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发布会丨平凉:合力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甘肃发布 2021-10-26

6月28日上午,中共甘肃省委举行“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马琦,平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之臣,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党委书记姚思俊,共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刘晓文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刘晓文


发布人


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旭


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马琦


平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之臣


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党委书记 姚思俊





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


王旭:平凉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红军北上抗日的“途经地”、胜利会师的“中心基点”和西安事变的“策应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1927年4月,平凉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平凉特别支部成立。从此,平凉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进行了自强不息的改革建设,逐步实现了由落后到进步、由封闭到开放、由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生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掀开了平凉发展征程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画卷。


——历史性摆脱绝对贫困,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平凉属六盘山特困片区,全市有5个国家片区贫困县,2个省列“插花型”贫困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确立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实施“九大冲刺行动”集中攻坚,开展“十查十看十补课”固强补弱,探索推广了“庄浪模式”“静宁模式”和“灵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凉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8年来,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聚力攻坚、顽强拼搏下,在天津市河西区、武清区、津南区3个东部对口帮扶城市,中投公司、南开大学2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27个中省部门单位的无私援助、鼎力支持下,7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7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0.6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谱写了伟大减贫事业的平凉篇章。如今,平凉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我们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支撑,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煤电化冶、红牛、苹果、文化旅游、智能光电五大产业厚积成势,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煤炭产能、火电规模分别占到全省的一半和五分之一,我市已成为陇东能源基地核心区和全省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平凉红牛”取得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获得国家级体育赛事供应资格和直供港澳高档活牛配额,在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会上荣获“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静宁苹果”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7张国家级名片,品牌价值达到158.9亿元,优等果地头收购价连年领跑全国。可以说,牛、果这两大产业铺就了贫困乡村致富路,鼓足了农民群众“钱袋子”。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聚力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建成3A级以上景区14个,培育乡村旅游专业村40个,崆峒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凉荣获 “优秀魅力城市”称号,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首个集群式、全产业链招商的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高点起步,甘肃制造首批联想国产电脑在平凉下线,新动能加速成长。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964元,均是“十二五”末的1.4倍,比改革开放之初分别增长了265倍和219.5倍(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7元)。平凉高质量发展的步履越来越坚定,势头越来越强劲,前景越来越广阔。 


——整体面貌发生巨变,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我们坚持交通先行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交通建设,平天、静庄、华泾高速和彭大高速四十里铺至大桥村段、平华一级公路即将通车,灵华高速加快建设,平凉机场、平庆铁路年内有望开工建设,境内铁路运营里程增加到231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全市实现了中心城市和5县(市、区)通高速、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与毗邻城市形成了2小时交通圈。实施了一批跨区域引调水、调蓄和城乡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自然村通动力电、行政村通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村村通光纤工作被工信部树立为全国典型。实施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体育运动公园、泾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城镇扩容提质项目,完成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7.1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9万户,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2.4平方米和30平方米。华亭撤县设市。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4%,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行政村公厕覆盖面分别达到39.4%和100%,一大批贫困山村变身美丽乡村。城乡关系正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下加快重塑。


——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打牢了绿色崛起的坚实基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的环境突出问题,建成了一批惠及长远的基础工程,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1%,境内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平凉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的地级市。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不足8%提高到33.8%,平凉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即将接受验收,绿水青山已成为平凉发展的最大优势和靓丽名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了市区合办政务服务中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2万户,是“十二五”末的1.5倍。龙芯中科、海尔、山东能源、国维淀粉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平凉,5个县(市、区)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陇东古镇”正在以全域开放的姿态,加快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交出了一份暖心提气的民生答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尽心倾力办好惠民实事,十八大以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84%以上。每年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年输转城乡劳动力4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96元、9756元,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44.7%和50.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连续提标。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成效显著,新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位15.4万个、学前教育园位2.9万个,全市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公立医院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63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市县文化“四馆一站”和乡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市公共文化场所、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分别达到304万平方米和354万平方米。依法治市稳步推进,平安平凉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平凉被列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众志成城构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人民至上的情怀。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践行“担当、创新、突破、提升”的工作要求,规范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一线选拔培养干部,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党建引领、党群同心、干群合力,汇聚成了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奋进力量,为开启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同志们、朋友们,百年来平凉大地的沧桑巨变,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最核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成绩值得倍加珍惜,征途不容丝毫懈怠。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智慧力量、坚定发展信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合力奏响新时代平凉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记者问答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党史学习教育是今年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请介绍一下平凉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进展、新举措和新成效?


