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具有国际化视野的 2018-05-26

近日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

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七期发表署名文章

谈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写了啥?

跟小微一起看看吧~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



2009年,我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初步设定了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三大战略方向。随着近年印尼雅万高铁等一批项目的落地,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了构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五通”,其中交通,包括道路、海运、航空联通是优先方向,铁路联通则是重中之重。

“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深入实施需要大批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的支持,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球倡议的重大使命。北京交通大学拥有120余年悠久办学历史,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与电信教育的发祥地,轨道交通行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积淀了深厚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实力,具有轨道交通国际化办学的悠久传统和优势。



1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2012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实施一流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是其核心任务;2017年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学校承担了“探索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并积极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重大战略,历经多年探索和实践,在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形成了“点-线-面-域”培养新架构,创建了人才培养四种新模式,建立起国际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学校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通过“点-线-面-域”全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满足规模、专业、层次等国际化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瞄准世界著名大学积极拓展了101个学校公派、联合培养、校际交换等各类国际交流项目,打造自费与公派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的留学体系;以这些项目为基础,学校建立起多个国际化办学专业和试点班,实施国内外学生全程混班培养、中外合建教学团队联合培养、互换国际交流学分互认等各具特色的国际化培养形式;基于这些建设经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境外办学等方式,建设了汉能新能源国际化示范学院、中俄交通学院、北京交大兰卡斯特大学学院等3个国际化学院;随着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又与国际知名高校在威海共建了国际化办学校区,引入先进的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合作办学,由此创建了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架构。



2

创建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对接“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重大需求,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创建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拓宽了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设立境外办学机构,创新跨境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在俄罗斯共建中俄交通学院,培养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高铁技术和管理人才,构筑支撑当地轨道交通及相关工程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俄交通学院先行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物流管理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开展境外办学,采用“2+1+1”模式和“3+1+1”模式,学生在俄完成基础学习后,来华学习1年轨道交通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

通过与国际龙头企业开展产学联合,创新产学研联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行业高校特色,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优势结合起来,以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产学研模式为参照,建设了汉能新能源国际化示范学院,培养轨道交通新能源方向的一流国际人才。学院主干课程、学术论坛、报告等环节全部采用英文,并选派本科生至海外一流高校修学,或在国际一流企业开展科研、实践。

通过将轨道交通技术和国际工程管理深度融合,创新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瞄准“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建设,专门实施海外项目经理班,培养掌握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和国际工程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海外班采用“3+1+2”产学联合培养模式,在本科前3年轨道交通工程教育的基础上,第4年开设外语强化和工程管理课程,研究生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并到联合培养企业的海外项目部进行专业实践

通过将沿线国家本土人才需求与轨道交通企业承担的境外重大工程项目结合,创新国外学生培养模式。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学校开展订单式留学生学历培养和定制式学员高端研修,为当地轨道交通建设培养适应不同需要的人才。根据该国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实际需求,配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设置谱系化的课程体系,并加强铁道工程实训、机车车辆实训等专业实践环节,强化留学生轨道交通工程实践能力。



3

创建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校更新理念、强化内涵、完善制度,创建了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机制,满足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课程和专业。学校基于国际通行的“产出导向”理念,通过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确立了符合国际工程标准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瞄准轨道交通国际前沿,重新构建了能支持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体系,打造了15个全英文授课专业。

实践平台。一方面,学校与国际化企业充分合作,一体化建设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一批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高水平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融合教学科研优质资源,与海外高校共建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中英高铁研究中心、中美高铁研究中心、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等,夯实了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的实践平台。

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以国家公派为主、学校公派为辅,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师资国际化培养,同时成规模派出教师赴海外合作高校开展课程教学培训,培育国际化师资;另一方面,学校实施了“卓越百人计划”“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海外学者短期聘任计划”三大计划,依托5个创新引智基地、合作办学机构等,引进海外高水平师资直接参与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以国际化的专业认证为抓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基于学生的形成性、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毕业要求的达成性,健全周期性评价环节和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了闭环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政策制度。学校将教师国际化水平纳入考核聘任标准,成建制引进包括国际化示范学院院长在内的外籍管理人员,试行与国际接轨的AB双轨管理运行模式,建设中英双语的综合教务系统,出台了国际交流合作、海外专家聘任、外国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国际化办学提供支撑。



4

人才培养的显著效果


国际化人才培养颇具规模。2012-2016年间,学校为56个“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2246名轨道交通急需人才,覆盖近九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学历生约占70%。同时为3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轨道交通涉外高端研修项目43期,累计研修1004人次。一批学生成为所在国轨道交通的管理和建设骨干。学校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派出5203名国内学生赴海外深造。开办“海外项目经理本硕试点班”,已有三届毕业生,在高铁“走出去”国际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通过多年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进了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持续开展。学校打造了6个涵盖运输、通信信号、机车车辆等轨道交通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轨道交通第一个“走出去”的境外办学机构中俄交通学院,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创建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汉能新能源学院获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26所高校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中蒙交流专项院校11所高校之一,建成了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高速铁路运营与维护创新引智基地、信息与交通运筹学创新引智基地等 6个“111”创新引智基地。学校海外高水平师资多次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北京市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由海外高端专家组成了国际咨询委员会,为学校国际化发展问诊把脉。

发挥重要示范和辐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会议论坛、发表高水平论文著作、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接待高层次专家来访、创建国际化合作平台等途径,使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学校与60多所中俄高校成立“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任联盟中方主席;学校牵头与60多所中国、东盟国家高校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学校携手德国思爱普(SAP)建立全球第六家、亚洲唯一一家大学能力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在学校主办的全球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以及东盟周、中阿大学校长论坛等高层次论坛中,学校多次作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主旨报告,受到了中外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2016年,学校两个轨道交通类专业代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工科专业,接受《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开展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受到了国际专家一致好评,为我国最终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现场考察。目前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群中的所有专业已全部通过国际实质等效的教育认证。

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学校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2016年8月,校党委书记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介绍学校牵头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等;2016年9月,《新闻联播》报道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的有关工作,新闻频道也做了专题报道;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夜,校党委书记应邀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节目,交流学校近年来服务“一带一路”开展的主要工作。近5年,学校通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著作2部,对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2012年至2016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等在内的国外团组和政要、专家6500多人次相继访校,在国际社会引起反响。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细细品读曹书记的文章

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母校

积累的底蕴和未来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为母校点赞!

为优秀的交大人点赞!


注意!北京交通大学微信推送制作大赛

正在火热报名中!

扫描图片二维码进入官微

回复“推送制作大赛”,即可获得报名链接



 小微推荐 

这群坚持梦想的交大人,告诉我们什么叫“酷”!推送制作大赛|我们给你一个展现才华与创意的舞台!这些交大人用行动,温暖了刚过去的那个冬天你每一次回家的高铁,都有这群交大人为你保驾护航!▪ 好消息,交大新增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类型!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


本期编辑 | 谢瑶

责任编辑 | 张释珍



为重视人才培养的母校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