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澳门,平均6个家庭就有1名暨南人!

暨南大学 2021-02-23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20年前的今天

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的陪伴下冉冉升起

图片:新华社


20年后的今天

澳门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稳步发展 欣欣向荣

(点击观看视频)


20年前的今天

暨南大学为迎接澳门回归

举行了一系列活动


广州地区大学生迎澳门回归长跑活动


喜迎澳门回归

九九暨南大学国际土风舞大赛


澳门基本法问答比赛


暨南大学校报出版庆祝澳门回归专刊


20年后的今天

作为全国拥有澳门学生最多的高校

暨南大学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举行了一系列活动


我校学生处组织了部分师生

观看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直播


体验南粤文化精髓 献礼回归20周年

暨大澳门学生潮汕文化考察


第十六届澳门文化节


“澳联彩色跑”活动


如今 在总人口超过65万的澳门

已有2万余名暨南大学校友

平均6个家庭就有1名暨南人



回归20年来,澳门三位特首皆为暨大校董。首任特首、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第二位特首崔世安,以及新上任的特首贺一诚皆为暨大校董,其中,何厚铧和崔世安为暨大董事会副董事长。三位校董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为暨大发展出谋献策。


马万祺、马有恒、马志成父子孙三代同为暨南人,先后受聘为暨南大学董事,多次捐资支持暨大,为澳门的发展倾注心力。


1996年,时任暨南大学副董事长马万祺与夫人参观暨大校庆90周年校史展览。

2016年暨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校友总会会长马有恒作为校友代表为学校送上生日祝福。


1978年至今

暨南大学是名副其实的“澳门人才库”

2000余名公务员,八成传媒人、

七成医生和四成金融行业人员

毕业于暨南大学......


在澳门 暨南大学校友扮演重要角色

他们为澳门的繁荣稳定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澳门第5届政府行政会委员李从正,澳门第5届政府行政会委员杨道匡,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李沛霖,澳门第4届行政会办公室主任柯岚,澳门卫生局局长李展润,第10届全国人大代表杨允中,澳门第4届立法会主席刘焯华,澳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本立,澳门第5届立法会副主席林香生,全国政协委员、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海关关长黄有力,澳门日报代总编辑崔志涛)


5月27日,《澳门日报》推出“澳门与改革开放40年系列”,整版报道了暨南大学几十年来为澳门培养人才和保持繁荣稳定所作的贡献。


《澳门日报》整版报道暨大

“为澳储存人才缔繁荣稳定” 


暨南大学海外招生向澳门倾斜

体现在招生名额、学费减免、

奖助学金发放等多个方面

为澳门学生的就学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新时期的澳门与暨南

有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除了活跃在澳门各行各业的校友力量之外

暨南大学依据地缘优势与办学宗旨

积极开展澳门历史文化研究和交流工作



1982年,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经原国家高教部批准创办,原直属暨南大学直接领导,现为经济学院系级科研机构和学术研究基地。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从事特区、开放区经济、港澳台经济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


1999年,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推动港澳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打造暨南大学强势学科。


2015年7月,暨南大学设立“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为支持侨教发展并深入研究粤港澳区域经济问题,陈经纬校董向我校捐助2000万元港币,用于设立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专项用于经济新常态下粤港澳区域经济研究,以推动粤港澳经济合作深化拓展与转型升级。


2017年11月,“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澳门研究院”作为全球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拟以我校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澳门学研究中心、马万祺研究所等为基础,整合校内相关研究力量而组建,力争推进内地与澳门深度合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拿下重大科研项目、出版“澳门学研究丛书”、开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2018年11月,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联盟由我校在内的11所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数所粤港高校加入。


2019年4月,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揭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暨南大学的讲话精神,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顺利实施,学校将以共建研究院为重要抓手,为“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顺利实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独特的贡献。

……


自1993年开始,暨南大学每年组织优秀学生访问澳门,先后有900多名学生曾经到澳门交流考察,把“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信息传播到国内、台湾和世界各地。


澳门校友会自1985年12月成立,一直秉承“爱国爱澳爱校”的理念,坚持凝聚广大校友,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积极服务澳门社会,现已发展成为全澳最大的校友会之一。


1978年 暨南大学复办

澳门学子纷纷负笈北上

暨大与澳门

一校与一城的诗篇进入新序章


1999年 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暨南大学毕业的澳门学子

已成为特区建设的中坚力量


2019年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伟大蓝图中

成长在新时代的澳门学子

正在书写他们的新的精彩……


学业:

进德修业,用好“两个课堂”


早上七点,暨南大学药学专业澳门籍学生孙健荣从南校区的宿舍出发乘校车前往石牌校区的实验室。在车上的50分钟,他会在脑海中规划好一天的实验安排,熟悉即将进行的实验步骤。


病原菌及其所引起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然而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方法成本高、灵活度低、耗时长,难以推广到偏远贫困地区。孙健荣希望能够研发一种快速、灵活、低成本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帮助更多的患者。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孙健荣和他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金纳米粒子和荧光铜团簇的特性,将之应用于比色法,研发出了一套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可操作性好、灵活性高、成本低的病原菌检测方法,有望开发出便携试纸,在饮食安全、医疗等方面进一步广泛运用。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中,孙健荣的项目《基于比色法对细菌含量及其耐药性的快速可视化检测》获得“创新成果一等奖”、”优秀论文奖”。


(孙健荣团队获奖照片,左二为孙健荣)


“从澳门来暨大读书,一开始真的感觉自己基础有点差,比不上内地的同学”。一路走来,孙健荣很感谢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周海波副教授,不仅在项目上引导着我们,而且给予我们很多机会,宽容我犯的很多错误,吴家敏学姐耐心地教会我很多实验室操作规范,使我从初入实验室的毛手毛脚,变成今天的操作自如,还有一直陪伴和支持我的队友,能够获奖是所有人共同拼搏的成果”,孙健荣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3037mocdzs  


