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群交大老师的课堂广受好评!你有上过他们的课吗~

或潜心育人、不辱使命

或只问初心、爱在讲台

每一个精彩的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努力

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交大这群

教学第一线的人儿吧~


哇~ 快来show一下我们交大优秀的老师们吧!




❖ 王玉凤

只问初心,育人无悔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当老师是我自小以来的梦想。不仅因我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更是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让我四十年如一日深爱着这份事业。正所谓,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常听他们讲和学生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抗战胜利前夕那段生死攸关的往事。当时的长春市被围困,全城的百姓都在挨饿,我的父母又在这时得了疟疾,眼看一家人已经走入绝境,那一年我哥哥(作曲家王立平)4岁,我1岁。一天,家里突然闯入两个日本兵,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完了!”但是没想到这两个人把小胡子一扯、帽子一摘、军装一脱,像变戏法一样从腋下掏出一袋小米——原来这是他们的学生!父亲惊愕之余还批评了他们:“这也太冒险了!万一被满街的日本兵发现,是必死无疑的!”父母把我和哥哥托付给了这两个学生,他们还写了血书:一旦父母亡命,他们一定会把我和哥哥养大成人。庆幸的是,后来在多名学生送药送粮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人走出了绝境。这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对老师这份职业的敬慕和向往。

到了高中,因为我是“学霸”,经常难以用平和的心态与周围人相处。班主任陈子琪老师告诫我: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只有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才能使自己的才智得以发挥。后来我努力照她的话去做,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后来我常常会想,也许就是她的这一席话改变了我的一生。这段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我当老师的信念,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当老师,而且要当一个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好老师!

1967年我从南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毕业,经历了十年的动荡,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我来到了北方交通大学任教,终于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



忘不了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庄重和兴奋;忘不了学生晚自习走后,我到5301教室,讲台下只有我爱人当听众的一次次试讲;忘不了上午一、二节有课时,学生头天晚上就到教室把前面几排座位全部占满的情景;忘不了一百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专注听讲的神情;忘不了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流着泪找到我,不是要求提分,而是说“对不起老师,全怪自己”的眼神。

90年代初,数学系的李同学吃不饱饭,我无意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先给了他点饭票,然后给他找了一份到图书馆打工的助学岗,事情过去三年多,毕业前他到办公室扑通一下子跪到地上,泪流满面地跟我道别。90年代中期,机械系的汪同学因为数学、物理不及格一周不能入睡,试图轻生,我开导并务实地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毕业后他进入仕途,国庆六十周年在天安门观礼时,我们不期而遇,他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是我救了他的命,他才有今天。



更加不能忘记的是,90年代末,根据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建设的需要,我接受了建设物理演示实验室的任务。20多个学生自愿参加,不分寒暑、夜以继日,甚至大年三十也吃住在实验室和我一起奋战:查资料、画图、跑加工、组装、调试、布局实验室、编写说明书、做网站、开发导学系统软件……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近八年!后来我们的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这其中饱含了我的学生们的辛苦付出。时至今日我们每每相聚时,都会回忆起那些年共度的美好时光,互相充满了感激。学生们还说:参加实验室建设收获良多,给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今这些学生们出国、恋爱、结婚、生子、调动工作、得了奖励、涨了工资等等大事都不忘告诉我。

做老师给我带来了十足的幸福感。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认认真真地教学、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助力学生成长,你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甚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交大育人的四十载,我投入、我奋斗、我辛苦、我享受,我无怨无悔!




