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丝路重镇到国家级创新型建设示范县,陇西为什么行?
陇西,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郡。
如今,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智”造,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这座国家级创新型建设示范县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主体数量和增速处在全省第一梯队、国家火炬陇西高新区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拔锚起航、陇西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
陇西,为什么行?
创新主体主动求变 创新脉动随处可见
0.0050毫米的超薄铝箔、高强度电池箔……上千种铝箔规格,超乎想象的铝箔产品,在陇西西北铝铝箔有限公司这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屡见不鲜。
产销规模从2012年的1.5亿元到2023年的7.8亿元,是陇西西北铝铝箔有限公司十余载矢志不移加大科研投入、创新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3395万元,共开发新能源涂覆材料包装袋用铝箔、高温无菌食品袋用铝箔(等)8个新产品。”西北铝箔公司副总经理杨建波介绍。
尝到科技甜头的杨建波,早早地把2024年的科技研发项目也摆上了案头——预计投入3500万元,研发费用占比3.5%,计划开展高强度烟用铝箔、冷铝冲压用铝箔研发等8个新产品项目。
从老牌工业企业,到新兴医药企业,创新脉动随处可见。
立春刚过,在位于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产业园区的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清洗、切制、烘干等层层工序,盛产于陇西当地和周边地区的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中药材,实现了由药材到药品的华丽转身。
从2010年成立之初的负债运行,到拥有3.96亿元的销售收入。2021年至2023年,3年的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70%以上。
“2021年到2023年,我们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达到了2000多万元。”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永慧说,公司的发展之路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陇西西北铝铝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原始创新保驾护航 成果转化蹄疾步稳
在陇西,创新创业的理念已深入企业之心。
前身为中天药业的甘肃之骄制药有限公司,深耕陇西十多年,其生产的全国独家配方产品红芪口服液,市场供不应求。
2023年,该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对不同产地红芪、不同规格等级红芪、不同干燥方式红芪,开展适用性投料研究、离心试验、药理作用研究。
在高科技加持下,红芪口服液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产量也从2022年的年产840万支迅速提高到了2023年的2500万支,年产值达到3600万元。
骄人的成绩单,离不开企业持之以恒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的努力。“我们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发力,研发投入达300多万元,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核心产品红芪口服液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公司走上了‘产学研用’高质量发展之路。”甘肃之骄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负责人任兵自豪地说。
2023年,陇西县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项,市级4项。实施科技成果项目5项,引进科技成果15项,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建设示范县。
“店小二”念兹在兹 科创指标创历年新高
成绩来自企业的主动求变,更离不开始终念兹在兹的“店小二”不遗余力的努力。
这几年,陇西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让创新主体动起来。2023年,陇西县持续向科技要生产力,深挖创新潜力,深化培育创新主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达到3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新增8家,累计达到2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3家。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
同时,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科技厅首批省级星创天地,全县星创天地总数增至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家,占全市总数的46.2%。
人才是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陇西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打造建设特色人才集聚地和创新平台。
为进一步打通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合作通道,陇西县科技局主动向省科技厅申报选派5名科技专员,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聚焦中医药、先进制造业、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培育市级科技领军人才14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
对接甘肃农业大学、市级技术单位高级技术人员20名,服务偏远山区村7个、农机合作社1个、养殖场1个,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坚持数质并重,按需选派219名科技特派员,围绕中医药、草畜、马铃薯、菌菜等特色产业,组建“一团一业”科技服务团27个,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张蕾 张立刚)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罕见!本世纪仅两次!错过要等到2086年
【中央媒体看甘肃】“久久为功”的民勤治沙实践
【微视频】甘肃持续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