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暨南大学助力研发新冠病毒精准核酸检测试剂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研究人员:假阴性目前尚不能100%排除,但是提高33.3%的检出率已大大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控制新传染源。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诊断的最重要依据,但此前出现过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检测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案例。如何才能降低病毒检测“假阴性”?
近日,暨南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企业、生物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信息,宣布成功研发可定性和定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相关测试结果显示,该试剂盒阳性检出率提高33.3%。
该团队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
精准核酸检测试剂盒
暨南大学派驻海力特的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通表示,今天(2月17日)上午,研发团队首批捐献的500人份试剂由驰援湖北的广东医疗队带去“战场”。
此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快速蔓延,为落实国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科研攻关的精神和要求,王通教授团队和海力特公司朱托夫教授团队在1月26日(大年初二)紧急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集中了15名科研、生产和质控人员,不分昼夜开展了针对新冠病毒假阴性的微量精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王通表示,据抗疫一线人员反映,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呈现假阴性的问题十分突出,亟需科研人员快速反应、实现微量精准检测的目标。
日前,基于双方产学研深度合作所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进入疾控部门和医院开启测试。
结果显示,检测27例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样本中,该试剂盒全部检出;在50例疑似感染的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样本中,已上市试剂盒检测出14例,海力特新冠病毒核酸精准试剂盒检测出21例(包含上述14例),最终这21例全部确诊,检出率提高33.3%。
王通教授和朱托夫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王通指出,这些工作表明,假阴性或“漏检”问题有望通过特异性提高试剂盒的灵敏度大大改善,该产品也有望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估提供新的监控手段。
2月17日,广东医疗队将携带500份试剂盒出发驰援湖北。“他们会把我们的试剂转交给暨大医疗队和其他医院试用,我们近期还计划捐赠1万人份的试剂,希望能够在破解新冠病毒假阴性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王通说。
同时,我校与海力特共同在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孵化的“东莞微量精准检测研究院”,已于2019年1月获得第三方检测许可证,现有新冠病毒检验能力每天300人份,目前也正在主动请缨,希望承担部分筛查工作,为抗疫出力。
延伸阅读:
近年来,暨南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地方研究院建设,海力特就是学校产学研深度合作企业之一。自2015年开始,双方就达成了紧密的科研合作。
2015年,双方共同承担了广东省应用型研发重大专项任务;2018年,该产学研合作科研团队获得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专项子课题”和“广州市创新领军团队”称号和项目支持,王通教授为团队带头人。
海力特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朱托夫教授被聘为暨南大学讲座教授和研究生校外导师。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学校与海力特共建孵化了针对重大传染病极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专业第三方检测医疗机构——东莞微量精准检测研究院,落户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
东莞微量精准检测研究院已为全国60多个医院和研究机构提供以治愈为导向的临床检验和科学技术服务,并获得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此次海力特能够快速响应疫情需求,开发出上述新冠病毒试剂盒,也是双方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 THE END -
来源 | 暨南大学新闻网
科学技术研究处
图片 | 暨南大学
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 | 杜明灿
责编 | 李伟苗 杜明灿
推荐阅读
科技抗“疫”,暨南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