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暨南的全国重点团队!他们在鹿角湾做了什么?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2022-05-27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在省学联公布的

2021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

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全国、省级重点团队名单中


来自暨南大学文学院的

“鹿角湾”民族团结实践团

获评全国重点团队


7月31日,“鹿角湾”民族团结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满心欢喜,翻山越岭抵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鹿角湾风景区,在沙湾市开启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鹿角湾”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一线,走访了乡村医生、青年志愿者、援疆工作队以及哈萨克族群众。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开展田野调查等方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感受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实践伟力。


“凡事预则立”

井然安排待出发


“鹿角湾”民族团结实践团由努尔沙吾列·阿合马什、马艳红、王媛媛、米尔维提、江子雅、阮玟钦、张晗七位成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三个不同的专业,成员民族包括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团队多元的民族构成,让队员们联想到党和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队员们一致认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的下辖县级市——沙湾市,拥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称号。历史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在两千多年的发展沿革中,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三十多个民族聚居于此,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给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实践团队长努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将沙湾市定为‘民族团结’主题调研地。”


沙湾风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谈及队伍能获国家重点团队,努尔认为这与团队在前期工作上的充足准备密不可分。


虽然努尔对沙湾市并不陌生,但要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鹿角湾”民族团结实践团的成员们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确保考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主题和地点之后,他们便迅速投入到了前期调研与准备工作中。


“我们小组成员构成复杂,组员们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地区,成长环境与思维的差异让大家对于民族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方面,队长需要对前期的策划、统筹、分工进行更加恰当、缜密的安排;另一方面,多学科交叉的团队背景也为各成员专业特长的发挥创造了广阔的对话空间——历史学专业的同学负责查找与“沙湾”相关的历史文献,结合人民日报等报刊有重点地进行史料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则承担起确定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地点、列采访提纲等工作;身为哈萨克族的队长努尔更是利用语言优势在哈萨克语的文献中寻求信息。


 “调研期间,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族团结交流的情况,我们需要进入一所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可小组成员没有按照要求提前备案,无法进入学校。这次的小插曲虽然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调研活动地进展,但却让小组成员更加明确了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注重前期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想法并放心地接受采访。”


或有坎坷,但通过一次次的沟通与交流,“鹿角湾”民族团结考察队以真诚和耐心逐步打开了受访者的心扉。沟通与交流是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金钥匙,也是激发情感共鸣的基础。“几天采访下来,我们与一个个促进民族团结互动的楷模对话,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动。”队员江子雅回忆道。


及时调整方案

线上线下联动调研


“三下乡”活动原定于8月1日正式启动,但由于七月份的广州疫情形势紧张起来,这给调研的开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由于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除队长努尔以外,其他团队成员都不方便进入新疆,这意味着联系当地居民、采访、录音、拍摄等工作全都可能落在努尔一个人的身上。


面对急剧变化的现实,在努尔的带领下,成员们迅速调整方案,决定将调研分为线上与线下两个板块。线下由努尔和她的妹妹进行实地调研与采访,线上由五个同学协同分担转录音稿、采访初稿、采访二稿以及制作视频等工作。


“三下乡”组委会要求,在调研的五天内每天都要产出一篇新闻稿。为了达成每日目标,线下,努尔每天都很早从家出发,奔赴被采访者所在的地点,争取在中午前把采访录音传输给线上组员;线上,队员们积极跟进,转录音稿、撰写采访初稿、二次校对润色……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极其费神费时,一篇4000字的采访稿,常常需要队员们忙碌至深夜。短短五天之内,四篇完整的新闻稿在团队的协调配合下顺利完成。


沙湾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为学生们送去牛奶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努尔的出行也不如以往的自由。鹿角湾风景区因为疫情关闭,暂时不接待游客;来往卡点检查严格,一些地方只有出示证明才可以进入采访;考察队的采访对象一直在变动,部分调研前已联系好的对象,却因事无法接受采访。所幸通过查阅当地新闻、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团队最终确定了三组采访对象,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体味民族团结硕果

先进事迹催奋进


通过采访小人物来体现“民族团结”这一较为宏大的主题,是本次调研的出彩之处。


受疫情影响,只有努尔一人能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但通过线上线下协作的方式,即使相隔千里,线上同学也可与楷模对话,体味民族团结的硕果。


在沙湾县博尔通古乡,努尔见到了汉族乡村医生王素丽。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的王素丽,1985年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沙湾县第开了一家乡村医生诊所,由此开启了漫长的行医生涯。三十五年来,马是她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哈萨克语也运用自如。她说,“我正是在被乡亲们的需要中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王素丽身上有着任凭时间和病痛都无法消磨的矢志不渝,深深震撼着实践团的每一个队员。


80年代,王素丽为沙湾地区人民看病


在更加深入的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也逐渐认识到——近年来沙湾市的迅速发展,是内外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调研中,努尔等人了解到,当地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省积极响应国家“对口援疆”政策号召,除了无偿援助资金物资等传统帮扶形式,援疆队员还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创新援疆方式。


而在沙湾市内部,努尔等人也见证了该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等团体在促进民族团结所做出的努力。志愿者协会的工作由简单的捐赠逐渐扩展到助学、助老以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领域,尤其关注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在他们身上,小组成员们感受到了边疆人民的美好期待——培育下一代、建设美丽家乡。


团队成员逐渐明白,无论是活动于镜头下的大人物,还是植根于平凡生活的小民众,他们都是民族团结之花永开不败的“厚土”,都在为边疆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温暖的民族团结故事尚存于心,参与到民族团结事业中的热情也在队员心中蓬勃燃烧:“调研的短短几天时间,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深受鼓舞。我们大学生应该向援疆队伍学习,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来源 | 新闻社 张贤淑 甘晓琳 阚宇轩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梁善茵

责编 | 苏倩怡

 审核 | 苏运生 魏霞


推荐阅读

1.硬核!他们是中国国际大赛上的金奖团队

2.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暨南就对了!

3.颁奖!南方第一个!这承载了他68年的心血

4.哪个萌新最爱“泡馆”?暨南新生阅读大数据来啦!

5.实时互动、混合学习?没错!他的课就是暨南“爆款”

6.这份暨南答卷!漂亮!

为优秀的暨南学子,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