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到底,我们都是一群爱管闲事的人的后代

2016-10-10 赵思家 看赏

见识



为什么即使知道与我无关,我们还是想去围观?


本文作者:赵思家




从王宝强离婚到朱莉皮特离婚,一个盖了奥运会的风头,另一个直接无视时区,把全世界的媒体人从被窝或是餐桌边拉到前线。


国庆长假刚结束,张靓颖妈妈张桂英反对张靓颖冯轲结婚、质疑冯轲人品,又在朋友圈炸开锅了。




10月8日媒体才爆出张靓颖下个月要在意大利结婚

10月9日早上张靓颖妈妈上午就发表了手写公开信




主要内容如下:

对张靓颖结婚的消息不知情;

冯轲和张靓颖恋爱时没有离婚,欺骗了张靓颖;

冯轲侵占张靓颖和靓颖妈妈的公司股份;

冯轲生活不检点,明确反对张靓颖与冯轲的婚事。


接着10月9日当天下午冯轲发了长微博




回应丈母娘对他的质疑:


关于两个人结婚的事情一直跟张靓颖妈妈有沟通,只是没通知;

财产已经做了公正,婚前婚后均是两个人对半分;

两年前写了遗嘱,如果出了意外,所有遗产都归张靓颖,靓颖妈妈知情;

与前妻2002年分居,2005年离婚,跟张靓颖2003年恋爱;

股权确实是变更了,但不管怎么变都是共同财产;

花了400万美金给张靓颖做音乐,很爱张靓颖不会变心。


张靓颖也在10月9日当天下午发布会上被提及此事,失声痛哭。




之后她又在微博正式发表回应,回应口气比较偏向冯轲。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靓颖妈妈张桂英直接提告,诉诸法院了。




未完待续......

 

明明是一家人,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

家务事为什么不关起门在家里说?

一定要把家丑放到台面上让大家看笑话?

 

此时,网友纷纷站队

网络围观,好不热闹

 

这件事感觉跟王宝强事件如出一辙啊,又是一个艺人、经纪人、家人的狗血剧情,同样也是为了钱和感情。



我们不对此事妄加评论,就想聊聊吃瓜群众们的围观行为——八卦,这种「虽然不管我的事儿,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去知道」的冲动从何而来?

 

知乎大神,科普作家,伦敦大学神经科学在读博士赵思家,就在他的新书大脑使用指南》对「八卦」进行了科学的回答:

 

我曾深深地认为,八卦是人性的一个缺点,让人间失格。为什么即使知道与我无关,我们还是想去围观?

为什么明明知道它极其有杀伤力,但在亲友、同事、偶像的隐私被窥视时,我们还是控制不住去想知道,甚至添油加醋让故事更加多肉多汁?




总结起来,我们聊八卦,有四个主要「动力」:

获取和交换最新信息

与一起分享八卦的人建立关系

单纯娱乐

学习当下的周边文化

 

而从最根本上来说,八卦是一种策略,让我们通过消费他人来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受注意程度。

 

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认为,八卦能够帮助个体适应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八卦在群体中起着社会控制的功能。

 

特别是,八卦还能非常有效地提醒成员其所在群体的价值和规则,这样可以有效抑制(行为)异类的出现,并且还是一种惩罚违反规则之人的刑具。

 

你甚至还可以说,八卦可能是我们所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社交行为的根源:

很多社交行为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违反群体规则的人」(譬如说劈腿)伤害而进化而来的。八卦如同鲶鱼,在沙丁鱼群中挤来挤去,虽然有时候让我们不舒服,却维持了整个群体的完整性。





进化心理学:八卦是大脑进化的副产品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对别人生活的这种热切关注是一个大脑进化的副产品。早期人类以小群体为单位在自然中生存,因为群体里人数少,一辈子也遇不到多少个其他群体,为了对抗外敌、在艰苦的自然中生存,群体之内必须相互了解、团结起来。

 

但同时,群内成员也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这两件人生大事上——找对象和吃东西。

 

这样,除了共同抵御外敌,聪明的祖先们就会把剩下的时间思考一系列社会问题:

谁是值得信任的?

谁又有不正当行为?

谁最适合和自己嘿嘿嘿?

如何在同盟、朋友和家庭中平衡利弊?

......

 

这样在一个群体中,最会理解、预测,甚至影响别人的行为的人,定然会比其他人更加成功,能拥有最好的食物资源、找到更好的配偶嘿嘿嘿、成功将这个八卦基因传递下去。

 

而「害怕别人说自己的闲话」的这种恐惧感,也会时刻提醒群内成员实时自检。譬如说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 Robert Trivers,就曾从「个人对群体的无私奉献」这一行为上讨论了「如何识别不愿意为群体做贡献、或是只做很少贡献的人」对于群体成长的重要性,而八卦可以实实在在地鞭策这样的人,使得更多成员愿意为群体做无私奉献。

 

说到底,我们都是一群爱管闲事的人的后代。





那为什么我们对名人的八卦如此热衷?