❖ 杨蔚

真爱真信真讲 做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我1985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立志做一名好老师而踏上工作岗位,此后就在高校从事哲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一直不曾离开,到现在已经33年。

1999年我从北京工业大学调来北京交通大学,至今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岗位上工作了19个年头。伴着岁月的轮回,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我从青年迈向中年,在教学上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优秀主讲教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做过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以及主管教学、科研、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在交大度过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在几十年从教过程中,随着自己教学经历和经验的积累,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深感要成为一名真正被学生认可、喜爱的好老师,不仅是需要怀着一份神圣的使命感和持之以恒的爱心,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付出,而且还必须不断在自身人格、品行修养、学识见解、教学教法等多方面提升自己,做到对事业真爱,对理论真信、真讲,做一名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真爱,就是爱自己的事业,爱教学和爱学生。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就要拥有爱心。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习总书记2014年9月在北师大同师生代表座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中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就是要热爱学生,努力用自身所长释放正能量,真正触动学生,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还记得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之际,在人心惶惶的课堂上,我对同学们说:大家不要怕,老师与你们在一起!立刻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多年之后,遇到一位留校工作、在当时课堂上的学生,他说:“杨老师,您当时就那么一句话,我们心里顿时充满暖流,充满感动,紧张的心立刻放松很多。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您让我们看到,这才是真正好样的思政课教师!”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把爱心放在首要地位。无论是学生个人学业、思想、情感、就业、升学问题还是学生社团活动,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或其他活动,只要学生有所求,我都不厌其烦、尽可能一一给与指导帮助,虽然花费了大量课余和休息时间,但获得学生的认可尊重和学校及北京市的奖励,尤其是听到学生亲昵地称呼我为“杨妈妈”时,我倍感幸福!

真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信。信仰的坚定性,来自于理论的彻底性。只有扎实学习,要把理论弄懂弄通,才真正接受和相信,才能为真讲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所讲授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政治,所以自身的政治站位要更高、更坚定,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丰富的学识修养、精湛的教学教法,而且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真讲,就是在教学中,有理有据从实出发讲理论,讲好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要讲观点和立场,更要把理论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我在教学中,利用自己所学的哲学专长,引导学生从哲学方法论高度上看问题。比如讲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就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解剖和分析,学生既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又从理论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正是对教育教学的热爱,我在课程几经变化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付出了巨大精力,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悉心琢磨,在教法上不断探索改进、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曾获北京市和国家教学成果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个职业岗位上,我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爱心筑牢事业之基,努力开拓创新,用理论教育引导学生,用爱心助推学生成长,真正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 黄辉

不忘教育初心 爱在三尺讲台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既热爱又享受教学。每次上课,心中都有一种仪式感:手握教鞭,登上那三尺讲台,我就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我了,我将负责引导学生领略科学的美丽、陪伴他们一起破解大自然的奥秘。学生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成为了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压力和动力。为了不辱使命,我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两方面都不断进步,力求完善。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要在知识层面上不断充实自己。对讲授的知识,我走过了三个阶段:从熟悉教材的每一道习题每一个知识点的“知晓”,到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把它们编织成为一张网络的“通透”,再到感受科学的魅力及其蕴含的人生哲学的“领悟”。另外,教师这桶水还要不断更新:作为高校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的责任。教研相长,只有自己也从事着科学研究工作,才会有科研体会与学生们分享。如果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略破解一个个科学之谜的喜悦,也能更好地感染并吸引学生走上科学研究之路。科教融合,不止体现在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科研现状,也要把自身的科研体会、科研思想通过课堂、通过辅导学生制作和竞赛以及毕业设计等多方式、多渠道地传递给学生。

要想让学生收获一碗水,还需要讲究传递方式——这就是教学技能的支持。由于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科班出身”,我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原生态”的,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性。在讲台上时间越长,我越发感受到自己教学技能的缺乏,越发感受到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幸运的是,交大设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在这个集体里,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教师,他们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时时感动并激励着我,让我觉得并不孤单。在这个集体里,教学方法的交流、教学思想的碰撞和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让我的课堂与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始终保持进步。

我们给学生传递的这一碗水,并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科生有自己的特点,从高中升入大学,不光学习方法要改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时候定型。所以,育人二字,不能沦为空洞的说教和干巴巴的教条,也不能只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任课教师,也要对他们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你要求学生什么,你自己就得做到什么。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给大家:为避免手机对课堂的干扰,每学期开课前我都会跟学生约定:课堂上手机铃响,整个学期累积可以豁免两次,第三次响铃,就会受到小小的惩罚。结果,实施了六七年,经历了上千学生,被惩罚的,只有我一个人。所以说,只要一视同仁,严格规范,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以外的东西。

