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第一!凭什么?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2022-05-05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

暨南人站上最高领奖台


暨南大学六个项目入选

其中四个项目获得

“我最喜爱项目奖”“最佳创意项目奖”

获奖数位列全国第一!


暨南大学被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带着你满满的好奇心

跟随官微君一起走近他们

聆听那些关于付出与收获的创新故事吧!


这款机器人,

能完成“防疫巡检运输任务”



五个腼腆的理工男生,历经三年的努力,

从入学时的懵懂到如今的老练,

他们在可见光通信实验室里播洒的青春与汗水,

终于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舞台

勇闯出一片天地!





方俊彬教授指导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的魏展航、胡旭彬、张汕、杨淦泓、杨抑等同学负责的“基于可见光定位的医院防疫巡检运输机器人”项目,在今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斩获两项全场大奖——“我最喜爱项目奖”和“最佳创意项目奖”



 无数次修改打磨 梦想变成现实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他们看到医护人员紧缺以及感染病毒风险较高的消息,深受触动,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正在设计的自动化机器人。“如何能让自己的产品帮助到医疗物资的运输过程?”“如何能让自己的自动化机器人较好地承担起防疫巡检的任务?”这些疑问促使他们深入研究。



在2017级光电工程系学长胡旭彬的带领下,他们不断进行改进,成绩十分显著:研发了首个面向机器人集成的微型化可见光定位模组,推动了可见光定位技术在工业应用场景的实用化;研发了支持口罩佩戴监测的人脸识别算法,让检测医院流动人口是否佩戴口罩、识别口罩遮挡下的人员身份成为可能。并且采用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和A*算法,实现医院物资的自动化高效运输,满足了疫情环境下“机器代替人”的迫切需求,降低了医护人员受病毒感染的风险


从无到有,从兴趣到坚持,他们在实验室中反复琢磨算法,反复打磨精度,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设想变成真实落地的产品。


 “是学校的竞争氛围一直推着我向前跑” 


回顾大学时光,魏展航、杨抑、杨淦泓和张汕四人已经在暨大生活了三年。杨淦泓说最大的感受还是进入大三以来,各方面快节奏的比赛安排在推着他向前走,“到了大三,忽然有好多关于创新创业的比赛,比赛频繁,节奏很快。参加活动当然会有些疲惫,但是也正因为快节奏的比赛,更能督促大家以专心专注的态度去做事,其实对人生是很有意义的。”


学校每年都会有入选全国大创年会的项目。对于他们这个团队来说,学长学姐的优秀和同级同学们的努力是提升自己的助推器。跟着他们进行项目研究时,自己的问题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会迅速得到了提升,同时意外收获不少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快捷办法。



谈及未来,团队表示他们还会在创新之路上继续探索,不会只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虽然我们现在只是本科生,但大家都很期待未来能为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暨大别样“女团”研发滴眼液,

有望修复角膜炎瘢痕



这个“女团”成员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

都泡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分析数据、调整方案。

她们表示,如果成果真的能应用到临床治疗,

那大家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暨大四名女同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童子洋徐李玲,基础医学院的单颖仪王颖薇,基于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外分泌蛋白在维持炎性角膜机制细胞正常功能方面有一定作用 ”这一认识,设计出一款以外分泌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滴眼液,有望实现零瘢痕修复炎性角膜。该项目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斩获“我最喜爱项目”奖



 她们的“成团”有点意思 


这个“女团”的组成很有意思。她们并非来自同一个专业和年级:王颖薇是2019级博士生,徐李玲是2020级研究生,而童子洋和单颖仪分别是2018级和2019级的本科生。不仅年级不同,四个人各自的研究方向也不完全一样。有趣的是,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征老师的牵线协调下,四人“成团”,共同完成了“对hUMSCs外分泌蛋白治疗角膜混浊作用效果的研究”项目。


刚组团前期,团队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发现,角膜炎作为临床的高发疾病,虽然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而在更严重的病症中,则主要使用角膜移植的治疗方法,但角膜供体的稀缺,又加大了治疗方案的难度。于是,四个姑娘决定另辟蹊径,寻找角膜炎治疗的新通路。



