六十四卦分卦值日图,其太阳历计算尺仍是十二地支分名值月图(内含十二辟卦);同时为了显示历法独特性,《连山》之名没有承袭神农归藏历,而是承袭伏羲连山历,其阴阳历换算尺也不再使用始于“一震立春”的先天八卦分卦值节图(图5-6),而是改用始于“一艮立春”的后天八卦分卦值节图(图5-7),导致后世误传“《 41 36386 41 15232 0 0 1663 0 0:00:21 0:00:09 0:00:12 3062 41 36386 41 15232 0 0 1573 0 0:00:23 0:00:09 0:00:14 3387 41 36386 41 15232 0 0 1444 0 0:00:25 0:00:10 0:00:15 2996山》(六十四卦)首艮”。其实《连山》六十四卦承袭伏羲六十四卦,其太阳历仍然始于六爻坤,并非始于六爻艮。所谓“《连山》首艮”,仅指夏历《连山》以“黄帝后天八卦”为阴阳历换算尺,始于东北三爻艮

孟喜根据两大发现“十二月卦”、“后天八卦”,按照《淮南道训》所言“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探索伏羲六十四卦的初始卦序和历法初义,排出了内圈60卦、外圈4卦的双圈卦序(表5-2)。[13]


表5-2、孟喜双圈卦序分卦值日表

由于《周易孟氏章句》亡佚,无法确知孟喜是否画过分卦值日图。北宋李溉据其遗义,画出了“孟喜六日七分图”(图5-8)。[14]


图5-8、孟喜六日七分图(北宋李溉画)

李溉此图不尽符合孟喜原意,未能充分显现孟喜双圈卦序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符合孟喜原意者,有三:

一是孟喜双圈卦序以伏羲族“浑天说”为基础,仅有圆图,没有方图。

二是卦名冲圆心,即冲“天心”北极天枢。

三是全图顺时针旋转。

不合孟喜原意者,也有三:

一是孟喜明白“十二地支”是太阳历十二月名,每一地支对应每月五卦。李溉所画“十二地支”,未能对应每月五卦。

二是孟喜把“后天八卦”四正卦设于外圈,李溉却误画于内圈,致其隐而不显,貌似单圈卦序。原因可能是中间的伏羲太极图失传,李溉觉得中间空着不美观,于是把外圈四正卦移至中间。

三是李溉不画卦象,无法显现孟喜双圈卦序的卦象不能对应天象,也无法显现孟喜外圈的四正六爻卦,原本取自“后天八卦”的四正三爻卦。

我按孟喜原意,重画了孟喜双圈卦序图(图5-9)。


图5-9、孟喜双圈卦序图(张远山重画)

根据符合孟喜原意的图5-9,孟喜双圈卦序有两大可取之处:

其一,孟喜双圈的卦数,全合伏羲双圈的卦数。

其二,内圈首卦为复,初爻对应冬至后一日,证明孟喜明白伏羲六十四卦用于太阳历为本质、太阴历为表象的阴阳合历,必须先计算永远始于“冬至”的太阳历,再换算为每十九年始于“立春”的太阴历。

根据符合孟喜原意的图5-9,孟喜双圈卦序有五大不足之处:

其一,伏羲双圈卦序的“阴阳本质”(阳爻对应太阳归藏,阴爻对应圭影缩伸)、“象数二义”(卦象对应天象,爻数对应日数)、“爻动原理”(逐一爻动一位,生成六十四卦)、“太极原理”(伏羲太极图为伏羲六十四卦的卦象集合),无一体现于孟喜双圈卦序。

其二,“十二辟卦”提取自“七集六阶”,仅是标示太阳归藏、圭影缩伸的十二分阶,每阶长度不等,每集卦数不等,在伏羲初始卦序中是不平均分布,其余五十二卦必须遵循“爻动原理”,对应天象、历数而逐一生成,有序分布于十二辟卦之间。由于孟喜未悟“十二辟卦”蕴涵的爻动原理,误以为“十二辟卦”等价于太阳历月名“十二地支”,所以误称为“十二月卦”而平均分布于内圈,作为每月五卦之首。因此孟喜所布每月五卦,时而阴爻多、阳爻少,时而阳爻多、阴爻少,卦象不能对应天象,爻动毫无规律。

其三,孟喜不知“十二辟卦”是开辟爻动分阶之卦,将“辟”误释为“君”,于是把内圈六十卦分为“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侯卦”、“十二大夫卦”、“十二卿卦”、“十二公卦”。这些取自君臣纲常的政治命名,与天文、历法、天象、卦象、爻动毫无关系。