老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做老师越久,就越战战兢兢。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学生眼里,也许会落到学生的心里。你善意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也许就会打开了一个学生的心结,而你的一个不小心或许就会带给学生不可逆转的创伤,而你可能都不知道。为此,即使再忙,我也不会轻易拒绝学生来找我的谈心。因为,他走到我的门前,也许已经花费了他所有的勇气,受到拒绝后他或许不会再来第二次,再也不会相信任何老师。我始终有个很朴素的想法: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努力做成什么样的老师。

三尺讲台,要求我们很多,也给了我们很多。当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的时候,当他们取得成绩兴高采烈向我报喜的时候,当在路上偶遇学生亲切的叫我“辉姐”的时候,我都衷心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孙伟

珍视使命,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潜心研究砥砺奋进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高校讲台上已有20个年头。亲历了从粉笔板书、幻灯片教学,到PPT演示、mooc课堂等教学形式的转换发展,深切感受到我们处于高校教育事业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看着学生一年一年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看着连续十年都发来‘节日快乐’短信的学生名字,这是我作为教师最荣耀、最高兴的事情。每当站在讲台上,望着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孔,为学生负责、为教学负责成为了我实实在在的目标。不积跬步无以千里,珍视教师使命是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做起的,“认真”二字长期以来敦促我潜心教学研究,持之以恒地对每个年度、每个教学循环的教学成果和方法进行总结,完善新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推进教改创新,需要依靠团队集体的力量,这个团队既包括同行专家、教学组教师,也需要学生的信息反馈,同时要广泛吸收非本专业学者的意见建议。对于这一观点我体会颇深的是在“交通特色建筑学课程” 的建设中,综合多方信息,与多领域专家学者研讨,提出的“多学科跨专业教学、设计基地联合教学、建筑大师进课堂”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使每一位同学在授课交流中能够收获知识。

在这个好时代中,一切努力都会有收获,一切目标皆有可能实现。学科建设是教育的生命线,我们也在寻求学科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我很庆幸工作在一个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教学团队中,老师们深入发掘学院的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交通运输的先进学科平台,潜心研究,打造具有交通、信息化等方向的特色建筑学专业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首都地域和海归教师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提供的良好契机,锐意教学改革,多层面、多模式地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开放式教学,全面训练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老师们团结努力,短短几年学科建设就获得了市级、校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奖,跻身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指委竞赛多次获奖院校的行列,斩获全国优秀硕博学生论文一等奖,获得霍普杯、revit杯等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大奖,并成功举办多届北京国际建造节,创办了科研教学一体化的studio8工作室,极大地提升了我院建筑学学科的声誉和影响力。

当代建筑教育不断走向国际化,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人师表,需要终身学习,敢于创新,应对国际新潮流。而我也衷心希望我的学生们热爱建筑设计,在建筑创作中享受快乐并取得成功!更相信学院在积极向上发展态势中,越办越好。




❖ 邵春福

不辱使命 甘做专业建设铺路人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交通工程专业在我国是一个起步晚、规模小但起点高的专业,长期以来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和培养相关人才、普及专业知识和理念就成了我们这所铁路行业特色院校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担当。作为一名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师,我始终以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交通建设人才为使命,以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作为初心,数十年如一日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参与、推动并不断见证着专业高起点起步,不断“赶超”并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倾“心”课堂,做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铺路工。我于1999年回国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19年间,先后主持了《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交通设计》、《新生研讨课》等课程以及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编写了大纲、实验指导书、教案、PPT、相关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8部教材。其中,主要负责的“交通规划”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北京市级、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优质资源共享课程,交通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交通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走在了我国同类课程和专业的前列。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上繁多的社会服务挤压了我的业余时间,“五加二,白加黑”已成我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但是只要能为专业建设铺路,我认为就是值得的。

    

