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肩同行!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观看校史展览和办学成果展示,勉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做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他的殷殷嘱托深深根植在暨南人心中。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视察
巍巍暨南,薪火相传。110多年来,暨大始终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办学使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以“中华文化播八方”为己任的中华文化传承人。
陈平
带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
现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暨大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的陈平,正在不断探索带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有效路径。
2017年,她在暨大创建了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中外文明互鉴发挥智库作用。这是国内较早将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进行研究的高校智库平台,也是国内高校首个专门开展“一带一路”中国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的机构。
在过去的5年间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对文化遗产进行跨学科研究,特别是针对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换进行研究、推广与传播。2021年4月,研究院正式提请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历经多次申报文本修改、技术答辩、联合国教科文各部门专家评审等,她最终于近日成功获得本教席。据悉,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以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的教席计划。
陈平为中国赢得“意大利多卡蒂国际传统街头游戏艺术节”主宾国资格;建成现代多功能文化艺术阵地暨大四海艺术空间……“两千多年前,张骞将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传递给世界;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们当然也要带着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陈平说道。
苏炳添
传播拼搏进取的优秀体育文化
在暨大体育大讲堂讲述“逐梦、圆梦、续梦”的心路历程;走进旧部前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中小学为学生上课、指导训练;亮相“冠军健身课”直播讲述居家锻炼干货知识……近日,亚洲飞人、暨大体育学院教授苏炳添以教师的身份奔忙于各大课堂,传递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中华体育文化。
为培养更多短跑后备人才,他参与组建了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推动设立“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并捐献100万元。“从基层走到现在,我深知一名体育学子运动生涯的不容易,因此萌生了捐赠这笔奖金用于培养学生的想法,希望培养出更多能够继续挑战亚洲极限的中国短跑运动员。”
从赛场到高校,他借助暨大多学科交融的优势平台,为短跑人才培养与体育学科技术发展提供支持与助力。从高校到中小学,他又用赛场经验和人生经历培育更多学生,让学生们接受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熏陶。
他说:“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亚洲选手、中国选手可以站在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暨南人在世界舞台上跑出‘中国速度’、‘中国风采’!”东京奥运会上,他用“9秒83”创造了亚洲短跑奇迹;如今,他正带着自己对短跑事业的热忱与理解,将优秀体育文化传播至五洲四海。
伍善雄
在海外推广中文教育
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在英国推广中文教育,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暨大英国校友会名誉会长伍善雄办过几件大事。
20世纪80年代,伍善雄发现,全英国的中文学校分散在各地,多由当地聚居的华侨华人家长自行组建。“侨后代的中文教育必须抓!”伍善雄想。
1993年,他和几位老华侨自掏腰包,共同创办“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他把英国从南到北跑了个遍,说服各地办学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很快,散沙一盘的中文学校有了统一的组织。
怎样让华裔孩子们对中文感兴趣?伍善雄想出了许多“花样”。“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每年组织为期30天的‘汉语文化夏令营’,让孩子们沿着爱国教育路线行走,同时也看到中国的现代化面貌。”2000年,伍善雄接任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甫一上任便提出要办普通话朗诵比赛。
2021年,年逾古稀的伍善雄又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了。6月27日,他在英国办了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线上文艺大汇演,演出精心按照党史顺序划分不同的节目单元。
如今,伍善雄的中文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截至2019年,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共有159所合作中文学校,2.5万多名学生、2200多名中文教师。伍善雄说:“我希望中文教育能走出华人区,让更多英国孩子从小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故事,未来成为中英友好沟通的栋梁。”
李卉茵
行腔清丽婉转 闪耀世界舞台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届广告系毕业生李卉茵热爱传统文化,毕业后,李卉茵创立了自己的媒体公司,昆曲一直是她的业余爱好。