除了第一课堂,暨南大学的澳门学生还拥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暨大最吸引我的是,学校会策划很多为港澳台侨学生量身定做的活动”,澳门籍大二学生黄洁杏说。


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每年暨南大学都会精心设计实践考察路线,组织至少3000名优秀港澳台侨学生参加中国文化之旅、广东社会实践与历史文化考察等系列国情教育移动课程。在陕西梁家河踏寻知青足迹,在贵州天眼感受中国技术,在江西井冈山重温红色记忆,在西安兵马俑领悟千年古韵……在暨大的每个假期,黄洁杏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黄洁杏在天安门广场)


对于黄洁杏来说,最受触动的是学校组织的北京之旅。“60周年阅兵的时候,我刚上小学三年级,五星红旗升起那刻我看到父母泪流满面,当时还不太理解”,黄洁杏说,“那天清早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国旗护卫队把五星红旗慢慢升起的时候,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下子就上来了,我突然理解了父母的眼泪,我们的祖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真的来之不易”。


就业:

融入湾区,赶迎新机遇


今年,外科学专业硕博连读的张锦标,即将研三毕业。“在暨南大学医学部毕业,不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无论是留在内地还是回澳门,大家的发展都不错”,他说。


暨南大学是内地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医学院的院校之一,也是内地医学院校中最早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医学院,其临床医学为中国教育部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学科已进入ESI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张锦标身边,仅本科同届毕业的澳门籍同学就有十多人回到澳门,在山顶医院、镜湖医院工作,也有不少人选择留在广东,到广州华侨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造。此外,还有五个师兄师姐回澳门自主创业,开办诊所。


张锦标并不担心就业问题,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是个人成长与照顾家庭之间的矛盾。“相对来说,广州医疗资源更好,接触的病例更多更广,在这边读博的话,专业上会成长得更快一些”,他坦言。然而,家中父母已逐渐年迈,作为独生子女的张锦标,迫切地想回家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给父母更多陪伴。


(张锦标与实习老师,左一为张锦标)


今年3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暨南大学与澳门卫生局签署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与暨南大学医学部合作框架协议》,大湾区医药卫生大健康事业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医学卫生领域的学术及技术交流、人员的培训、紧急医疗援助、遥距医学和病例转介等层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推动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


在暨南大学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与健康发展论坛”上,两岸三地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负责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代表围绕“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作”“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共建共享健康湾区”等多个议题建言献策,整合资源。


大湾区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对于像张锦标这样的澳门籍医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现在即便回到澳门,他也可以像在暨大学习时一样,获得湾区前沿的医疗资讯和学术交流平台。和家人商议之后,张锦标决定回到澳门工作,“作为独生子女还是想先回家照顾一下父母。工作几年,有一定经济能力之后,还会考虑回暨大读博士”。

“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籍大三学生吕绮琪敏锐地留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这句话。广播电视专业的她对文化创意产业很感兴趣,计划在澳门自主创办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和张锦标不同,她打算毕业之后先在广州工作两三年,夯实专业基础,丰富实践经验,积累业界资源。


(吕绮琪汉服照)


“我们是澳门回归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主动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吕绮琪希望能发挥自身优势,联动粤澳两地优质的传媒资源和企业资源,助力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事业:

服务粤港澳,心系暨南园


据统计,如今在60万人口的澳门,每六个澳门家庭就有一人从暨大毕业,他们在澳门各行各业书写自己的人生。


澳门新闻从业人员中, 80% 毕业于暨南大学。澳门日报代总编辑崔志涛就是其中一员。1999年澳门回归、2004年澳门开放博彩业、澳门回归十周年……20年笔耕不缀,崔志涛记录了澳门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澳门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它里面的故事越来越丰富,随着“一国两制”的推进,我相信会有很多奇妙的事情会在这里发生”!未来,崔志涛还将书写更多精彩的澳门故事。


(崔志涛接受人民视频采访)

从3岁小孩到100岁老人,作为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的吴小丽,是街坊邻里眼中名副其实的“大管家”。


30多年来,街坊总会持续关注社会保障、房屋、教育、治安等社会民生问题,已发展成为“超级居委会”。2019年上半年,街坊总会活动及服务总人次达137.8万,是澳门人口的两倍。除了为街坊提供社会服务,街坊总会还扮演着“民意代言人”的角色,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并反馈给政府。


吴小丽199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日语专业。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吴小丽愈发感到在暨南求学的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她说:“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在议政平台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小丽接受央视采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街坊总会服务的视野也从本地居民拓展到了大湾区。目前,街总已在广东中山和珠海分别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吴小丽期待能提供跨境社会服务,推动内地和澳门在社会服务领域扩大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澳门多元经济发展,我也希望澳门的社会服务经验可以带到大湾区,不仅服务在内地的澳门居民,也为内地居民带去关怀”,吴小丽说。



如今的暨南与澳门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有讲不完的故事



今天

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

全体暨南人

祝福祖国 祝福澳门!



推荐阅读

《七子之歌》在暨南响起,还有一封特殊的信等你开启

人民日报、央视专访:澳门特区新任行政长官、暨大校董贺一诚

20年澳门记忆|这些澳门人都来自暨南!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 THE END -

文案策划 | 李梅 杜明灿

来源 | 苏运生 赖新旖 冯子铭

《寻访世界暨南人》

“暨南青年说”融媒体团队

“JNUMSN”微信公众号 暨南大学校友会

图片 | 陈盼盼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提供及网络

动图 | 唐广顺 周雨虹

部分视频来自网络

编辑&责编 | 李梅

祝福祖国!祝福澳门!祝福暨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