比利时心理学家Charlotte de Backer将「八卦」分为两种,「名誉八卦」「策略学习八卦」。前者往往是和某个特定的人有关,因为我们认识或了解这个人。而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对「某个朋友的朋友」或是「某个没见过面的学姐」这样我们并不认识的人的故事产生强烈兴趣。

 

这种八卦往往剧情跌宕起伏,伴随着生与死、爱与自由、权利和财富等等种种的大起大落——这样的八卦,有些时候传递了一些选择策略,我们觉得学到后可以应用在自己的人生中,警示自己或是让自己走上人生巅峰。

 

像是王宝强的离婚事件,可以说是两个都占了——「名誉」上,有大家都认识的人因此身败名裂;「策略学习」上,给不少「老实人」上了一课。

 

但,明星是20世纪大众媒体开始之后才出现的产物,而我们的祖先主要应该关心的是隔壁家老王的故事不是么?

 

人类学家Jerome Barkow指出,在社交八卦上,我们并不会区分将那些实实在在影响我们每日生活的和那些在杂志和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人。




特别是现在,我们每天知道关于明星的消息可能比对邻居的了解更多,而且我们所有人都认识这些明星——这样这些明星就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功能了——无论你是我的新邻居还是新同事,这些明星就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朋友」。

 

通过讨论明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与他人社交。从这个角度想来,八卦可能还算是一种举足轻重的社交能力。仔细想来,我在高中和大学时都不怎么合群,大概和我固执片面地认为「别人的私事=八卦=人性的缺点」有关。



面对八卦,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八卦也要分情况而论:

八卦可以分「好话」「坏话」

而八卦的中心可以是「自己」「亲友」或是名人

 

2015年的一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当八卦的主角是自己时,无论是八卦内容好坏,相比于听到关于别人的八卦,虽然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都是主要的激活区域,但当听到与自己相关的八卦,这个区域活跃性更广泛。

 

换句话说,当听到与自己有关,更多的大脑区域活跃起来。

 

这到完全不令人惊讶,早在2002年,研究就发现,这个区域与「自己」相关,一条信息越和「自己」有关, 这个区域的神经就越活跃。



相比于听到关于别人的八卦

当我们听到关于自己的八卦时

前额叶有更大范围的激活

 

而当我们听到关于名人的负面新闻时,大脑右侧的尾状核(caudate nucleus)会有更强的反应。这个区域有什么功能呢?

 

作为奖励系统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长久以来都被认为和「令人愉悦的信号」有关。譬如说,吃到好吃的东西,我们会有幸福的满足感;有烟瘾的人,在抽烟时,这个大脑区域就会负责将抽烟这个行为和「愉悦」联系起来。

 

这说明,当我们听到名人的负面新闻时,大脑的确产生了一定的愉悦感——即使我们可能不愿意承认。但这种愉悦感可能和幸灾乐祸还不一样。因为在这个研究中,被扫描的人所听到的负面新闻主要是某某人撒谎了或是劈腿了这样的新闻,而非关于名人作为受害人的负面消息。



当我们听到关于名人的负面新闻时

大脑右侧的尾状核会有更强的反应



总而言之

 

无论是从进化的角度,现代心理的角度,还是神经科学的角度,似乎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八卦是我们的日常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从最开始的生存优势,现在变成了大脑的一种自带反应。

 

不知在了解这些之后,想八卦,却又很矛盾小伙伴会不会感觉好一些?


当然,这一切都应该建筑在不伤害他人、适可而止的基础之上。

如果不确定说什么合适、什么时候说,那最好还是把嘴巴闭上咯。




八卦这种事,少看少说,适可而止


人为什么会做梦?

为什么眼见的不一定为实?

为什么国民男神一换再换?

大脑为什么是最大的性器官?

为什么一孕傻三年?

你与你的大脑之间的关系也是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大脑使用指南》
到底是你在控制大脑?

还是大脑在控制你呢?






▌本文经看赏编辑发布,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大脑使用指南》知乎


《大脑使用指南》作者:赵思家,科普作家,知乎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本科,计算机科学硕士,现于同校攻读神经科学博士。知乎神经科学话题优秀答题者,因此获得2015年「知乎盐Club」荣誉会员。2015年出版电子书《日常神经科学》和《换头术2017?》。


▌本文插画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


▷陆川要把“白银案”拍成电影,你希望是下面哪种风格?

高晓松,说点国庆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马云也是打工仔!在阿里巴巴,谁才是幕后大boss?

师徒反目闹这么大,还真不是第一次|见识

▷真不敢想象,国内电影圈的水这么深!|见识

抑郁症刷爆朋友圈,我知道你仍当它是耳旁风|见识

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见识

为毛看仙侠剧,总觉得哪里和原作对不上?|见识

▷成龙的电影:用命来演绎的励志“鸡汤” |见识



点击立刻购买大脑使用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