李卉茵以推广传统文化为己任,创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她希望,协会能结合青年的力量去传承传统,把昆曲发扬光大。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李卉茵与协会多位成员参与《同心结》演出,摘得第十九届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李卉茵也由此成为首位获得全国艺术节最高奖项的澳门人。
伴随着大湾区的蓬勃发展,李卉茵担任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澳门区主席,作为澳门唯一代表,她登上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出品、全球首档青年演讲节目——《与世界说》,全英文讲述自己推广昆曲的故事。
李卉茵希望自己的推广工作能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大湾区青年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白鹿
借短视频“东风”介绍中国文化
2022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会议举办地撒马尔罕举办了“上合之窗”活动,暨大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白鹿同学受邀担任翻译。
活动现场,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白鹿身着旗袍服饰,从容自信地向来宾介绍舞狮、舞龙、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我在活动中认识了各国朋友,了解到他们的文化,同时也让他们认识了中国文化。”她说道。
她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感情,一直奔走在促进中乌双方文化交流的道路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与乌兹别斯坦当地的实践活动。在“上合之窗”活动中,她带来了《繁花》中国舞独舞表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学中文不难。”她常发挥汉语专业特长,制作短视频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她说:“希望将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会更好。”
苏雪蓉
让汉语成为沟通中国和缅甸的桥梁
“你好”“我喜欢学习汉语”……在缅甸的一个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苏雪蓉口中不停重复着中文。从18岁自学汉语,到辞去工作从事汉语教育,曾经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的她仅用5年时间,就成为缅甸仰光的一名汉语教师。
2017年,苏雪蓉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成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除了课程学习,她经常参与学校的舞龙舞狮等活动中。在她看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正是让她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动力。
她的汉语水平越来越高,在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教学交流大赛中,获得全国外研组第10名的佳绩。她还登上了央视《世界听我说》节目舞台,讲述和汉语、中国文化结缘的故事,展现“缅甸最美汉语教师”的风采。
“汉语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缅甸人热衷于学习汉语,我希望让汉语成为沟通中国和缅甸的桥梁。”她说道。
魏薇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暨大考察时同港澳台侨学生代表交流,魏薇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她非常激动:“希望以后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借助自己的优势,把中华文化传播到更远更大的地方。”
2019年,她成立了暨大蒙古国学生联合会,还担任了暨大学生艺术团华侨华人合唱团第一任团长,发动更多人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华人华侨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
毕业后,魏薇回到蒙古国成为了一名汉语教师。她通过朗诵唐诗、放映《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等方式,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在此基础上系统性讲授汉语、中国发展现状与中华文化。
“孩子们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想去看一看。”她说,在蒙古国,越来越多的中文学校建起来,学汉语已成为一股热潮,“希望我能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中蒙友好关系作出贡献。”
孙佳慧
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孙佳慧,在大二时,从全国40多万人中脱颖而出,以青年团答题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参赛选手。
从小学习黄梅戏、国画、古筝,关于诗词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孙佳慧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倾注在一次次实践中。
在暨南大学学习的四年,她不仅是“学习者”,还是“传播者”。积极参与中国文化节、国际美食节、东南亚泼水节、国际文化聚暨南等活动;疫情期间,她在线上帮助来自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留学生修改论文语病、辅助HSK考试,并向他们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典故。在暨南大学115周年的校庆表演中,她参与策划并演出了《锦绣华裳》的汉服表演节目。
现在孙佳慧已经顺利保研,今后将继续行走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道路上,“以后我想要争取到海外做汉语教师志愿者,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经验,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孙佳慧说。
海内外暨南师生
正努力搭建起一座座
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
向世界
讲述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内容整理 | 陈亮 李伟苗 苏倩怡
孙牧 方苏 唐颖妍
制图文案梳理 | 孙牧
海报制图 | 李佳慧
封面图 | 陈宇龙
编辑 | 田卓颖 陈宇龙
责编 | 杜明灿 李梅
审核 | 麦尚文 苏运生
推荐阅读
点“赞”和“在看”
我们都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