其四,“十二辟卦”中的坤、乾、泰、否,原是伏羲初始卦序定位二至二分的外圈四正卦。孟喜将之误排于内圈,于是外圈四正卦不得不割取《连山》后天八卦的四正三爻卦,再偷换为同名六爻卦:正东震,正南离,正西兑,正北坎。然而伏羲六十四卦不能用内圈六爻卦和外圈三爻卦拼凑而成,《连山》后天八卦的三爻卦既不能等价于同名六爻卦,更不能割取四正卦,舍弃四维卦。

其五,孟喜仅仅按照《淮南道训》所言“月主五卦”正确复原了伏羲六十四卦的双圈卦数,却未按照《淮南道训》所言“爻主一日”正确复原伏羲六十四卦的“分卦值日法”,而是拟想出一种毫无实用功能、违背历法原理的“分卦值日法”。

孟喜双圈卦序的卦数正确,原本可以对应“历数”,但是孟喜未将六十四卦全部用于“值日”,而是外圈四卦“值气”,内圈六十卦“值日”。

孟喜外圈4卦24爻,分值太阳历二十四节气。每卦六爻,分值太阳历1时6节气(图5-9)。此即东汉《易纬·通卦验》所言:

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气。

孟喜内圈60卦360爻,又非正确地“值日”历法层面的太阳历“历数”365日、366日,而是错误地“值日”天文层面的太阳历“岁实”365.25日——

首先,内圈60卦360爻分值360日,一爻一日,每卦六日。

其次,内圈60卦平均分值5.25日。1日分为80分,5.25日×80分=420分。420分÷内圈60卦=每卦0.7分。因此内圈每卦值日“六日又八十分之七日”,简称“六日七分”[15]。算式分为两步:


孟喜再传弟子京房(前77-前37)[16],发现了孟喜算法的重大不足:孟喜仅用内圈60卦值日,无法证明伏羲六十四卦的初始功能是“分卦值日”。于是京房改进其算法,把外圈4卦也用于值日。

此事涉及“伏羲象数易”史上纠缠千年的一笔糊涂帐,必须先予厘清。

唐僧一行《大衍历·卦议》记载(括弧内为我补入):

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离、震、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日之七十三。颐、晋、井、大畜,皆五日(又八十分之)十四分,余皆六日(又八十分之)七分,止于占灾眚与喜迎善败之事。

一行先言孟喜双圈卦序,后言“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可证京房“六日七分法”是孟喜“六日七分法”的改进。方法是从孟喜内圈4卦,即正月卿卦“晋”,四月卿卦“井”,七月卿卦“大畜”,十月卿卦“颐”,割取“八十日之七十三分”,分给孟喜外圈4卦。算式分为四步:


孟喜为内圈60卦设计了一种统一的值日分数“六日又八十分之七日”,拼凑出天文岁实365.25日,已很荒谬。京房又为孟喜双圈64卦设计了三种不统一的值日分数“六日又八十分之七分”、“五日又八十分之十四分”、“八十之七十三分”,拼凑出天文岁实365.25日,荒谬至极。

孟喜、京房的分卦值日法虽不相同,却都简称“六日七分法”,导致后人常常混淆两者,甚至把孟喜双圈卦序误视为京房双圈卦序。其实京房算法的内圈4卿卦均值“五日”有余,外圈4正卦均值“一日”不到,不宜称为“六日七分法”。

一行又说:

观阴阳之变,则错乱而不明。自《乾象历》以降,皆因京氏。

前两句,批评孟喜双圈卦序的阴爻阳爻变动错乱,爻动毫无规律,无法对应天文历法的规律循环。

后两句,批评三国吴《乾象历》以降的六朝历书,既采纳孟喜双圈卦序,又因袭京房“六日七分法”。

南宋朱元昇《三易备遗》,也批评“六日七分法”的荒谬:

一卦六爻,爻各值一日,又总值七分,何其参差而难齐也。况自冬至起于中孚,至大雪终于颐,尽变三易之位序,其穿凿无据,皆出于私意矣。

但是唐僧一行、南宋朱元昇,以及此后千年的易学家,均未发现孟、京算法“参差难齐”、“穿凿无据”、“皆出私意”的根本原因,乃是混淆了天文与历法的不同层次。

天文岁实的小数365.25日,实为观测记录所得,并非纸面计算所得,更非分数相加所得。用一种分数或三种分数拼凑出天文岁实的小数,既与天文观测无关,也与历法设置无关,纯属毫无意义的纸面凑数游戏。

