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一个人得罪一个国家:美国又与盟友沙特闹僵了,为啥?

天狐行空 诚明人行道 2018-11-12





作者:天狐行空



2018年10月12日,土耳其刚释放了一名美国牧师,使得美国与传统盟友土耳其走向对抗的紧张关系得到了些许缓和,紧接着就发生了沙特籍记者在沙特驻土耳其使馆的“失踪或死亡”事件,使得美国与另一位传统盟友沙特的关系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甚至,特朗普还扬言制裁,并于当地10月15日专门与沙特国王萨勒曼通电话“讨要说法”,接着又指派国务卿蓬佩奥于16日前往沙特了解情况并“敦促彻查”。蓬佩奥与沙特国王和外交大臣会见时表示:美方高度重视卡舒吉失踪案。沙方则回应称:已认识到该案的严重性,将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抓紧时间破案,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公诸于世。紧接着,蓬佩奥17日前往土耳其,会见了总统埃尔多安,了解土方的调查进展情况。蓬佩奥18日回到美国后表示,他已向特朗普总统建议,再给沙特几天时间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美方再决定如何回应这起事件。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为一个外国记者的“失踪或死亡”而大动干戈!


许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一个牧师,一个记者,而且这个记者还不是美国人,美国为什么如此大动干戈,甚至冒着与传统盟国决裂的风险较这个“真”呢?


如果你了解了美国在下面这几起事件上的态度和做法,也就得到了答案的一半。


从最近这两起事件再往前推,在2010年奥巴马时期,美国公民戈麦斯因“非法入境”被朝鲜扣留并被判处8年“劳动教化”和70万美元罚款。如果换作其他国家,最多是外事部门在被记者问到时说一句“本国公民要遵守所在国法律”,言下之意是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而美国却是公民一出事,政府就出面,而且往往都是总统亲自出面。但当时美朝关系正处于敌对状态,又没有外交关系和驻朝人员,为了营救戈麦斯,奥巴马在要求放人无效之后,只好请出时年85岁的美国前总统卡特老爷子“舍着老脸”前往朝鲜将他领回。


再往前推, 2009年,同样是在奥巴马任上,美国华裔女记者凌志美和韩裔女记者李丽娜从中国东北进入朝鲜采访,被以“非法入境罪”和“敌视朝鲜民族罪”判处12年“劳动教化”,为了营救她们,奥巴马又只好请出时年64岁的前总统克林顿以特使身份“舍着老脸”前往朝鲜将她们领回。


 

再往前推,在1994年的克林顿时期,一位18岁美国少年因为在新加坡的街上“乱涂乱画”而遭“鞭刑”,也曾引发美国与传统盟友新加坡的关系紧张,不过最后以“克林顿舍着总统的老脸为少年求情”,最后以“少挨了两鞭子”而告终,但严重影响了美新关系好长一段时间。

……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从中足见美国政府对自己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视——不管是有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还是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都要全力以赴,绝不懈怠,哪怕是在战场上也是如此,绝不让他们独自面对。


看过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朋友都知道,在二战中,瑞恩家的4个儿子有3个死在欧洲战场上,剩下唯一的一个儿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战场上失踪,下落不明,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特令前线组织了一支8人营救小组,经过万般险阻,在枪林弹雨中终于找到了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其实在现实中也是这样。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一名飞行员被击落后跳伞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伊军发现他跳伞后派兵去搜捕。他爬在地上听着伊军的呼喊声怕得要死,只得间断地发出求救信号,很快被美军的一架武装直升机战斗小组从伊军的重重包围中抢先一步找到并将他救走。可以想象,如果晚来一步,飞行员和抢救小组都会全部覆没!但美军指挥部为了救回一个飞行员,宁可冒着整个小组覆没的危险也要深入敌后,决不放弃!


