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教育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奏响育人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持续深入扎实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全员育人协同机制,营造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环境,建构“三全育人”大格局,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奏响育人强音。




独唱到合唱


“四方协同”全员育人,让思想引领更有力度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学院的同学们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力量与担当,把‘小我’融入到祖国建设的洪流当中,在激扬青春、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2020年6月2日,学院复学“思政第一课”开讲。学院党委书记武来成,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坚利,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作为政治辅导员分别到各自的挂点班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抗疫思政课。

政治辅导员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独特力量,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由学院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组成,与专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学院已连续五年开展政治辅导员到新生班级开展育人工作。

学院建立了“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育人的育人体系。作为管理队伍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又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对思政工作重要性认识,整体推进育人工作。

“同学们,我们终于在教室里相见了,但我们都知道,今天的相聚来之不易,是许多医务人员、众多“逆行者”的无畏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相见……”学院各专业老师在开学第一课中,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说起,和同学们聊白衣战士的无私付出,讲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谈生命的可贵。

复学第一课,各班级辅导员组织学生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专题片,将大国战“疫”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为了避免思政教师“单兵作战”、思政教育“孤岛化”的窘境,推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了政治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社区辅导员“四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实现全员育人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院挖掘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如党务工作者、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通过选聘其作为兼职或社区辅导员,充实到思政工作队伍中,发挥不同的育人功能,协同育人,共同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学生成长成才的护航人和守护人。

“我报名,我参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院共有224名学生挺身而出,志愿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担当实干为青春增色,在抗疫战线中书写着青春华章,贡献着青春力量,交出了合格的青春答卷。返校复学后,学生们积极充当志愿者,为全体师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学生们在战“疫”中悄然成长,“全员育人”工作正在开花结果。




单一音符到完整乐章


“五维一体”文化全过程育人,让教育教学更有温度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和需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

学院根据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形成了“五维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即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工匠文化”育人、大学三年级学生中开展“校友文化”育人、“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心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五维一体”文化育人体系,覆盖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学习、实践、生活各方面,是学院育人的一大特色,集中体现了全过程育人的要求与特点。


一年级“红色文化”育人:以理想信念立根铸魂

一年级,初入大学校园,多元价值背景下的理想信念塑造是重要课题。红色文化育人是指传承红色基因,运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学院主要通过开设“红色课堂”,让红色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阅读“红色经典”,设立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书屋,用红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组建“大学生党员红色报告团”等学生红色文化学习团体,读一本红色书籍、制一份红色报纸、听一堂红色报告、唱一首红色歌谣等,让红色基因渗入血液,让革命传统精神代代相传。


二年级“工匠文化”育人:以匠心培育德技兼修人才

高职院校的二年级是“苦练本领”的好时候,只有德技并修,才能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工匠文化”育人是指在理念上增强学生对工匠文化认同;实践上形成技能竞赛体系,以赛促教,培养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卓越的创造精神。

“在建筑石雕项目比赛中,按照图纸尺寸要求进行雕刻,尺寸误差相差一毫米,结果会是天壤之别,需要学生极度专注,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大国工匠的必备品质。”学院青年教师汪哲表示,在学习、比赛淬炼出的工匠精神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汪哲2018年被聘为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技术指导专家”,2020年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为构建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学院制定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育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匠精神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工匠精神教材,打造工匠文化广场,建设工匠文化墙,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让“工匠精神”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培育工匠精神。通过开展百强企业进校园,千名教师下企业,万名学子就好业的“百千万行动计划”活动,弘扬践行工匠精神。


三年级“校友文化”育人:以榜样为引领 激发奋进力量

高职院校的三年级,是初入社会的预备阶段,拓展视野,明确目标,见贤思齐,自我完善尤为重要。“校友文化”育人是指培育校友文化,运用校友资源构建校友育人生态文化,彰显校友榜样力量。

学院成立了江西省高职院校首个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友会,定期举办校友会;通过制作杰出校友文化灯箱;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举办“校友讲堂”;举办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作用,实现校友企业与学院、学生发展双赢。学院把与校友的互访交流作为一项工作加以落实。近两年,学院先后走访江西、浙江、广东等省内外优秀校友近200人,多次帮助困难校友,送去母校关爱。校友也多次向学院捐款和捐赠物品,反哺母校,打造现代校友文化育人新模式。在今年疫情期间,校友们踊跃捐赠的防疫物资为学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大的帮助,也是对在校生的一次感恩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用传统文化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中华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担当。

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将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转化为大学生思政工作资源,面向全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设立国学教研室,编写国学教材,出版了江西省高职院校首本《国学经典阅读与应用》教材;开展溪湖大讲坛、“上课礼、拜师礼、升国旗礼“等活动,深化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和智力支撑。


“爱心文化”育人:用爱引领心灵的方向

实施潜心育人工程,落实“真对学生好、对学生真好”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爱心文化的强大育人合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立足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社团,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让广大师生在付出中体会喜悦、在奉献中获得认同、在成就中感受幸福,领悟爱心文化真谛。