 是团队战友 也是生活中的好友 


实验过程中,由于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个参数在实验中起关键作用,唯有对每一个参数都进行调整,然后观察实验结果才能得知。于是姑娘们耐着性子,沉下心来调试参数、校对数据。她们彼此鼓劲,互相激励,不仅成长为实验室里的好伙伴,也成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研究间隙,四人会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感受,而这份难能可贵的友谊,也为枯燥的实验过程增添了许多欢乐元素。除了定期组会,她们也会约着一起运动或用餐。劳逸结合下,实验过程中的焦躁与烦闷似乎也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谈笑风生中烟消云散了。


有了这份融洽和默契,实验进展获得了极大的助推,成功隐隐可见。


“项目的临床前景,让我们觉得这件事做得很有意义。”团队成员单颖仪在知道她们的项目先从400多个参赛项目中杀出重围,又200个入选项目中最终荣获了“我最喜爱的项目”奖后,由衷感叹道:这个项目的临床期待值是不言而喻的。


小小机器

为蓝莓酒去“涩”留“色”



一颗蓝莓,不再是被风雨吹落等待腐烂,

而是进行加工升级焕发生机。

这其中离不开创新团队的科研攻坚,

更离不开他们心怀民生的使命担当。




由白卫滨老师指导,由理工学院刘楚琦、赵亚琦、吴凯云、吴雨婷、施茜文、李安琦、李旭升7名成员完成的“蓝莓酒超声催陈技术及护色研究”项目,在今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斩获“我最喜爱项目奖”




 遇见有心人 小小蓝莓大变身 


这个创新团队由博士生、大四学生和大二学生等三批不同年级的成员组成,而生物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博士二年级的李旭升,由于专业基础深厚,科研能力突出,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3年前,李旭升受白老师启发,开始关注农业民生相关课题。经过观察,他发现蓝莓酒的加工制造面临着色泽不稳定、口感略涩的种种技术问题。这激发了李旭升的研究热情,他想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所学为蓝莓酒带来“新生”。


于是,作为研究主力的他带领着实验室的学弟学妹们一同开始研发超声催陈实验仪器。该仪器所使用的是纯物理的超声波技术,经过该技术处理一天的蓝莓酒,再经过一个月的静置处理,就可以达到传统方法下1年以上的陈酿效果。



千锤百炼 终迎实验“最佳瞬间”


“三层阶梯式”的创新团队人员分布其实在研究领域不十分常见,这得益于白卫滨老师的教学创新,他一直大力倡导本科导师制,呼吁本科生尽早地加入到课题组,在实践中提升和科研水平。


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白卫滨就像是定海神针一样,随时为大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帮助。“要做最难的事情”,他在科研过程中经常这样勉励学生。“要研究卡脖子的问题。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记录失败的经验,最后将失败攻关成功。在这其中,毅力和坚韧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因为科学的发现可能往往来源于一个瞬间。”



李旭升等人在寻找蓝莓酒超声催陈的最佳功率时等待的正是这样一个瞬间。他们一直在通过调节仪器的不同功率,来判断对于蓝莓酒色泽和风味口感的影响。苦心人,天不负。最合适的仪器功率被他们精确捕获,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蓝莓酒的脱色问题。


目前,实验室的超声催陈仪器可以在一天内循环完成约1000公斤蓝莓酒的处理,但成员们并不满足与此,他们正在不断将仪器进行优化与升级,争取速率与功率的最大适配。这一切都是为了尽早将此项技术广泛地推广到工厂生产之中,切实地维护和提高农民与社会的收益。


团队成员表示,未来他们也将接着续写与蓝莓的故事。怎样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民众,是所有团队成员心中的呼声与信念。



暨南学子们怀着科研热情

锐意进取 拼搏奋斗

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


祝贺!暨南人!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 THE END -

来源 | 暨南大学新闻网

采写 | 杜肖锦 程梓欣 高越

编辑 | 汤君妍 肖曼宝 李梅

责编 | 杜明灿 李梅


推荐阅读

祝贺!这位暨南人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有点意思!

这位暨南人,被央视“点名”了

大动作!暨南大学携手深圳前海,四大平台助力青年成长

全国34位,亚洲上升10位!2021年QS亚洲大学排名公布,暨南再创佳绩!

暨南人,一起燃烧卡路里!


祝贺获奖暨南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