潜“心”育人,做科教协同育人的践行者。在进行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同时,我积极投身于科研,努力推动教学与科研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我先后主持了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牵头建设了“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作为骨干成员之一建设了“交通运输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室”,还牵头建设了3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扎根在本科教学和教学改革第一线,每年为本科生开设至少2门课程,100学时以上,并将科研项目的最新成果及时反哺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知识,提前演练掌握科研技能。

苦“心”修炼,做国家重要活动的支撑者。2008年8月9日,新华社刊发了一则消息:“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数百名国家元首、王室成员、政要前往国家体育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204个奥林匹克会员协会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如此数量规模的贵宾在京集中参加活动还是首次,保障他们安全顺利、准点抵离鸟巢,成了开幕式交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幕式结束后,全部贵宾车辆疏散完毕,用时27分钟,所有观众疏散完毕,用时不到2小时……”这短短的报道背后就凝聚着我和许多交大师生的心血。要做好这样一个世纪工程,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再足够的预见性和极其精准的系统方法。为了完成国家交给的这项重大任务,为2008年的“未来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也开始了在理论和实践磨合中的自我修炼。利用在日本承接实际交通规划和组织设计的经验,我指导学生先后开展了近百次实验测试和仿真模拟,最终提出了一套精确具体的疏散方案及效果预估,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为我国的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可以大有作为的舞台,也使我们这些专业的建设者倍感自豪与振奋,我将继续不忘初心,以一名交大人的身份,在我国由“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迈进的伟大征程中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 彭兆祺

从教30年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有人说,热爱是做好一切事业的原动力。对于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从教30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坚持一线教学,为本科生讲授经济学系列课程,平均每年为本科生授课160学时以上。在教学这份责任田里,我不断求索,做到了“6个心”:真心向老教师请教、虚心向同辈学习、热心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耐心完成教学过程,诚心关爱自己的学生。

“学校第一批优秀主讲教师”、“第一批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学院第一批教学促进师”——这三个“第一”正是我数十年如一日,以教书育人作为第一使命的最好回报。

如果说“热爱”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那么不断创新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坚持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则是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互动、课堂教学以及课堂管理等处下苦功,通过完善教学环节,改良教学方式,潜心钻研教学学术,提升教学质量。

精心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的各项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在教学设计上,我的经验是收集资料、提炼重点、编制日历、编写教案、熟悉方法、制作课件。



注重课堂讲授。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课堂讲授讲什么?我认为,要讲教学的重点和问题的关键;讲学生易发生错误和产生困惑之处;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要完全讲授,面面俱到,应适当留白;引发兴趣比讲授知识更重要。我总结,课堂讲授的一般方法如下:



强化交流互动。互动式教学在我看来是强调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使学生与教师通过各方面合作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践,既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质量。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这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学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的教学互动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的互动、师师互动,通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试题库、案例库、教学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要求。结合自身讲授课程的特点,通过更新课堂与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对标一流学校的课程建设、应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与ILOs(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预期学习产出)理念,以BOPPS教学法为核心,进行探索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未来,我将不断改革创新,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探索推动教学创新和学生能力培养,坚定不移地为建设“双一流”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 付俐

做一名受学生敬重并爱戴的老师


(向上滑动 查看全文)

        “感谢您在概率论课堂上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不仅仅授予了我知识的甘露,更让我从您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品行上学到了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引,我们做学生的才能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每到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学生们的节日问候,每次读到这些信件时,都会让我热泪盈眶,充满了感动和幸福。

源于父亲的建议和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单纯喜欢,79年高考时我报了数学师资班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在高校任教至今, 已经三十二个年头。

回想起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对我影响最深的除了父亲外,还有就是我高中的数学老师和大学班主任。临近高考那年,数学老师常常利用假期、休息日、晚上无偿为我们辅导功课,不图名利;大学时的班主任关心关爱每一个同学,在我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上都得到了他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深印在我心底,从那时起,我就对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恩。