而营救失败的例子也并非没有发生过。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开明的巴列维被推翻逃往国外,美伊两国交恶,美国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被扣押,成为伊朗的人质。美国朝野哗然,世界震惊!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穷尽一切办法营救无果后,决定采取军事行动进行营救,于是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军事营救行动——由训练有素、曾赴越南作战的美军特种部队中挑选的16名飞行员、180名突击队员组成的“蓝光”突击队,分乘8架武装直升机和几架大型运输机从伊朗附近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上起飞,乘着夜色,孤军深入,直奔伊朗首都而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令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飞行途中,由于沙尘暴等原因,8架直升机中有3架无法保持正常飞行,先后离开了编队。而剩下的5架直升机显然是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营救任务的。卡特总统接到报告后哀叹一声,只好放弃了营救行动,命令所有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然而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撤离过程中又发生了运输机和直升机相撞的事故!军事营救行动以失败告终。直到里根上台后的1981年才得以和平解决。


这次营救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在保护和营救本国公民方面的不遗余力和不惜代价,甚至不惜冒着两国交战的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美国人的理念中,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好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尊严。保护一个人就是保护所有的人,放弃一个人就意味着会放弃所有的人。哪怕是TA(他或她)死在战场或国外,也要把TA的尸体带回家。因为这不仅是为TA负责,也是对TA家人的安慰。所以我们就经常看到,凡是美国与哪一个过去的敌对国家和好之时,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和带回他们在该国阵亡的将士遗骸,哪怕是过去了70年或100年也绝不遗弃!中美建交时也是如此。当时从云南等地就找到了不少抗战时牺牲的美军遗骸,运回了美国。


以色列也是如此。可以说,“绝不放弃一个”已成了他们的国家理念。许多朋友可能还记得:2006年,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在一场与巴基斯坦哈马斯的冲突中被俘,成为哈马斯的人质。哈马斯要求以色列释放1000名巴勒斯坦战俘来换取沙利特的获释。以色列为了救回沙利特,答应了哈马斯的要求并签署协议,终于在2011年用1027名巴勒斯坦人换回了已失踪5年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虽然以色列人知道,那1027名巴基斯坦人释放后会重新成为巴勒斯坦的兵员,接着与他们继续作战,但为了一个本国士兵的生命,他们宁愿与敌人做“西瓜换芝麻”式的交易。


 

在这个世界上,用一千人换回一人,除了以色列和美国,哪个国家会干这种“傻事”?

正因为这一点,美国和以色列人在国外都不担心自己出事没人救。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和以色列政府决不会遗弃他们。这也是美国和以色列人都很爱国的根本原因,也是许多人都梦想成为美国人的根本原因。


相反,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你绑架、迫害一个人,就意味着你可能绑架、迫害所有的人。正所谓“一叶知秋”是也。这也是美国人和特朗普政府为什么那么关切美国籍牧师布伦森和沙特记者卡舒吉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的安危体现的是土耳其和沙特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和如何对待世界”的大问题。原因很简单:一个不善待自己国民的政府怎么会善待世界呢?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向来对那些对内不善待自己国民、对外咄咄逼人的政府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哪怕它曾经是自己的盟友,该翻脸时也要翻脸,否则它们就会登鼻子上脸,最后酿成区域或世界性灾难。

 

了解了上述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政府和特朗普在本国牧师和沙特记者这两起事件上那么较真了,只不过原因更加复杂一些罢了——


我们先来看看土耳其“抓放牧师”事件: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的一些军官发动了军事政变,后被平息流产,死亡数百人。


为什么会发生军事政变呢?其实与总统埃尔多安的“强势作风”有关。因为,虽然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和美国的传统盟友,但自从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色彩的埃尔多安上台后,不甘心再当“美国的附庸”,想出头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甚至试图恢复奥斯曼帝国,再次实现土耳其的伟大复兴,所以,对外,他南打利比亚、东进伊拉克和叙利亚,甚至公开与美国叫板,想树普京式的“硬汉”形象,深得一些有“奥斯曼帝国”情结的土耳其人的追捧;对内,则奉行高压政策,极力恢复“伊斯兰传统”、压制其他信仰的人,同时在经济上效仿某经济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大量印钞的方式制造虚假的经济“繁荣”,笼络了不少民心,野心进一步膨胀,作风更加强硬、手段更加狠辣,动辄就抓人,引发国内强烈反弹,终于导致了兵变。但他却不思反省,将之归罪于“境外敌对势力”和“美国的阴谋”,于是就以“间谍”、“涉恐”和“策动政变”等多项罪名抓捕了在土耳其已生活了20多年的美籍牧师安德鲁·布伦森,这些罪名足使现年50岁的布伦森面临最高35年的监禁而老死狱中。但布伦森否认对自己的所有指控。美国政府也否认土方的“阴谋”指控并要求立即释放布伦森。但埃尔多安态度强硬,坚持不放布伦森牧师,导致美土关系紧张。“蹬鼻子上脸”的埃尔多安终于激怒了美国朝野,特朗普扬言要制裁,埃尔多安则用“以牙还牙”回应。2018年8月1日,美国对土耳其两名部长施加制裁,土耳其则针锋相对,也宣布对两名美国官员进行制裁,于是遭到特朗普的大规模经济制裁,土耳其货币里拉应声大跌,日跌幅高达20%!于是,恼怒的埃尔多安上电视谴责美国并扬言向美国“宣战”,同时呼吁土耳其国民与他“共克时艰”。然而,随着土耳其货币的持续贬值,埃尔多安人造的“经济繁荣”假象很快被戳破,露出了原型。埃尔多安这才知道了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无奈之下只得服软。于是,土耳其法院于10月12日匆匆判了布伦森3年1个半月监禁,有零有整,但却以“健康”为由当庭释放。布伦森在美国驻德国军事基地检查完身体后,被接回美国,并受到特朗普的亲自问候和接见。