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马琦


马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平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守正创新、统筹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高点定位,精心谋、强力抓。中央和省委动员会议召开后,市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精心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时成立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4个专项组,省上巡回指导培训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迅速组建9个巡回指导组和1个指导联络组,落实办公场所,抽调精干力量,做到了组织、人员、责任、工作“四到位”。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专题调研、现场指导。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5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调度工作,在5月份派出4个调研组,开展全面调研和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最近又派出9个巡回指导组利用10天时间,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企业、学校开展集中全面督导,有力有序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学、用心悟。坚持集中研讨学、现场缅怀学、阐释引导学、专题培训学、拓展载体学相结合,深学百年党史,感悟思想伟力。市委常委会组织学习14次,市委理论中心组11次,研讨交流5次,市委常委会率先举办专题读书班,邀请专家开展权威辅导,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830多次,举办读书班960多个班次,开展专题研讨1540多次,组织广大党员到红色基地现场研学、接受党性教育820多次。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党史专家协力撰写了一批重点理论阐释文章,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我党红色谱系中的“平凉符号”。加大各类培训班党史课程比重,实现了县处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史知识培训全覆盖。


三、强化宣传宣讲,齐动员、全覆盖。组建“市委宣讲团”“红色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百姓宣讲团”等宣讲队伍,集中开展“七进”宣讲,累计宣讲1628多场,受众16.5万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深入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文艺巡演、文艺晚会、党史知识竞赛等方式,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在公众场合、各类户外显示屏、车载显示器布设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内容,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在市内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专栏持续宣传报道,邀请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全媒体采访团深入平凉采访,在甘肃日报开展“红船领航·初心不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凉宣传周活动,刊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访,开设静宁界石铺、吴焕先烈士等平凉红色资源宣传专版,宣传平凉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广平凉特色做法。目前,市内各媒体刊播稿件8458篇(条),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和网站刊播平凉报道534篇(条),港澳媒体刊播平凉报道28条。


四、注重学用结合,办实事、促发展。围绕学好党史必修课、解好民生必答题,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平凉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落实“六个一批”措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六个一”任务,市级层面共梳理列出办实事项目清单6个方面170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市级领导干部主动包抓项目、联系村社、帮办实事,带动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中心作贡献、为民办事解难题,群众关注的市中医院和体育运动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目前,全市各级已实施民生项目394项(市本级25项),办理民生实事2265件(市本级114件),解决群众难题3543个(市本级229个),其中领导包抓化解信访积案成效显著,成为全省的先进典型,通过“四定三包”明责(定领导、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和包调查、包化解、包稳控)、“四个亲自”履责(亲自接待信访群众,亲自研究化解方案,亲自牵头协商会办,亲自督办责任落实)、“严督实考”督责(考核督、常态督、重点督、借力督),实施研、访、商、督、审、问“六步化解法”,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抓的218件信访积案已化解186件,化解率达到85.3%,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排查化解各类信访案件881件,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甘肃视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请问,平凉市委、市政府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当好表率、建功立业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平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之臣


王之臣:近年来,平凉市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部署实施以“强化政治建设,推进组织创先、机制创新、作风创优”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探索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平凉实践”。


一是高标准强化政治建设,谋划发展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工程,年均培训县处级干部1100人次、科级干部3500人次,依托甘肃党建、平凉党建之声、平凉城市社区e家等信息化平台举办各类网络专题培训班76期,培训党员2.1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探索推行“五个+”政治素质考察方式,通过加强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