当自己有幸成为一名教师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随着教龄的增长,和学生的接触以及自身的学习、体会,逐渐变得深刻。作为教师,首先课要讲得好,虽说做到这点不易,但只要虚心,努力,用心,总还是不会太差。但是,要对教师这份工作几十年保持热情,热爱,激情不退,就不容易了。所以常有一些同事问我如何做到。我想,关键还是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和信念。有什么职业能改变人塑造人呢?那就是教师。每年我教的学生都有500-800人,如果能对其中的某些学生,哪怕就一个有所帮助,对他们的人生有所改变,那就是我做教师的最大快乐和幸福。

所以,我要求自己不仅课要讲好,还要尽可能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如何做人,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挑选了一组感人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引导学生们思考作为大学生,在如此灾难面前该做些什么;激励同学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回报自己的母亲,也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件事在同学中反响十分热烈。一位学生在邮件中说:“不知道怎么用言语来表达对您的尊敬。您不仅像其他老师一样完成自己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从点点滴滴中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的财富。”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尽管他们都已成年,但待人处事却还像个孩子一样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也不足,需要老师去引导、教育、帮助。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就知道教育孩子成长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也很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认真工作、尽职尽责、关爱学生,品德高尚的人呢?将心比心,那我们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老师!

有了这样朴素的认识,你就会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关爱,理解,尊重,你就会对他们严慈相济,加强课堂管理,也会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更加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你也会耐心提醒他们,比如:天冷要多穿衣,早上要吃早饭,晚上要早点休息,课间休息不要老玩手机,冬天进了教室要及时关门保暖等等。你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要做到“身为人师,行为示范”。你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到。十几年来我都是提前近半小时到教室,上课间我也从不掏出手机,下课后耐心答疑,直至最后一个学生离开。

学生给我的邮件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说实话,有时候看到您比我们到教室还早,做学生的真觉得惭愧,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您的敬业,我会对迟到抱有一种犯罪感,所以一个学期以来,我都以您为榜样,从来没有迟到过,谢谢您!”

曾经有一名学生时常旷课,期中考试又不及格,有一次还拿伪造的假条来请假,我没有当场批评他,而是私底下找他谈话,鼓励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在之后的课堂上积极关注他,这让他很感动,重燃对学习的热情,最后补考通过了考试,并在年级排名中进步了50个名次。事后在邮件中他这样写到:“这一切的变化,都要感谢您的帮助。是您再次让我对大学的学习产生了信心,也帮我改掉了翘课的毛病,并且激起了我对数学的兴趣。而这些帮助不仅仅局限于概率这一门课程,它贯穿着我整个大学各门科目的学习,甚至将会伴随我一生。一直以来,我想我的学习都缺乏一种感恩的动力。而您一直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督促我,鼓励我,教导我,这使得我对自己的大学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您的教导,我将终身受益。”

说实话,我只觉得我尽了做教师的本分,但学生们却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

“亲爱的老师,真的非常非常不舍得您。老实讲,像您这样的好老师不多得。因为您真的了解这门科目的精髓,并知道学生的弊病。所谓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说的就是在像您这样的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才会更好的修身,进步。老师于我更加特殊。我们曾深聊过,您那日的教导对我的影响愈加弥深,人际,感情,学习方法,思考能力,只有您如此真切的提醒我,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里,每个老师都只匆匆在学生的生命里划过短暂的一笔,有些暗淡,但有些注定鲜明。”

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你们让我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是你们的鼓励伴我前行,激励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去影响、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名“受学生敬重并爱戴的老师”。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为了给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

北京交大的优秀教师始终坚守岗位

兢兢业业 呕心沥血

让我们一起为交大辛勤耕耘的老师们点赞!


欢迎同学们在后台留言,

向老师们说出你的心声~

 


 小微推荐 

▪ 北京第五,获奖数创新高!过去一年北京交大教学成果收获满满 ▪ 榜样的力量!2018年北京交大知行奖学金(研究生)评选结果出炉! ▪ 这些交大人立下的flag没有倒!每一个奋斗的日子里,你们都在发光!▪ 明确落实工作清单!北京交大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她们是真正的全能女神!岁月带不走温柔与爱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


本期编辑 | 谢瑶

责任编辑 | 张释珍


感谢投身教学一线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