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SCI!保研中科大!他的青春在暨南绽放
他志存高远,精于学术
本科阶段已发表10篇A1 SCI论文
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
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
获得国家奖学金
担任国家级大学生
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等
他勤奋努力,锐意创新
带领团队获广东大学生
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主持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现已被推免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专业
他就是
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骨干
理工学院2019级材料物理专业的
李子龙
李子龙
从0到10篇SCI
科研达人的进阶之旅
从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当被问到最初为什么选择科研这条道路时,李子龙表示,“基础学科一定要去做一些应用,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
高中时期,李子龙寻找到自己对化学的兴趣,参加化学奥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化学的前沿领域,从此种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
在进入大学的新生第一课上,李子龙听到孟辉老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并在会后主动通过邮件与孟辉老师取得了联系。
然而刚进入实验室不久,研究工作正要步入正轨之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就打乱了李子龙的节奏。“疫情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研究必须要不断进行实验探索,不存在远程操作的可能。疫情令当时的研究几乎陷入了停滞。”
然而在短暂的失落后李子龙并没有消沉下去,反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化困难为机遇。居家的时间里,他每周刻苦钻研文献,待到重返实验室时,他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研思维,进行研究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
李子龙在实验室
李子龙本科研究的方向与氢能源有关。“从木材到煤炭,从油气到电力,再到如今以氢能、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能源的不断更迭。”
然而氢能源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绿色能源,在研究这一领域时经常要面对大片的未知。特别是李子龙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仅没有前人的路径可循,甚至本身就可能是死路一条。在未知的“黑暗森林”里李子龙只能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去试错、去探索。“一开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看类似领域别人的研究,然后自己模仿着做。”
“做科研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与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积极沟通很关键。”在摸索的过程中,李子龙得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帮助与支持,一众学长醉心科研的样子也是他的动力来源。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晚上10点多,2016级‘学术之星’金彦齐和2017级‘学习之星’宋吉东两位学长还在实验室努力进行科研工作,完全把科研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我想要成为的人。”
李子龙与课题组学长学姐合照(最后一排左五)
老师的帮助、学长的激励、清晰的目标让李子龙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在实验室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后,他成功在这片未知的领域踏出了自己的路。
努力和付出最终结出了硕果,本科期间,李子龙已在A1类期刊上发表了10篇SCI论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最新研究成果影响因子高达39.714。
“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然很难坚持下来。事实上,我的很多成果都是最后一年才有的。”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博览众长,这是李子龙做科研的信条。
李子龙发表的论文截图(期刊影响因子39.714)
组队“打怪” 各个击破
勇夺名校保研资格
大学的考试相比起高中为了选拔,更多的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大一时,李子龙的成绩并不理想,第一学期绩点仅有2.90。很快他就意识到,大学各方面都与高中有着很大不同。
大一下学期,李子龙和同班的彭宇杰、张喆禹结成了学习小组,3人一起讨论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分享心得体会,共同进步。待到学期结束,小组3人更是包揽了班级绩点的前3名。
“我们后来一直保持了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课程作业的分组我们也会一起组队,一起努力。至今我们仍然是班级平均绩点的前3名。”
大三上学期,李子龙突然遇到了一门名叫《固体物理》的拦路虎。因为课程涉及到四大力学和凝聚态理论,对于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有着极高的要求。李子龙一开始书怎么也看不懂,题也不会做,只能在课间或是习题课,追在授课老师陈向军身后请教问题。付出终有回报,李子龙这门课最终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还获得了老师的肯定。
“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需要各个击破。要想吃透一门课,不要怕问问题,一定要多与老师沟通请教。和做科研一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够单打独斗。”
大一时李子龙在数学方面有所缺陷,疫情居家期间,他猛攻数学,成功补上了这块短板。“物理的基础就是数学,如果没有当初的弥补,我后面的很多课程肯定会受影响。”
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后,李子龙以4.16的学年平均绩点和连续3年第一的综合测评成绩,获得8个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名校研究生录取资格。为更好地实现科研理想,他选择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院继续深造。
对于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转变,李子龙表示,“一定要勇敢地踏出舒适区,去丰富自己的武器库。未来我想要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为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诚恳沟通 服务社会
让青春在暨南园绽放
对我来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回馈社会,服务社会”,李子龙说起自己参与学生工作的初心,眼里多了一份坚定。
在担任理工学院学代团负责人之初,针对学代团工作细则存在的问题,李子龙便起草了学代团的组织章程和年度规划,并积极与老师沟通,获得了老师的指导与学院的支持。
从设立秘书处到开设公众号,李子龙还带领学代骨干们强化了学代团的内部建设,培养了学代团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
暨南大学第四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
理工学代团合影(左后三为李子龙)
现在,保研成功的他回到了暨南大学学生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统筹组织学代团的建设和校园热点问题的调研工作,努力将同学们的心声更好地反馈给学校。
他依然努力实践着“不仅要将自己的才华写在一篇篇论文中,还要将自己的青春书写到暨南园里,书写到祖国大地上”的人生目标。
而在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中,李子龙也收获了独特的宝藏,“在公文写作方面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沟通交流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些能力都对我的学习、科研有所帮助。”
李子龙在学生代表团交流会上发言
回望大学4年,从课程学习到科研实践,再到学生工作,李子龙用清晰的规划、踏实的努力、尽心的付出,在暨南园度过了美好的四年时光。
“我非常感谢孟辉,王楠,金彦烁三位导师在漫漫科研路上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也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开放包容的氛围和大量的科研资源。”
李子龙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 “忠信笃敬”四字校训里早已有对于学子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青年的引导和启发。希望更多的暨南少年们用行动践行校训精神,在这片沃土绽放自己的青春。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采写 | 丰卓 芦志豪 杨仪宸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责编 | 杜明灿 李梅
审核 | 苏运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精彩
气温骤降,暨南人记得添衣保暖!
静下来、慢下来,我们没有停下来
共克时艰!暨南学子战疫不停学
为优秀的暨南学子
点亮“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