二是全方位推进组织创先,引领发展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实。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培树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66个、市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292个、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先进典型100个,分领域深化拓展“四链”引领产业发展、“一核多元”基层治理、“6+X”机关党建、事业单位“双培双促”、“两新”组织“三岗联创”等新模式,探索推行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 “庄浪模式”“静宁模式”和“灵台模式”,跨区域、跨产业建立党建联盟69个,产业链党组织40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61个。灵台县白草坡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庄浪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三是一体化推进机制创新,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效破解。坚持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建立了责任落实、分类指导、基层治理、后进转化、基础保障等制度机制,市、县每年分别列支党建工作经费1000万元和500万元,改造提升村(社区)阵地548个,标准化村(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整合1.2亿元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53个,全市1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全消除,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2%,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提高到5万元和3万元。公开考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438名、大学生村文书985名,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652个,清理撤换“两委”成员361名,村“两委”换届后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6.9岁,高中以上学历提高到99.2%,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达到91.3%。


四是常态化推进作风创优,推动发展的强劲动能充分释放。深入践行市委“担当、创新、突破、提升”总要求,大力推行“四个一线”“五个一批”干部锻炼培养选拔方式,提拔重用脱贫一线实绩突出干部63名,嘉奖在高质量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公务员60名,选派16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到吃劲岗位挂职锻炼,984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2272名优秀党员干部扎根脱贫一线驻村帮扶,7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6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扎实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对履责不力的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对19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撤换。当前,全市各级党组织正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是如何通过做好党建工作,引领乡村走上振兴路的?


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党委书记姚思俊


姚思俊:韩店镇位于平凉市庄浪县东南部关山林缘区,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2220人。1946年3月,共产党员陈添祥在韩店镇建立了庄浪县第一个地下党联络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新中国成立以后,韩店镇干部群众与全县人民一道,发扬党员带头、战天斗地的优良作风,历经34年的不懈努力,建成百万亩水平梯田,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铸就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成为“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牢牢扛起抓基层党建的政治责任,不断弘扬“庄浪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今年2月,韩店镇党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我们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乡村发展“主心骨”。始终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全面提升,结合村“两委”换届,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选拔年轻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高中以上学历达到100%,平均年龄38.6岁,较上届下降5.3岁,村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抓建县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点2个,拆除危旧房屋186户,硬化村社道路45.28公里,建成生态林4万余亩,绿化村庄5.2万平方米,2020年韩店镇被评为“省级森林小镇”。二是聚焦人才支撑,打造推进发展“生力军”。结合“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和村干部队伍优化,注重从选、育、管、用等环节入手,大力发展适应乡村振兴新要求的专业人才,在村“两委”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年轻党员中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民”350名,户均培养1个技术明白人,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三是拓展“庄浪模式”,培育产业振兴“新支点”。在产业一线组建党支部5个,规范提升合作社112个,建成扶贫车间6个,发展马铃薯、饲草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1.4万亩,扶持群众养殖肉牛6000余头,形成以“牛薯劳”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药草蜂”和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00元,较2010年增长了3倍。四是突出“五治融合”,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设立《好人好事记录簿》,加大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信访问题突出的历史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中石桥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着力把韩店打造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样板乡镇。


法治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平凉是一块播撒革命星火的红色土地,有很多的革命遗址遗迹,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请谈一下平凉市保护利用红色遗址和纪念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关情况?


