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节专题|德法兼修 跟上依法治国的脚步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

2017-09-11 王雪 南方 人民法治
点击上方“人民法治”可以订阅哦!



樊崇义说:“每天都是干不完的事,但做教师已经一辈子了,闲不住。”嘴里似抱怨,但语气里却藏不住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樊崇义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教学生涯已走过了53个年头,正在向第54个年头进发。


樊崇义教了一辈子,研究了一辈子,心里对法学的执念也坚持了一辈子。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国家强盛,依法治国能得到落实和实现。把国家按照法治的轨道建设好,这也是我每天都在想的事情。”
 


樊崇义



53年见证法大兴衰


樊崇义在1965年毕业后直接留校,同年7月1日成为了一名教师。谈起自己的执教经历,樊崇义目光低垂,他经历的太多了,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了半个多世纪,见证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坎坷与重建。


“文革中,政法大学被砸了”,樊崇义的声音哽咽。文革时期,政法大学的老师们被下放劳动,樊崇义的教学生涯也就此中断。


1978年政法大学复办,当时文革的余威尚在,樊崇义不怕再次遭到下放,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返回了心心念念的校园。


“人要有信念,我的信念就是‘法是治国之本’,国家肯定要依法治国的,那么就需要人才,就需要教师来做教学工作。”樊崇义说。


日后,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对于樊崇义而言,国家确定教师节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他认为国家开始重视教育,是走向稳定和富强的一个标志。“重视教育,重视老师,重视人才是治国之策。”樊崇义坚定的说。



人不正不能执法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樊崇义认为,从此可以看出国家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到的法和德要兼修,不光要学好知识,德育也要并列发展。


对此,樊崇义很认同习总书记的观点,“我们培养人才,首先要教做人,然后再谈执法。这也是我们法学教育今后的方向。”樊崇义说,人不正不能执法,德是法的基础,没有良知怎能做好政法工作?所以他说,“作为一个政法人才,首先需要的是良知和良心,而且心里必须得有一个公正的理念。”


樊崇义认为,在今后法学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应该要求学生德法兼修,既治本又治标,这也是今后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最近,我们的主要任务便是在德育上加以研究并落实,对政法教材重新修订、重新出版,教材更新、科研项目都要跟上依法治国的脚步。”


当谈到法学教育的未来时,樊崇义带着信心说:“依法治国是目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我认为未来的法学教育形势很好。”



“父亲”盼雏鸟归巢


樊崇义教学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学好理论,还要善于结合实际。他带过的博士生近百,硕士生好几百;学生遍布十几个省,大部分都在各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工作。


樊崇义一直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工作。他靠在沙发背上,很是放松,笑着谈到自己的学生:“我的博士生陈士渠,现在是全国打拐办主任,他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抓全国拐卖妇女儿童的,一件是抓电信诈骗的。现在已从世界各国押回好几批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我的学生们,各个单位系统都知道,没毕业呢,就都来要。”


当学生们来探望他时,他就像个期盼雏鸟归巢的老父亲,会对学生们“唠叨”个不停:“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听党的话,要忠于职守,要认认真真的努力工作,要把自己的法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我们国家在转型时期,各种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很多,要按照总书记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工作搞好。在创新中勇于承担风险,不要不作为。”


作为一名教师,樊崇义最骄傲的就是他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后步入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我这辈子唯一的爱好大概就是趴在桌子上写文章了。”樊崇义笑着说,晚上备课、写文章,白天讲课、搞科研,空下来就伏在案桌上写稿子。他说:“累是累,但是甘之如饴。”樊崇义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以及他的学生们,虽已年逾古稀,但他仍年复一日的坚持着自己的事业,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从不懈怠。 


责任编辑:王艳
推荐阅读
教师节专题|师爱是给予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

教师节专题|董少谋:用行动践行法律人的初心

教师节专题 | 教书卅六载无愧历史检验 桃李满天下点亮心中明灯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

请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人民法治
为良法善治发声
为公平正义张目为法治中国建言为中华复兴鼎力

觉得不错 请点赞并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