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首提“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究竟发出的是一种啥信号?有何玄机?
作者:天狐行空
7月31日,中央召开年中经济工作会议,从当天发布的公报可以看到,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一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近年来很少用的一个词(重心转向“去杠杆”,即减少债务规模),这一转变预示着新一轮投资热潮的来临;而“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则是首次使用这样的用语,取代了之前一直使用的“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热议:有的说房价要跌,有的说要涨,更有一种声音说是“一分也不能涨”……作什么解读的都有,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这两点明显的政策表述变化,究竟是发出了一种啥信号?有何玄机?
许多人注意到,会议公报一出,一向作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深圳马上就作出了跟进动作,并于当天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中规定:新购房三年限售、企业限购住房、离婚后两年购房首付不低于70%……
于是,许多论者认为,“这回高层对房地产真的要来真格的了”,“房地产政策真的要变了”。
事实真会如此吗?
在天狐看来,其实这都是误读、误解。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你细看的话,会议公报的表述其实是暗藏着玄机的。
大家知道,与往年不同,这次的中央年中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并在公报中首度使用了“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这一明确判断和提法,而应对之策是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说白点就是在经济下行、外部贸易环境变坏的情况下怎样“稳增长”(即“稳GDP”)。因为只有稳增长才能稳就业、稳外资、稳预期、稳信心,稳一切。而要稳增长,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有两驾失灵的情况下,其实只剩“投资”一项选择了。所以我们才看到近两年一直在强调的“去杠杆”一词,最近很少提了(人民日报近日甚至吹风说“‘去杠杆’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所以久违了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又回来了。
看到“积极”一词,大家可能就会想到“稳健”、“宽松”、“灵活”、“调整”、“调控”等等众多政策隐语,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货币政策”……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政策用语,因为其语言模糊,既给政策执行者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度,也给我们吃瓜群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究竟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政府要增加投资了,央行的货币闸门要放大了,但放水要“稳健”。
闸门要放大,那水要往哪里流?或者说投资往哪里投?
过去除了基建就是房地产,现在房地产泡沫高悬,已成了不可承受之重,稍一触碰就可能破裂,而近年的几次“定向降准”其实最后都又拐着弯流向了房地产,结果就是“去年全国调控250次,房价还是涨了”,今年呢,前7个月也已“调控”了200多次,房价还是“又涨了”,而且“中指院”研究数据显示“成交环比、同比齐升”,房地产成了一个真正的“吸金池”!
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这次高层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内在含义和真实用意了。
如果再说白点就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并不意味着是要降房价,而是为了保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投放的资金能真正用到基建上,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再拐着弯流向房地产这个“吸金池”,因为一旦这个“吸金池”崩溃的话,那也将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才放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一重话。
由此可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要打压房价或让房价下跌,而是怕央行放出的水过多地流向房地产而影响基建投资。
支持上述这一判断的其实还有跟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后边的另一句话:“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因为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毕竟占了20%以上,再加上每年的卖地收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怎么能让房价下跌呢?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决策层的真实用意是,房价既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而是希望它能“平稳健康发展”,根本就没有打压房价的意思。如果有人硬要这样理解,那也是你自己的理解问题,就象过去十几年来许多人把“调控”理解为“降房价”一样,只能怪你自己理解有误,不能怪人家说话有错。因为“调控”一词的涵意既可以是向上,也可以是向下,更可以是维持现状。谁让你只往“向下”想呢?“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当然也是一样。
支持上述这一判断的还有我过去曾分析过的“影响房价的三大因素”(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货币政策)中,前两项也没有什么变化,而货币政策已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由“中性”变成“稳健”了,这就预示了未来的房价不但不会下跌,而且会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而“稳健”地“发展”——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更大的可能是不温不火地慢慢向上“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上边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吗,遏制上涨就是不让它涨,怎么会慢慢向上“发展”?
这除了你的理解问题,就只能怪资本的“趋利”属性了。
大家知道,资本的本质就是趋利,哪里有利、哪里利大,它就往哪里流动,否则就会亏本,银行、企业都一样,而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盈利而不是亏本。但基建都是长期基础项目,短期内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很难盈利的。
那银行和企业怎么办?
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这,也正是过去几十年来银行、企业的一惯做法。从今天起会改吗?我看很难。
而至于房价,许多地方实行“双限”(限价、限售)也有一年多时间了,但并没有限制住房价的持续上涨,甚至许多地方还几度出现了暴涨,为什么?
因为除了“影响房价的三大因素”没有改变,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同样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你不是限价吗,那我就来个合同上是一个价(低于最高限价),实际交款时却是另一个价(远远高于合同价),买卖双方心知肚明,你情我愿,外界看上去房价没有涨,从研究统计数据上看也没有涨,其实已涨了许多。
这就是资本的“趋利”属性在起作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影响房价的三大因素”没有改变,特别是只要土地还是政府垄断,土地的价格就不会大幅下降,房价当然也不会下降,因为房屋的建设成本在那摆着;只要央行货币放水的闸门没有大幅收紧,根据资本的趋利属性,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流向房地产,不是说“遏制”就能遏制得住的,房价岂有不涨之理?
而从这次高层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表述来看,它在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又罕见地首次提出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说明决策层根据过往经验已预感到央行的货币闸门一开,肯定会有部分资金不可避免地流入房市,所以才打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一预防针,以免未来释放的巨额资金仍象以往那样大部分流入房市,造成房价的再次暴涨,甚至造成楼市泡沫的破裂。
从上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到来,政府对房价的严控可能是空前的,但不会造成房价的下跌,至少不会大幅下跌,而更大的可能是在严控中慢慢微幅上涨,至少在统计数字上应该是这样。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形势比人强,任何事情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不确定性。所以,以上的分析,算是姑妄言之,大家不妨姑妄听之,不要作为投资的参照。至于未来的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投资必有回报,GDP的数字也会很好看,虽然用投资来拉动GDP的效果在逐年递减(比如每增1元GDP,2010年需要投入4.2元,2015年需要投入6.7元),但只要把万亿级的资金投进去,GDP的数字肯定是很亮丽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相信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