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总统送他们来交大,如今在Facebook, Twitter和Youtube做直播
昨天新华社国际部在红果园里做了一场特别的直播
约20万的网友通过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收看
据说直播的主角来头很大
一年前他们来交大报道的时候可是总统送行呢
去年春天,北京交通大学与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的建设方——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合作培养肯尼亚留学生项目,25名学生走出东非高原,开启在中国的求学之路。
肯尼亚的蒙内铁路是首个完全采用中国资金、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运营的铁路系统工程,它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即将于今年开通运营。蒙内铁路的建设、运营将需要数以万计的肯尼亚人参与,当地人才需求缺口极大。
如今,这批学生已经在中国学习满一年,他们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怎样?有什么收获?近日,北京晚报、新华社国际部的记者来到北京交大,走近这群为祖国铁路现代化来中国“学艺”的留学生。
他们与中国学生没有区别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交大理学院教学楼的力热超声学实验室,一堂“大学物理实验课”正在进行。这是所有交大工科学生都要上的必修课,与其他课堂不同的只有两点:一是这堂课的幻灯片内容全部使用了英语,二是课堂里都是一张张外国留学生的面孔。
这次实验课的内容是用转动惯量周期测定仪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所谓转动惯量,通俗理解就是量化评价一个物体在旋转运动时体现的惯性特点,“列车的车轮就是一个刚体,行驶中车轮不断在铁轨上旋转前进,它的转动惯量应用极为广泛。”负责指导这次实验的朱亚彬老师介绍。
整堂课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些来自肯尼亚的学生有的还在仔细查看实验参数,有的已经开始整理、核算并记录数据。不时有学生举手,请老师把关实验结果是否可靠。朱亚彬逐一认真把关,并用英语跟学生们交流,“他们特别愿意提问,课堂上非常积极。”朱老师称赞道。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所有留学生都已经顺利完成了实验。“这个实验完成速度和质量,放在咱们国内学生中,也是比较不错的。”朱老师说她原先还担心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会跟不上国内学生的实验课节奏,现在看来,完全没问题,“他们与中国学生没有区别。”
总统亲自为他们送行
实验课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丹尼尔、娜卡友两位留学生,听他们讲述过去一年多在中国求学的故事。两人的普通话如今大有进步,已经能熟练地说出“你好”、“再见”、“谢谢”等基本交流用语,中文名字的书写也不成问题。
开学典礼合影
两人都告诉记者,知道这个来中国求学的项目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视,“我们那也可以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娜卡友说,那个时候,中国对她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充满着神秘色彩,“我说服了父母,报名参加这次学习。”相比之下,丹尼尔对于“中国”概念要更熟悉一些,因为得益于蒙内铁路的修建。
丹尼尔的家乡处在内罗毕和蒙巴萨之间,距离蒙内铁路最近处才15公里左右。“我见过很多来自中国的工程师,他们修铁路、造桥梁,非常了不起。”丹尼尔说,他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工程师,能服务家乡的建设,所以得知招生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肯尼亚总统乌胡鲁 ▪ 肯雅塔为他们送行
去年3月,同样渴望成为工程师的娜卡友告别了沙漠地带的家人,丹尼尔走出了东非草原的故乡。25位年轻人在首都内罗毕集结,为了梦想,为了国家的铁路事业,向中国进发。出发前,肯尼亚总统亲自为他们送行。
既学前沿理论又有一线实践
从内罗毕出发,转机迪拜抵达北京,全程飞行时间超过13个小时。当这些留学生走出首都机场时,前来迎接的北交大师生早已等候在那里。作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知名学府,北京交大在轨道交通信号、车辆工程等铁路领域的学术实力堪称国内顶尖,这些留学生们从此开启了在交大的留学生活。
北京交大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介绍,在专业上,这些学生被分别编入了车辆工程、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三个交大顶级的专业,这些专业都与铁路建设、运营管理息息相关;课程上,他们接受的是交大老师的全英文授课,部分课程与交大国际班的中国学生一起上,以增进文化交流。这些学生还接受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同时,交大的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向这些留学生开放。
在铁轨现场进行调研
交大的老师告诉记者,留学生们不仅在学校可以收获课本知识,还有国内本科生不具备的一线实践机会。在这批学生的培养上,交大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留学生将有一个学期的实训机会,包括电力机车的检修、客车电气装置的熟悉等等,“蒙内铁路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因此他们学的内容,练习的技术今后回国全部用得上。”
参观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装备展
娜卡友、丹尼尔告诉记者,过去一年的学习他们很充实,“汉语最有挑战性,尤其是声调的把握,但也最喜欢。其他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程,挑战不大。期待着未来的专业课和技术实训。”
一口气跑24圈“惊艳”校园
当然,对于这些留学生而言,在中国的生活绝不仅仅是学习。学习之余,他们游览了长城、颐和园等北京的风景名胜,还坐高铁去了天津和2000公里外的广州。“中国的高铁太快了,不过很稳,比坐飞机还舒服。”丹尼尔对记者感慨道,肯尼亚之前有一条英国修建的铁路,号称时速80公里,实际上很难达到,“蒙内铁路时速120公里,我们已经非常满足了。”他坦言,祖国目前还没有技术和经济实力修建高铁,但这也是他们一代年轻人的理想和目标。
在鄂尔多斯体验中国寄宿家庭生活
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徜徉在交大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丹尼尔和娜卡友不约而同地说起了自己对于饺子的热爱,“我最爱吃牛肉馅儿的,因为我喜欢吃肉。”娜卡友有些腼腆地说。他们感慨中国市民的文明素质,“过马路遇到红灯,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停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运动方面,娜卡友最喜欢去游泳,而丹尼尔的爱好则是长跑,他说自己在交大最多一次绕着田径场跑了24圈,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的围观。
留学生们在交大国际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表演
刘彦青介绍,学校非常关心这批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他们都住在留学生公寓,两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配有公共厨房。同时,学校的所有图书馆、餐厅均向留学生开放,与国内学生一视同仁。根据北交大与中国路桥公司的协议,这批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都由中国路桥公司负担,每月还可以拿到2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足以满足在北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需。
就在这个月,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签署了国际人才联合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第二批35名肯尼亚优秀高中生也正式开启他们在交大的四年学习时光。根据规划,他们将先在交大的威海校区进行一学期的汉语学习。记者了解到,这35名学生将在铁道工程以及轨道牵引电气化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了解当地人才需求,交大不久前特意还派出了机电学院、电信学院的老师远赴肯尼亚考察。此外,根据今年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交大与中国路桥公司将根据肯尼亚政府用人需求扩大合作培养留学生的规模,并在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各层次的教育合作项目。
丹尼尔告诉记者,四年学业结束以后,他会回国工作几年,然后再深造读研,以更好的学识服务自己的祖国。在那里,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年一度的野生动物大迁徙景象壮观。而半年以后,中国制造的列车将隆隆奔驰在东非高原,成为拉动这个国家民众交流、经济腾飞的一道新风景。
肯尼亚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
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链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未来将链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
整装待发
机养作业
首批机车到港
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也是首个完全采用中国资金、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施工、中国装备乃至中国运营、中国服务建造的铁路系统工程。
▶扩展阅读◀
☝☝☝点击蓝色字体可查看哦☝☝☝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
来源:北京晚报、新华社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