创立校园慈善爱心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施帮困“阳光计划”,将资助与感恩、自强自立教育紧密结合;成立校园慈善爱心屋、爱心帮扶小组,举办爱心勤工俭学双选会,构建爱心帮教、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爱心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单声道到立体音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全方位育人,让教育教学更有效度

学院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树立全课程育人理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课堂教育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作用,形成课上课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让教育教学更有效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植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指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厚植理想信念,必须要在‘实’上下功夫,要有内容之实,也要有解惑之实;要在‘活’上下功夫,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碰撞,情感共鸣”。思政教师刘凤表示,思政课要讲出应有的精彩,才能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性、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刘凤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名师,2017年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同年,代表江西省参加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也是江西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选手。近年来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诸多奖项。

让思政课建设“实”起来。完善顶层设计。学院率先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成立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思想政治工作部,完善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构建起大思政格局;领导“三带头。学院党政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学院各层面齐抓共管、学院各级齐心协力的局面;落实条件保障。学院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真正落实思政课在学院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落实条件保障。程在“”上下功夫。思政课教师不空讲大道理,实实在在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聚焦真问题,让学生想听、爱听、有启发。

思政课堂“活”起来。起来。学院形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为主体,以“国学课堂”“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三门课程为支撑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厚实的精神土壤。教学方法“活”起来。开展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每个章节设置一堂实践课,采取情景模拟、短剧表演、制作微视频展示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实现理论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将课程搬到户外,利用学院的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书屋,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共建红色文化育人基地,与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共建“方志敏特称团支部”,共享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做深、做实、做新,努力建设“品尖质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对上思修课充满了期待,课程内容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启发,并运用到生活中”。这是学生发给钟凌云老师一则短信的内容。这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思政课,给了学生满满的获得感。

就在今年的江西省高校“战‘疫’思政课堂”教学比赛中,学院思政课教师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院学生也在全省教育系统战“疫”主题征文活动中揽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学生在“致敬抗疫英雄”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江西省一等奖。学院在以上大赛中均获得优秀组织奖。这些成果都是学院和广大师生重视并参与思政课建设的最好体现。


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勇敢探索,永不言败,经过不懈努力方可领略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学院旅游与航空分院的“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师周俭在讲授江西旅游品牌口号时分享了毛泽东《清贫乐·会昌》中的诗句,配合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同学们理解了品牌口号的出处与精神内核,增强了对积极乐观、努力奋斗情怀的领悟。

周俭老师的这门“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被确定为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予以立项。在学院,这样的专业课程还有很多,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院2020年出台了深化课程思政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充分挖掘拓展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促进全院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着力培养身心健康、有担当、会本领、能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挖掘程思政元素。学院要求不同专业课程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在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中重视价值引导;人文艺术通识课突出文化素养、生活态度的涵养;专业课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学院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等途径建立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


第二课堂: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的一切与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参加党团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体比赛等方方面面,是对课程教学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确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切实提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实工、奏实效。

树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育人理念。学院充分考虑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共性和各自特点,处理好学生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以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为立足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

制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障育人效果。学院建立了专业性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保障机制,从课时、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和激励专业性的教师充当社团指导老师,提高了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化、科学化;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学院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壁垒,实现第二课堂过程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 

“孩子交给我辅导!”“‘疫’起奋战,上!”“我的英语功底扎实,有教学经验,让我来吧!”这样你争我抢的画面,是2020年疫情期间学院志愿者公益课微信群里的常态。

疫情期间,学院团委积极响应江西省团委的号召,组织学生参加“弘扬雷锋精神 青春‘疫’起奋战”公益网课,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等困难群体提供线上学业辅导、亲情陪护、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活动受到了网易新闻、江西青年网、中新网江西新闻等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获得了家属们的点赞与感谢,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学生收获了一颗心系社会的炙热的心。

目前,学院注册志愿者7965人,志愿服务时长435102小时。学院志愿服务一直以来广受好评,社会服务水平逐年提升。除了志愿活动,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同学们在研学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认识、开阔视野、锻炼成长。

“三全育人”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弘扬“三全育人”主旋律;全员协同联动,共谱“三全育人”大合唱;发掘各项育人元素,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共同谱写了“三全育人”华美乐章。
学院将继续深化完善“三全育人”育人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


校园要闻

现代学院的数字代码,你知道几个?|喜讯!现代学院师生捷报频传!|携笔从戎,我们的青春不一样!|纸短情长,感谢“疫”路有你加油吧,乘风破浪的后浪们!今天,我们这样庆祝党的99周岁生日!叮咚,请查收你的暑期计划

▎媒体视野

多少分,可以上江西现代学院?|打造职教转型升级的“江西新方案”|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知应会闭卷测试|学院宜春校友会成立啦!快看,现代最全时间表合辑来了!

▎溪湖之声原来父亲也有自己的“剧本”原来在现代,夏天是这个味道丨除了怀念过去,需要诗和远方▎现代青年说

彩绘协会丨记者团艺术团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字:洪旺元 谭爱芳

编辑:周琪
初审:陈益润审核:洪旺元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2905172635@qq.com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