历法设置的要义,就是把天文岁实的小数,化为历法设置的整数,因为最小历法单位只能是1日。

伏羲六十四卦的历法初义,并非对应天文岁实的小数,而是对应历法设置的整数。

神农归藏历以伏羲六十四卦为阴阳合历的总计算尺,其太阳历设置,正是把天文岁实的小数365.25日,转化为历法设置的整数,亦即前三年设置365日,第四年设置366日,史称“四分历”。亦即《尚书·尧典》所言:“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太阴历)闰月定(太阳历)四时成岁。”神农归藏历以降的一切中国阴阳合历,其太阳历设置,均属“四分历”。

孟喜、京房都是“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一行),亦即认为卦之初义是分卦值日一年气候,卦之新义是卜筮人事吉凶。

因此孟喜、京房以后的东汉“易纬”,均以孟喜双圈卦序和孟喜、京房“六日七分法”解说卦之初义;均主“卦气说”,意为卦数、爻数对应气候、历数;均言“卦气起中孚”(《易纬·稽览图》),意为卦气起于冬至,因为孟喜双圈卦序的内圈末卦中孚,对应一岁之终的冬至;内圈首卦复,对应新岁之始的冬至后一日(参看表5-2、图5-9)。

由于两汉官学独尊“《周易》义理易”的卜筮新义,所以两汉“易纬”抉发“伏羲象数易”的历法初义,不得不把黄帝族的卜筮新义尊为“经义”,而把伏羲族的历法初义降为“纬义”。

“易纬”大量抉发了伏羲六十卦的历法初义,本书上编、中编已经引用很多,此处再引一些重要片断。

《易纬·通卦验》卷上:

冬至之日,立八神,树八尺之表,日中规,其晷之如度者,则岁美,人民和顺。晷不如度者,则岁恶,人民为讹言,政令为之不平。……晷不如度数,则阴阳不和,举措不得,发号出令,置官立吏,使民不得其时,则晷为之进退,风雨寒暑为之不时。[17]

《易纬·通卦验》卷下:

凡易八卦之气,验应各如其法度,则阴阳和,六律调,风雨时,五谷成熟,人民取昌,此圣帝明王所以致太平法。故设卦观象,以知有亡。夫八卦谬乱,则纲纪坏败,日月星辰失其行,阴阳不和,四时易政。八卦气不效,则灾异所臻,八卦气应失常。[18]

《易纬·通卦验》卷下、补遗:

冬至四十五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故卦。卦之气,进则先时,退则后时,皆八卦之效也。夫卦之效也,皆指时。[19]

《易纬·乾元序制》:

天子必思易,先知万世,为国者柄。六十四卦,各括精受节,以历纪道。[20]

“纬学”中这些真知卓见,两千年来被仅有政治正确、不合历史真相的“经学”意识形态斥为“不经之论”,现在均已得到大量考古实物的证实。

西汉以后的“经学”、“纬学”之争,实为黄帝学、伏羲学之争和浑盖之争,所以“经学”均主黄帝族“盖天说”,“纬学”均主伏羲族“浑天说”。

(摘自《伏羲之道》下编《伏羲卦序探索史》)



伏羲之道,张远山著,岳麓书社2015年8月版,定价68元

老庄之道,张远山著,岳麓书社2015年8月版,定价39元

作者签名本:伏羲之道,90元。老庄之道,60元。

邮购地址:

大客户赠送《伏羲之道》纪念瓷器


《伏羲之道》纪念瓷盘(限量版):伏羲初始卦序分卦值日图



《伏羲之道》纪念茶具(限量版):伏羲卦象生成伏羲太极图




《伏羲之道》纪念屏风(限量版):A面,分卦值日图



《伏羲之道》纪念屏风(限量版):B面,十二辟卦图




— END —



回复“庄子江湖”可查阅往期目录

回复数字或点击链接可收看往期精华文章

【140】真实的芈月:缔造大秦帝业的女人(2)

【139】2016年庄子江湖德友们的新年愿望

【138】2015年庄子江湖暨远山道场记事

【137】远山论道012 ︱ 庄学三义

【136】张远山《伏羲之道》书摘6:上古图像历,中古卜人运

【134】道场精华 | 游玄洞天主人:平等观念与意识形态

【133】远山论道011 ︱ 九年大成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庄子江湖”


编辑:贺马儒

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纸质发表和出版,联系公众号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