 

持续两年多的牧师事件终于落下帷幕,但被严重损害的美土关系恐难很快恢复。而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俄罗斯搞僵后,土耳其却需要美国的帮助。


大敌当前,却得罪了盟友,这能怪谁呢?

 

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发生的沙特记者“失踪或死亡”事件:


卡舒吉“失踪”事件发生于10月2日,并导致沙特与美国、土耳其的关系紧张。可谓是“一箭双雕”,进退维谷。


卡舒吉何许人也?


现年59岁的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曾任沙特《祖国报》等多家报刊的主编,1980-1990年代曾数次采访恐怖大亨本·拉登而名噪世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和专栏作家之一。他在推特上拥有200万粉丝,经常接受BBC、半岛电视台、阿拉伯电视台等世界各大媒体的采访,却因经常报道王室的“负面”消息而被禁言。2017年,又因公开批评手握实权的新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而被迫逃往海外。他在海外继续为世界各大媒体撰稿,并成为《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


 

据媒体报道,卡舒吉“失踪”是因为他要迎娶土耳其女友,于10月2日前往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与结婚相关的手续。然而,他的未婚妻说,自从卡舒吉进入领事馆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换句话说,卡舒吉这个大活人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失踪”了!


 

一个外国人在本国领土上“失踪”了,土耳其当然要重视。更重要的是,此时美籍牧师布伦森还没释放,美土两国正在交恶、较劲,而沙特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又与土耳其向来不眭,何不乘机敲打它一下,同时也给美国一个颜色看看?于是,土耳其就大动干戈,大张旗鼓地要查明真相、要维护卡舒吉的人权,并声言“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沙特领事馆却说卡舒吉办完事就走了,并表示会配合土方的调查。


这就让这起“失踪”案变成了一个谜!


然而,《华盛顿邮报》却引述两位知情人士的话称,失踪当天卡舒吉刚从利雅得赶到伊斯坦布尔,已经被一个沙特15人小组杀害。并说该小组人员于10月2日入住两家不同的酒店,当天晚些时候完成任务后便离开了(本文完稿时又有报道说卡舒吉已在使馆内被“碎尸”,土耳其警方已掌握了相关证据,但并没有当场出示)。


不管怎么说,这起事件本来与美国没多大关系,因为这位记者贾迈勒·卡舒吉是正宗的沙特人,但是,由于他是世界著名的评论家,又是《华盛顿邮报》报的专栏作家,在美国的知名度很高,所以他的“失踪或死亡”很快在美国产生了极大反响,也给特朗普政府出了一道难题。因为,虽然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传统铁杆盟友,但美国是一个崇尚人权的国家,朝野对任何用绑架、暗杀、酷刑等手段侵犯人权的政府行为都深恶痛绝,如果卡舒吉真的被沙特政府用非法的方式绑架或杀害,说明现在手握实权的年轻新王储萨勒曼就是一个视人命为草芥的暴君,这显然是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将来很难再与他打交道,这将严重影响未来美沙两国的关系。所以,特朗普总统在得到卡舒吉“失踪”的消息后就对沙特政府发出了严厉警告:如果此事件是沙特政府所为,美国必将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绝不姑息!而国务卿蓬佩奥16日抵达沙特后也表达了同样的坚定立场。


由此可见,卡舒吉“失踪或死亡”事件既是美国观察沙特新王储的一次机会,也是对未来美沙关系的一个考验。


而美沙关系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向,完全取决于沙特政府如何处理卡舒吉事件,以及新王储萨勒曼是否会改弦更张、善待他的国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