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疾病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夏天该如何预防?
六月初夏,气温上升,又逢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闷热,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极易引起肠道、蚊媒等传染病流行。因此,宁波疾控“牛博士”提醒广大市民做好疾病的预防。
01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俗称花斑蚊,早上、傍晚是其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由于登革热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防蚊和灭蚊是唯一的预防措施。
健康提示
01
室外要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清除轮胎积水,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清除伊蚊孳生地。室内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02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03
另外,宁波疾控“牛博士”提醒即将要出境的市民:在出境期间要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如穿长袖衣裤,暴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等方法,避免蚊虫叮咬。
02
感染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感染性腹泻包括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本市发病高峰期为6月-9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10次以内,重者一天内可达几十次,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洗肉水样便、粘液便等,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
健康提示
01
市民应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
02
不吃生、半生、不洁、变质腐败食品,食用烧熟煮透食品;
03
勤洗手,做好家庭室内卫生,防止发生感染性腹泻。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0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近期,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二次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为降低传播风险,确保市民身体健康,应做到以下几点:
健康提示
01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建议广大市民朋友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02
关注重点人群。
65岁以上尤其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有免疫缺陷的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时,应及时做核酸或者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03
开展自我监测。
养老机构、医院、学校、商超等重点机构及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开展健康监测,感染后原则上不带病上岗,如需到岗,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他人接触。
04
加强通风、消毒。
居家及办公场所经常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空调系统定期消毒。当有家庭成员或同事感染时,应及时对家庭环境或办公场所进行通风、消毒,降低传播风险。
05
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健康提示
01
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加强教室、居室的空气流通;
做好日常幼托机构相关设施(玩具、餐具、便器等)的清洁、消毒。
02
开展卫生宣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03
由于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建议此人群积极进行手足口病EV71疫苗接种,以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即有可能患上此病,应密切关注其精神状况变化情况,若出现精神不佳、烦躁、恶心呕吐等精神受损的症状,要立即送至正规医疗机构急救,以便挽救生命。
来源 | 传防所 吴宪昊
编辑 | 庞锦燕
审核 | 传防所
学健康科普 做防疫达人
关注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