马琦:平凉革命历史传统悠久,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全市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共有157件(套),其中:国有博物馆馆藏29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6件);国有纪念馆藏品128件。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省级重点红色景区2处。近年来,在保护利用红色遗址和纪念地、发展红色旅游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细化保护措施,增强红色文化传承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上相关文保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革命文物安全措施落实和日常监管工作,对全市境内33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红色遗迹遗址进行了深入细致排查,开展了革命文物立法前期调研。完善文物安全市、县两级责任制,健全县、乡、村文物安全三级责任体系,推进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机构、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档案“四有”工作。同时,各纪念馆、博物馆每年组织展览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利用“互联网+”创新革命历史文物传播方式,收到较好的“保护—传承—弘扬”效果。 

 

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红色旅游全融合。编制了《平凉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做好红色与绿色、古色、彩色的融合对接,建设综合性旅游体验区,不断增强平凉红色旅游吸引力。以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为依托,实施界石铺红色小镇建设工程;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资源纳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统筹规划,结合汭丰镇郑家沟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契机,推动崆峒区白庙乡红色文化旅游村、灵台县“抗日英雄高永祥故里”星火乡王家庄旅游示范村等项目进度,打造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吸引物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泾川王村知青记忆园等为代表的红色农旅融合综合体、柳湖镇八里村虎山红色乡村记忆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乡村红色旅游博物馆、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等为代表的红色记忆展馆等红色主题多元化教育阵地。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红色研学大课堂。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建点、连线、扩面”为抓手,打造红色研学大课堂,积极扶持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建成了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泾川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庄浪梯田纪念馆等10个市、县级党史研学教学点。按照“缅怀一次革命先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段红军故事,唱一首红军歌、讲一堂党史课、穿一次红军服、走一段长征路、吃一餐红军饭、参加一次军事训练、干一次农活(购一批红色文创产品)”等“十个一”体验活动的标准,打造了7条红色研学线,全市参与红色研学人数达到9万余人。红色研学、红色旅游更直接带热了全市“五一”假日旅游,今年“五一”全市共接待游客97.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8亿元。

  

四是借力高端平台,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近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挖掘、高标准谋划、大手笔运筹,联合国家高端平台、借助央视权威媒体、借势文化名家大咖、借力全国品牌活动,运用“文化+旅游+城市品牌”模式,参加了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举办了四届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平凉系列活动等IP级节会,通过书、画、写、唱、诵、摄、演多形式展示,报纸、电视、网络、展会全视野宣传,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推介平凉红色革命文化。特别是今年组织开展的“建党百年·初心如磐”百场文艺惠民巡演、“颂党恩·启新程”泾水欢歌百姓大舞台百场文艺展演、“颂歌献给党·共筑中国梦”平凉市歌咏比赛、“党旗颂”主题交响音乐会、平凉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庆祝建党百年平凉红色文物展等活动,更是把平凉红色之旅推向了新的高潮。

  

今后,平凉市将继续创新红色旅游产品,用心讲好平凉红色故事,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推动平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成效庆祝建党100周年。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请谈谈平凉市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方面有什么打算?


王旭:平凉作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这方面情况,在前面环节已经作了介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平凉红色资源多的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汲取百年历程智慧力量的“营养剂”,作为强化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磨刀石”,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实干担当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作为、新成效,全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学习教育成果。


一是在发展质量上实现新提升。紧扣市委确定的“十四五”时期七个方面的目标定位,立足平凉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二是在乡村振兴上展现新作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处理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力实施现代农业、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劳动力创业能力、人才引领四项提升行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是在绿色转型上迈出新步伐。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促进煤电化冶、智能光电、红牛、苹果、文旅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做大做强。


四是在项目支撑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项目建设聚增量,以招商引资扩增量,实施投资过两千亿元的“十大重大项目引领工程”和“千亿元招商引资工程”,以项目大突破支撑发展大提速。


五是在改善民生上推出新举措。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集中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落实好领导干部“六个一”活动,认真办好各级各部门承诺的事关群众就业、社保、上学、就医、住房、行路、饮水等方面的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甘肃发布(ID:gansufabu)








编辑:都一鸣 责编:朱旺 校审:徐敏之

往期荐读
尹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不断开创全省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任振鹤:感悟伟大时代奋进脉搏 迈好富民兴陇坚实步伐
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学习党史悟初心 破解难题见担当
国家卫健委:27日新增确诊病例21例,均为境外输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