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国!交大留学生“云集结”,只为一件事!
疫情当前,北京交通大学的来华留学生虽然身处世界各处,助力中国战胜疫情的心却始终凝聚在一起。他们从世界各个角落,用自己的热情与行动予以声援,并按照学校相关要求,确保身体健康,学习、生活有序。
在校生、校友,各司其职
只因“我们是朋友”
北京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生创业项目“Relish调味”在国际教育学院的支持下于2019年创立,项目依托“RelishTeam调味”公众号,旨在展示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搭建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疫情爆发后,在学院的倡议下,项目组选取了能带给人温暖的中文歌《我们是朋友》制作MV予以声援,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召集了来自21个不同国家39位留学生,从世界14个不同的城市参与了这次MV台前幕后的工作。其中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3人,已毕业回国校友5人。有5位同学还把部分歌词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加上原有的汉语和英语,共用7种语言演唱这首新版本的歌,期待能让更多人感受和体验到这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温暖。
多个国家的校友来信来电表示关切, 2012届交通运输专业校友、现任蒙古国交通运输部铁道司司长阿图尔,将其牵头组织的3万余名留华学生捐款,已转给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并为母校捐赠了防护用品。
选址、分拣、运输、配送
志愿活动中完成“专业实践”
实施校门管控后,为解决至今留在校内150余名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日常用品采购,国际教育学院招募志愿者为大家提供服务,两位汉语、英语交流都很流利的俄罗斯籍尤里和孟加拉国籍习木棉成为第一批志愿者。物流专业的尤里用一个晚上制作了专门网站,优化了购物精准度。
学校与物美超市联手,线上购买、线下送至家属区的模式建立后,在往返取货点与宿舍的路上,每天可见志愿者们骑着三轮车搞运输的身影。物流专业的尤里说:选址、分拣、运输、配送……这是一次全方位的“专业实践”!
截至目前,他们的志愿服务已经持续了21天。
坚守、积极、乐观、健康
打造自己的“独特经历”
安哥拉籍留学生米格尔,自今年1月16日去武汉,至今已按抗疫相关要求在那待了45天。国际教育学院安排分管领导每天与他沟通了解他的近况、解决他面临的困难。他积极、乐观、健康的状态一直没有改变。在微信朋友圈,他是这么说的:
2月24日学校的线上课程开始后,米格尔说:这个学期一共选了10门课程,前8周的4门专业课都已经通过网络开始在线上课。目前时间比较充裕,还希望在补退选期间考虑加选1-2门公共课,让自己更加充实。
携手并肩、尽我所能
师生约定用坚持迎接胜利
在“延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下,2月24日,北京交通大学迎来线上开学第一天。由于大部分留学生需要克服时差、网络条件不够好等困难,老师们启用了雨课堂、MOOC、腾讯会议等平台,并辅以微信、公众号、邮件来协助课程讲授,确保该上课的学生一个也不落下。留学生们也没有掉线,有人凌晨爬起来听课,有人在机场坚持听课、写作业,怕写得不好,特意跟老师做了解释。
因留学生存在签证、换汇等事宜,国际教育学院值班室每天都有学院班子成员和老师一起值守服务。留学生被老师们感动,提醒他们注意防护。老师说:我们只和你们在一起,你们安全健康,我们自然就安全。
国际教育学院“聆听工作室”抗疫伊始就开通了线上即时心理咨询服务,通过邮箱、微信等方式,聆听每一位有心事、想倾诉的留学生的心声,潜移默化地将防控工作精神融入沟通交流之中。工作室陈东风老师结合当天线上咨询共同关心的话题,将感悟创作撰写成《今日雅文》,以“我们与你同在We Stand as One”为主题,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连载发布,将关怀送达每一位学生,其中推文《等待春天,等待自由》受到广泛好评和转发。
学校和学院通过多种工作方法与服务,取得了学生对延迟开学及相关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留在学校的安钰德在朋友圈表示:“中国,您并不孤单!这一战,我们一起扛!现在我们能做的对中国最大的帮助就是坚持做好隔离,能不出门就尽量在家里待着。”
志愿者习木棉说:“在这个危机时刻,我们将携手并肩,尽我们所能。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和体验,即使有流行病,我们仍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现在我更加坚信: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教育的发展,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的进步和改善!”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四海同心“战疫”💪
先点亮100个在看!🌟🌟