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外就餐,容易被传染戊肝?
戊肝名声不大
可一旦“作妖”起来
为害一方的本领
甚至已经超过了家里的“哥哥们”
在成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
戊肝发病已居首位
听说戊肝是一种“吃”出来的病,真的假的?
“我经常在外就餐应酬,容易被传染吗?”
今天,宁波疾控“牛博士”带你
了解最容易被“遗忘”的肝炎——戊肝
一、戊肝并不是“小透明”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一种由戊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全球每年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300多万急性戊肝病例,5.66万例与戊肝有关的死亡。而在我国,2012-2020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9年超过甲肝,是我国成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种之一。
二、戊肝的高风险人群(易重症化)
我国约有8600万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
住院慢肝患者中,重叠感染戊肝,病死率可达14%。
❶乙肝-戊肝重叠感染发生率高
住院病人中,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率达13.6%。
❷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风险高
乙戊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率可达32%,发生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1倍,单纯戊肝患者的5.0倍。
❸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显著增加
乙戊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5倍,单纯戊肝患者的4.5倍。
孕妇感染戊肝后,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期出现病情急剧恶化,导致死胎、产后大出血等。
研究显示,孕晚期感染可导致病死率明显上升(可达10%-50%),提示育龄妇女可通过接种戊肝疫苗以预防戊肝感染。
戊肝已成为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敬老院等集体单位为戊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场所。
三、戊肝病毒高暴露风险人群
大学生生活集中、集体用餐、接触频繁,是消化道传染病蔓延、流行和爆发的易感人群。
研究表明,大学生戊肝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仅为2.8%,处于较低水平。
02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包括畜牧养殖者和餐饮业人员)感染戊肝病毒风险高,感染后,可作为传染源污染食物,造成人群较大范围发病。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现定,患有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食品从业人员,应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近年,我国劳务外派、因公外出、出境旅游、留学等人数逐年递增,多集中于非洲、东亚、南亚等戊肝高流行区。旅途中因环境变化,旅途劳顿等易导致免疫力下降,此时应避免食用不清洁的饮食或水源,以免感染戊肝。
1997-2012年,以色列两家旅行医学诊所就诊的4970名旅行者中,确诊的急性肝炎患者中戊肝占比达89%。
四、无孔不入的戊肝
传染源广泛
戊肝急性患者,隐形感染者,污染的水源、食物,猪、牛、羊、海产品等宿主。
传播途径多样
粪口(消化道)传播是戊肝最常见传播途径,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垂直(母婴)传播。
五、戊肝该如何防范?
1.警惕病从口入
预防戊肝要注意把住“进口”关,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在不卫生的摊点吃饭,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时要洗净,生熟菜板要分开,海产品、肉类应煮熟,不吃半生不熟的羊肉串、烤肉等食物。
2.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有效、稳妥,也是经济实惠的预防方式。相对于患病后的治疗与护理,接种疫苗费用少,获益大。
来源 | 传防所
编辑 | 庞锦燕
审核 | 传防所
学健康科普 做防疫达人
关注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