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必须有农民参与——王金庄的驴
5月8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举办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文化志丛书”也在仪式上发布。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丛书主编孙庆忠老师领衔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团队自2015年以来,一直深入旱作梯田系统核心区王金庄,致力于旱作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本文整理自孙庆忠老师在揭牌仪式后的座谈上的发言中提到的一个有趣案例。
乡雪 摄影 / 温双和
我总跟我的学生们讲起旱作梯田里的驴。前年普查的时候,王金庄剩278头驴。去年我的学生驻村调查之后跟我说:“老师,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我听说一街村又卖了5头驴,四街又少了8头。”
之前每次来王金庄我都要问,还剩多少头驴?这次来我没问,但我知道又少了很多。
为啥说驴这么重要呢?老人家们知道驴跟人有感情,但是不仅仅如此。
家里的驴宝贝 摄影 / 刘莉
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满街是驴的时候,不知道心里有多高兴。因为它是这里农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旱作梯田生态循环的标志。今天用微耕机能耕地,但驴的作用并未减损。
2016年在踏查全村沟域之后我和学生讲,如果王金庄没有了驴,梯田就完蛋了;如果没有了梯田,王金庄就完蛋了。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源于崇山峻岭上的梯田,能让梯田良性运作起来的核心元素,除了人之外,就是这头驴。
驴起的作用是啥?你们家用微耕机犁地,是你扛上去的吗?如果路不修到田间地头,那最后一段就得靠驴。农家肥运到梯田上,畜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多情的土地 摄影 / 温双和
驴的作用不仅如此,它在田间吃草,驴粪留下来养田。秋收的时候,这里的农民剪谷穗,秸秆要留下来给驴吃,之后它的粪便又留在那里堆肥,这个循环过程保证了土地和农产品的质量。如果了解了这样的生产过程,你可能就不会再关注绿色认证、有机认证,这里的老百姓和土地的关系顺应自然,无须额外的添加。
这是我们农业文化遗产地一直能够赢人的地方。我们能把这块土地的信任品牌做好,日后的发展机缘自然也就多了。
摄影 / 秋笔
△ 新书推介|文化志丛书·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 扫描二维码
购买《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文化志丛书》
微店
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