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砒霜毒百倍!这种“美食”,吃一颗就可能致命!

2017-05-31 上海滩网


天气转暖,许多吃货都开始往夜宵大排档跑了,炒一盘“海蛳螺”,开一瓶啤酒,吹着风,看似十分享受,但却忘了隐藏的危险……



“海蛳螺”,也叫麦螺、白螺、割香螺、小黄螺等,学名织纹螺。织纹螺虽味道鲜美,但吃一颗却有可能丧命。它含有河豚毒素,一般的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至今没有特效药。卫生部明确规定: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不过,不少食客认为其味道鲜美,为了这一口仍会铤而走险,饭店、商贩则偷偷出售。


近日,温州苍南一水产老板缪某明知织纹螺有毒,应禁止销售的情况下,仍偷偷将其贩卖,谋取高利润。结果,他的货刚上架就被苍南警方抓个正着。


苍南警方查获非法销售织纹螺的水产摊位


经审讯,缪某对所犯事实供认不讳。缪某,60岁,苍南人。据缪某交代,他是做贩卖滩涂海鲜生意的。5月8日一大早,他去批发市场进货,结果看到市场内有人批发贩卖织纹螺,且价格非常便宜。贩卖其他海鲜最多只有10%利润,而贩卖织纹螺竟有100%利润,缪某心一动,便包下了市场内十余斤的织纹螺。随后,缪某将当天进货的海鲜摆上摊位,坐等客人前来购买。正当缪某暗自窃喜可以大赚一笔时,就被民警逮个正着。目前,缪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已被苍南警方处以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人食用后会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误食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织纹螺引起的中毒死亡率极高,且没有特效解毒药物,警方奉劝大家万不可心存侥幸食用织纹螺。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农贸市场主办方应当履行查验、报告等义务。建议市民如发现不法商贩经销织纹螺,请及时向市监部门举报,举报电话:12345、12315、12331。


明知道有毒

但因为贪吃甘愿冒险


在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织纹螺被认为味道鲜美,有一定的受众。在宁波地区,织纹螺一般叫割香螺,品种颜色不同,也有的叫小黄螺。吃的客人都有侥幸猎奇心理,认为中毒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这些朋友,每一个都知道吃割香螺的危害,也相对有经验,有一套清洗烧煮的方法。也知道吃完之后一旦嘴巴发麻,赶紧跑医院。


相关部门几乎年年宣传它的危害,但有人就是因为贪吃甘愿冒险。


“有一次吃完,嘴巴发麻,吓得我一晚上没睡好。”一位吃过的朋友说,后来才发现,可能是辣椒放太多了。


别吃了,尚无解药


当然,侥幸没事不代表织纹螺可以食用。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


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风险警示:食用织纹螺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吃一颗就可能致命


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中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如果食用织纹螺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腹痛,唇、牙龈、舌头周围刺痛、麻木等中毒初期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说明情况接受救治。


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约食用10g螺肉就会出现一般的中毒症状,约食用50g至100g就能引起死亡。



省海洋渔业局渔业处副调研员刘定康曾表示,其毒性比砒霜还要高上百倍,吃一颗就可能致命。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报道织纹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数433人,其中48人死亡



其他人还在看 

生活中常见的12个错误卫生习惯,第一条我就错了
医院女护士的私密日记被曝光,院长慌了
比吸烟还可怕的九大爱好,看到第一个就惊呆了!
晚上吃它,等于自杀,千万别慢性服毒!
“香蕉浸泡不明液体”视频疯传,真的吃了有毒?戳进来,看真相
又一名年轻女孩离世,年仅18岁,(调查结果)震惊所有人!
真相丨所有辟谣都被打脸了?"塑料大米"真的存在?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戳原文,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