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开眼界!咱甘肃竟有这么多…国家宝藏!

2017-12-18 甘肃发布

最近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国家宝藏》

火了!

用综艺、纪录、戏剧等

多种艺术形式讲述27件国宝背后的故事

口碑爆棚,好评如潮


这满屏的文化与艺术

小布看得热血沸腾啊

特意找了节目里的几样宝物给大家过过眼瘾...


越王勾践剑


除此以外

小布要为大家介绍甘肃“宝藏”

快来找找自己家乡出土了啥宝贝

↓↓

铜奔马


铜奔马,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鹰的一足上,精确的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医药简牍


医药简牍,汉代,武威市汉滩坡出土。简长23-23.4厘米,宽0.5-1厘米,牍长22.7-23.9厘米,宽1.5-3厘米。共92枚,其中简78枚,牍14枚,松木削制。简文每简1行,牍则2-3行,也有多达6行者。从简牍上遗留的痕迹看,简有三道编绳,先编而后书,78枚简为一卷册。牍有二道编绳,先书而后编,14枚牍为一卷册。医方简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医药方有30多个,所列药物近100味,并详细记载了病名、病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用药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学科。

彩绘木轺车


彩绘木轺车,汉代,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马高88.2厘米,长78.8厘米;车高95.2厘米,长96.5厘米。由舆车、伞盖、御奴和马组成。舆车有双辕,双轮各有辐条16根。御奴跪坐,作双手持缰状,以黑、白两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马用红、白、黑三色彩绘,头部有铜当卢、兽面饰衔嚼一副,颈上套轭。据汉代制度,此车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车。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宋代,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画面高182厘米,宽127厘米。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图轴绢地、敷彩,绘佛、菩萨、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一个情节一幅图,共有15幅。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榜题,说明所画内容。是国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唐代,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以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祥的神韵。同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3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和,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高善穆石造像塔


高善穆石造像塔,北凉,酒泉市石佛湾子出土 塔高44.6厘米,底径15.2厘米。黑色砂页岩质,塔基已佚。基座之上为八面形的塔基,刻出供养菩萨八身,七身立式,一身端坐莲台,各像左侧上角刻有八卦符号。塔基上为圆柱覆钵形塔身,上刻隶书发愿文与经文36行,内容是《增一阿含经·结禁果》中的一段,纪年为承玄元年(428年)。上顶瓶形覆钵,覆钵开八个圆拱龛,七个龛内刻禅定坐佛,一龛内雕交脚弥勒。覆钵之上有七重相轮,顶端宝盖象征天穹,阴刻北斗七星。此塔为现已发现的中国模仿印度覆钵塔的最早实例。

鲵鱼纹彩陶瓶


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距今5200年前),甘谷县西坪出土。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小口、长径、平底,腹上有双耳,颈部有堆纹一圈。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

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


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座底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制。虽然还保存着元代以来阿尼哥“梵像”的影响,但造型已趋向于妩媚,标志着内地汉化藏传佛教艺术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珍品。

莲花形玻璃托盏

莲花形玻璃托盏,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玻璃托盏为晋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胡腾舞俑


胡腾舞俑,高13.4厘米,舞者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长衫,裙裙飞扬。足蹬弯头软靴,身背酒葫芦,右臂上举,左臂屈肱身侧,左足立于覆莲花圆台上,右腿屈伸上提,做舞蹈状。这件铜俑是目前国内仅见的“胡腾舞”雕像,1996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绢底平绣人像


绢底平绣人像,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三彩骑俑队列

三彩骑俑队列,唐代,秦安县叶家堡出土,俑高36—38厘米,长36厘米,宽12厘米。这组三彩骑马俑施黄、白、绿、褐等色釉,胎质与烧制工艺均佳。女骑俑头饰高髻,身穿窄袖圆领或“V”形领紧身衣。男骑俑头戴软幞头,身着圆领紧袖紧身衣。其中一俑深目高鼻,长着旋颊及耳的大胡须,身穿翻领胡式大衣,足着长靴,为典型的胡人形象。这组骑马俑的造型设计和艺术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三彩凤首壶


 三彩凤首壶,唐代,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风首,风眼圆睁,啄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流光溢彩。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器形的影响,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的特征,瓷器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是一件釉彩艳丽,制作精美,造型奇特的工艺品,独具魅力。


石观音菩萨立像


石观音菩萨立像,隋代,秦安县出土,像高132厘米。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金棺

金棺,唐代,泾川县大云寺出土,高6厘米,长7.5厘米,宽6厘米。棺盖及棺身用金片、珍珠、绿松石镶嵌成大莲花,周围又饰以金片组成的小莲花,莲蒂、莲叶均对称。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摆设

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

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

记录着我们的过去

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

当然,以上这些也只是

咱们甘肃众多国宝中的代表,

有兴趣的小伙伴,

不妨去亲眼看看

感受一把甘肃韵味!

每一件国宝

都是活着的传承!

最后

为你心目中的

甘肃宝藏投票吧

来源 : 甘肃发布综合

热点新闻:

成功了!“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认证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552人!兰州新区面向全国招聘人才(附最全岗位信息表)

重磅!甘肃对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